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16 1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随着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的“出圈”,大美中国色点燃了时下的“色彩新潮流”,也体现出以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

中国色的“出圈”,近年来其实有迹可循。周杰伦流行歌曲《青花瓷》里唱出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令多少人醉心于如诗如画又神秘非常的雨过天青色。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带火的“延禧色系”温柔又高级,那正是浓淡皆宜、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的一整套中国传统色系。在全国多地巡演上百场的舞剧《只此青绿》,用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那抹独特的青绿色,唤醒了中国人的审美体验。

大众对于中国色的追捧,甚至跨越千年,对接时下的日常生活。频频卖断货的国风口红,其郎窖红、胭脂红、美人霁等色号的灵感,无不来自中国色。修图App中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中国潮色”滤镜,离不开众多中国传统色彩贡献的智慧。兔年新春,“小红书”上热搜的去处,很多都指向雍容大气、年味满满的宫墙红,北京的故宫、杭州的德寿宫、上海的广富林、成都的武侯祠等皆如是。

在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看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正在到来。“一方面,一批高质量影视文艺作品、文博艺术展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们无不塑造了以国色为基调的安宁典雅、蕴藉丰厚的审美,润物细无声地释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身处快时代,越来越多善于内省的人们由衷感知到,历经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审美基因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超越了色彩,成为中国色最耐人寻味之处。

追捧中国色时,我们应当追捧的究竟是什么?单从视觉上看,众多中国色都能在国际通用的潘通色卡里找到对应的参数。胡建君指出,中国色的独特性其实更在于色彩观念承载的文化内涵。只有置身于文化史上,中国色彩艺术方能获得完整的意义。原来,有别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古色遵循的是“五色观”。这种色彩观念结合“阴阳五行说”等要素逐渐整合发展而来,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可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 天地万物之气象。

“中国色”网站收录的中国色多达526种,丰富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其中很多颜色颇为微妙,呈现出含蓄而清雅的高级感。文化学者郭浩、李健明在《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一书中揭秘了384种中国古色的由来。例如,“苍莨”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窃蓝”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点蓝,“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由此可见,中国色均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古往今来,中国色也从流转的自然定格在器物、绘画和建筑中,让更多的人得以捕捉这样的美感。中国陶瓷的众多颜色就大有讲究,包含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意义,对此,马未都在《瓷之色》 一书中有过详述。盛唐最神秘的瑰宝——秘色瓷,是唐朝皇亲贵戚专用瓷器,如美人罩上面纱,其工艺至今是谜。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中,就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之青。

(摘编自范昕《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从复杂的色彩自然现象当中,将色彩归为五种基本色:赤、黄、青、黑、白。在历史文献《周礼》记载中,第一次提出“五色” 的概念。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就是五行说,将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为支配宇宙的自然力。春秋时期,将五色与阴阳五行结合在一起,称为“五色观”,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这就构成了中国最为古老的颜色搭配。

春秋战国,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启蒙阶段,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

儒家哲学赋予了色彩更多的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儒家哲学在色彩理论上沿用五色为正色,其他色为间色的理论,在象征意义上表示尊卑贵贱等级,儒家还认为色彩可以暗示人的性格和德行。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色彩理论在不同的阶层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民间色彩和宫廷色彩。民间色彩鲜明强烈,大胆夸张;宫廷色彩奢侈豪华,以富贵为美;士大夫色彩相对单一,追求闲情雅趣,清高脱俗,以典雅为美。

道家哲学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净之美。老子曾提出“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也提出了“五色乱目,使人目不明”。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绘画从一贯的重色彩到重水墨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将黑色推崇到了极致。这种色彩观对中国绘画,特别是宋代兴起的文人画的色彩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墨画的出现与完善并不代表着中国人对色彩的放弃,而是艺术家对色彩理解的一种深化与提炼。它是哲学的选择,同时也符合科学色彩学的精神。

在古代中国,色彩不仅仅是一个颜色, 一个符号那么简单,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如“赤”,即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权势富贵、性格张扬。人逢喜庆,都要用红色来装饰,新春过年用大红纸写对联:新娘穿红色礼服,新郎佩带红花,人走运了,称为“红运”,古代称美丽女子为“红颜”;朝廷命官住朱门,坐朱轩,穿朱衣,表示地位身份,等等。

