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25 3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试问当代中国有多少作家在创作都市文学,他们又是如何创作都市文学的?创作都市文学当然包括对都市人的书写、都市环境的书写、都市风貌历史的书写。真正促成都市文学空间的建立,还需要有一大批的都市作家、都市作品。都市文学作品写出的东西很多,但写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灵魂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作家任重而道远。都市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培育、培养一批能够理解、读懂都市文学的读者。都市自然是最有可能培养都市文学读者的地域,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区别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它们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成熟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被文学界关注。

以北、上、广、深为例,这些现代化比较成熟的城市,在作家们的眼里其形象是分化的,一方面是以市中心那种面向世界的时尚潮流形象,表现出富庶、现代强大的气质,一些都市小说书写时尚、优雅、豪华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作为对比的是城市不发达区域,那里聚集了大量底层打工者,产生了许多问题,各种声音汇聚在小说中形成嘈杂不一的感觉,不少书写都市问题的小说,将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书写出来,引发了许多具体思考。另外,还有些是描写日常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文学作品。应该说,这些年的都市文学创作群体有年轻化趋势,这是都市文学的希望所在。

现在,一些新都市文学,往往是单向度的,他们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对身居其中的城市,他们只能提出否定或批判,他们提出的否定或批判往往是浅层次的,少有像波德莱尔、本雅明那样真正深入的反思。正如勒·克莱齐奥在其2012年来华时的演讲《都市中的作家》中所指出的:“现代都市,在其所有的暴力与复杂中,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作家的镜子,一枚巨大的放大镜,透过它,作家可以发现人类关系的错综复杂,同时还有他自身的投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当代文学作品似乎都同城市生活相联系,尤其是小说作品。”笔者以为,恰恰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类关系”的表现上,我们的作家能够胜任的还不多,还需要尽其所能地付出更大的努力。

(摘编自周思明《当代都市文学的建构与发展》)

材料二:

作家在都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市在文学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诺奖得主勒·克菜齐奥认为,“文学始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另外一方面,勒·克菜齐奥又认为,文学能够创造一座永恒的城市,与真实的城市交错、重登,比纪念碑或者史书能更好地发现城市的往昔和历史,这又显示出他对文学的乐观与信心。

都市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作家的镜子,大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似乎都跟都市生活相联系。将作家与一座城市连接起来的例子数不胜数,像巴尔扎克、博尔赫斯,还有老舍。哪怕这座城市已然不复存在,它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在书中存在着,这就是文学的优势所在。

谈到文学中的人与城市,老舍的《四世同堂》等描绘了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让外国读者感受到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别样的美丽,感受到中国民众面对战争时的英雄主义,感受到对于一个正在逝去的世界的深切怀念。这种深刻的感受,不会被任何外力干扰,这就是文学的优势所在,它创造了一个“永恒的城市”。尤其是《四世同堂》里描述的中国家庭关系,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老舍笔下的世界带有一种乡愁,四代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虽然不一定完全那么和谐,但也有一种其乐融融的东西。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转型之下,有许多新的现象发生,许多新的特点凸显。现在的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作家已经敏感地面对着这种变化,有些人已经敏锐地写出了这种变化。也许,勒·克莱齐奥所谓“一个真实的城市是无法书写的,今天的真实明天就不复存在”之说不无道理。但这并不代表作家面对色彩缤纷的都市生活只能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责任,也有信心、有条件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都市文学、城市文学来。

全球化、工业化的浪潮,虽然很容易将人的个性棱角磨损,让它们趋于同质化,但也为新的都市文学、城市文学的诞生准备了资本、公寓、流水线、高速路、霓虹灯,以及可作为都市文学表现元素的小市民心态、移民歌曲、底层呼喊、官场样貌、老板姿态、白领身影、毕业生走向……拜时代和生活所赐,我想,我们的作家们是完全可以写出表现灵魂的挣扎与搏斗、人的尊严与自由、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时代的希望与发展,让读者满意的够水准的都市文学作品来。

(摘编自周思明《作家在都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优胜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
B.由于大都市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因此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大都市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更受文学界关注。
C.一些作家创作的单向度地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都市文学。
D.勒·克莱齐奥认为现代都市能体现“错综复杂”的“人类关系”,其中有着作家自身的投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有不少都市小说的作者,将笔触引向城市不发达区域里聚集的底层打工者