(节选自崔向英《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色的分类结合中国古代哲学观念“阴阳五行说”等要素提出了“五色观”,与西方提出的“三原色”分类之说不同。
B.中国色多达526种,其中很多颜色含蓄而微妙,但从视觉上来看,这些颜色都能在国际通用的潘通色卡里找到对应的参数。
C.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进入启蒙阶段,并推动着“目观为美”的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发展。
D.中国水墨画的出现是中国哲学的一次选择,是对色彩理解的一种深化与提炼,它对部分色彩放弃是符合科学色彩学精神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中国色的出圈来谈文化自信,主要从文艺作品的火爆、日常生活的对接、顺应天地万物的智慧等角度来论证,让人信服。
B.文化学者郭浩、李健明著书揭秘中国古色的由来,以大量例证充分反映出古人对大自然中的颜色有着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
C.材料二中通过对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进行对比论证,揭示出古人对色彩内涵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形成。
D.两则材料均提到了中国色的“五色观”,材料一 以此强调中国色与西方色分类的不同,材料二以此来强调中国古色的哲学内涵。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的一项是(     
A.京剧中的“唱白脸”“白脸奸雄”等,说明“白”这种颜色可以象征奸邪、阴险。
B.古人认为黄色为土,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象征中央,故将黄色确定为天子的服色。
C.黑色代表庄重肃穆,还能给人威严、高贵之感,在古代常成为祭祀大典的主色调。
D.“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将美人脸色与桃花色比较,相映成趣,成为千古绝唱。
4.马未都《瓷之色》 一书中曾描述过景德镇的一种瓷器,在洁白如玉的高岭土上施以透明釉,让其白里透白,对此,马未都评论道,“声名远播的永乐甜白釉,妙在一个‘甜’字”。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评论的理解。
5.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见黛玉潇湘馆的窗纱颜色旧了,便张罗着让王熙凤为她换窗纱:“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贾母在“雨过天青,秋香色,松绿色,银红色”四样颜色的“软烟罗”窗纱中选择了银红色给换上了。你认为,黛玉心里会接受这种新换的窗纱吗?请根据你对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了解,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6-9题。

疗马

吕树国

寒露日,午后。阴。

马军头急红了眼,舍弟被关了禁闭。

我去禁闭室看舍弟,他说,哥,算了,我们已经尽了力了,我们斗不过瘟疫的。

我说,不为马,只为你。

我又说,为我们的这一大家子,为我们的元亨相畜驿

舍弟说,天命如此,我们斗不过天。舍弟脸色沮丧,看样子已不抱希望。

舍弟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我不甘心。我们喻家祖上有训:不做良相,便做良医。良相治世,良医治人。我也算饱读诗书了,曾经有段日子,亦想走仕途,做济世良相。可这个混乱的世道……我知道良相我是做不成了。

说起来话长,很久以前,为躲避战乱,我随家人、族人从遥远的故乡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坳里安家落户。这里是大山深处的一片滩涂草场,我们刚到时,遍布茅草,比及人肩,族人就割下茅草,搭房盖屋。天长日久,落地生根,族人为图方便,就地取名为茅滩场。我良相之梦破灭后,便遵照先祖遣训,带着舍弟走上了行医之路,主要治人,兼治牲口。茅滩场在我看来是块福地,我常在采草药的时候,站在山头远眺、俯瞰。四周大山高耸而苍茫,山下的茅滩场形同锅底,山上雪水泉水,渗到锅底里,而锅底的正中央的平地正好凸出来,形成了环形河流,四面青山的倒影跌进环流里,上下一碧,茅滩场里便山风清朗,水草丰茂,颇有点陶公《桃花源记》的味道。

哪承想朝廷看中了茅滩场,认为它是养马的天然牧场,又远离外界,算是大后方。一时间,一向宁静的茅滩场人欢马嘶。牲口多了,我和舍弟就成了专业兽医。说来凑巧,管理军马的军官也姓马,人们都叫他马军头,他到了茅滩场不久,拜访了我们兄弟俩,最后他说出来拜访我们的真正目的:听说你们治牲口有一套,来做我的专职马医吧。我说,军爷放心,术业有专攻,民马也好军马也罢,都是马,只要生病了,我们理当救治。马好,马军头态度也好,看到了老远就抱拳致意。

瘟疫开始后,眼见军马一匹匹倒下,马军头脸色越来越难看,见到我们抱拳致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杀气。舍弟每次都躲在我身后,不敢直视他。

一天晚上,我查阅了先师祖马师皇残卷,发现一味药方,能治此病。药方的原理不复杂,是以毒攻毒的疗法,内服汤药驱毒,外施针灸放毒。我欣喜若狂,次日一早便叫上舍弟,前往北山燕山寨。燕山寨顶峰遍生毒草,我们采了一筐马上下山,煮沸,准备好银针,先在我自家的小马驹身上做实验。小马驹刚染病不久,尚未显出病态,只是身上微烫,眼里没了多少神采。如果治好了它,就大功告成了。我和舍弟满怀期望地把汤药灌进它的嘴里,在它嘴唇上扎了一排银针。俄顷,毒血顺着小马驹鼻孔和针眼慢慢流出来,眼睛也亮了一下。舍弟对我一笑,但我没敢掉以轻心,我心里明白,要是能挺过今夜,才算成功。当晚小马驹精神了些,吃下几口草料。我让舍弟去睡,我守着。三星偏西之时,我听到小马驹喉咙里咕咕几声,扑通倒地,喘了几口气后,不动了。我呆呆地看着小马驹的尸体,按照药理,没有出错,可问题出在哪儿呢?我陷入了巨大的惶惑之中。蓦然回头,发现舍弟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在了身后,神情默然。

天亮之时,门外一阵嘈杂,一队士兵闯了进来,二话不说,绑了舍弟。出门时,一个小队长模样的士兵对我喊道:喻本元,我们军头说了,要你赶紧想出治马的方子,用方子来换你兄弟!

谷雨日。晴。

我去了一趟双蟾寺。

本来以为寻得了药方,结果却治死了小马驹,舍弟也因治马无力被抓去关了禁闭,我心下郁闷,便想去双蟾寺找住持慧远大师聊聊,他是我的朋友,也懂医术,不妨让他看看方子,指点一二亦未可知。

进得寺中,我没过多客套,把方子给慧远过目,也把治马过程说了说。慧远看着方子,脸色严肃,说,兄台这方子,方略没问题,老衲只是觉得用药太猛,你看,你用的都是虎狼之药,大病需慢治,用药过猛,适得其反啊。

我一听,醍醐灌顶,只怪自己用心太躁。马上决定告辞,回去找温和的方子,再行实验。

慧远说,兄台不必操之过急,用了斋饭再走不迟。我想想也是,说,看我这急性子,大师见笑了。

小僧将斋饭端至院中一棵紫薇树下的石桌上,我吃得很香,说实话,多少天了没吃过一顿饱饭。饭后用茶之际,慧远指着紫薇树说,紫薇树又叫痒痒树,何哉?是说这树长得不疾不徐,无论多高,根茎都一样粗,长到一定程度,必定摇摆,像是挠痒痒一样。看似根基不牢,但是一摇一摆间却练就了韧性,怎么都不会倒。兄台,所谓大刚若柔,大砺若温,民间智慧啊,做人如此,我想用药也理当如此。

我放下茶盏,一躬到地:谢大师教诲,本元懂了!

从双蟾寺回来的路上,我已想到两味药,黄连,性燥湿,但能泻火解毒;甘草,性温,调和诸药,能缓解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如果把这两味药结合使用,二者平衡,再配以针灸,祛除马匹体内毒素,加以精料调养,必能药到病除。想到此,我脚下生风,很快回到茅滩场。我没有回家,直接去了禁闭室,自那次去看望了舍弟一次,很久没去了,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上次去看他时,他很绝望,我要给他信心,也想听听他的意见。

舍弟在木栏后面看我兴冲冲的样子,说,哥,是不是找到药方了?见我笑而不语。又说,哥,先别说,看我俩是不是想到一块儿了,你是不是想把内服药换成黄连和甘草?

我喜出望外,热泪盈眶,说,本亨吾弟,咱哥俩想一块儿了!

舍弟说,这些天我一直在想这事,是病总有解救之方,与天命无关,这才想明白,正等你来跟你说呢,你就来了,哈哈。

我笑说,吾弟这禁闭关得值……

之后的事情简单了,我带领几个弟子按方施药,果然控制了瘟疫,解救了舍弟,也让元亨相畜驿再次声名远播。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寒露日”“谷雨日”主要是为了交代时间变化和天气变化,与故事情节关联不大。
B.喻本元遵照祖上遗训,一开始想做济世良相,但由于自己学力不深,再加上世道混乱,终未实现自己的仕途之梦。
C.在治疗小马驹的过程中喻本元兄弟二人的心理经历了起伏变化,从开始满怀期望,到初见疗效的欣喜,再到最后治疗失败的绝望。
D.小说对慧远大师的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突出其过人的智慧,慧远大师的语言具有哲理性,并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7.关于文中的茅滩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滩场是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主要地点,喻本元和其族人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了茅滩场。
B.茅滩场周围的环境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环境相似,作者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C.喻本元与其弟走上了行医之路,而茅滩场周围大山药草丰富,为喻本元兄弟二人行医提供了方便。
D.茅滩场遍布的茅草比及人肩,朝廷看中了这样的自然优势,使其成为养马的天然牧场。
8.小说一开始便交代“舍弟被关了禁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在谈及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时,吕树国强调他是想通过这篇小说来表达“疗马,也是疗人心”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因得宠于理宗,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时务。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数年迁监察御史。德祐元年二月,似道丧师芜湖,乃以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宜中以为似道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王爚请以一丞相建阃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己请行。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爚奏言:事无重于兵,今二相并建都督,庙算指授,臣不得而知。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臣既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不允。

爚子乃嗾京学生伏阙上书,数宜中过失数十事。书上,宜中竟去,遣使召之,不至。命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召之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母杨,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入侍。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节选自《宋史·陈宜中传》)

10.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戒诸生/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
B.戒诸生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
C.戒诸生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
D.戒诸生/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擢”意为“提升”,古汉语中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还有“迁”“陟”“授”。
B.司业,古代学官名,主管世子学业教育。隋以前国子监设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C.“宜中尤达时务”中的“达”指通晓、明白,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达”不同。
D.壬寅,顺序为第39个。前一位是辛丑,后一位是癸卯。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壬属阳之水,地支之寅属阳之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丁大全凭借关系得到理宗的宠幸,非常骄横,陈宜中等人上书皇帝,批评、攻击丁大全,陈宜中因此被削职,并被拘禁、监管在其他州府。
B.贾似道曾经很看重陈宜中,贾似道入朝为相后,请陈宜中还朝任职,当贾似道丧师芜湖后,陈宜中上书皇帝纠正贾似道的误国之错。
C.当陈宜中听说总管禁兵的韩震想以兵胁迫迁都的时候,他便以商量事情为由召来韩震,暗中安排壮士在衣袖中藏铁椎击杀了韩震。
D.有人上书历数陈宜中的过失,他离职而去,朝廷屡次召他,他都没回朝,最后,太皇太后亲自写信给其母并要其母劝说他,他才回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
(2)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14.陈宜中最终因何而离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2023-10-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

陈孚

彩丝堂上簇兰翘。记生母,在今朝。无地捧金蕉。奈烟水、龙沙路遥。

碧天迢递,白云何处,风急雨潇潇。万里梦魂消。待飞逐、钱塘夜潮。

【注】①彩丝:古代端午节,有用五彩丝线装饰厅堂、缠系手臂的风俗。②兰翘:指母亲及家中其他女誉所插戴的华美首饰。③金蕉:一种底托为蕉叶形的酒杯。④龙沙:古代指我国北部、西北部边缘山地或沙漠地区。⑤迢递:高远的样子。⑥白云何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中有“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极写堂上热闹场面,既点出了时间,也与题目暗合,节日气氛跃然纸上。
B.次句转入叙事,用平易的文字把思母之情融入客观叙述之中,语言凝练,贴切自然。
C.“碧天迢递,白云何处”两句对上片进一步渲染,巧妙地强化了思念母亲的赤子之心。
D.这首词采用倒叙结构,完全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遣词谋篇,情真意切而自然通脱。
1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思母之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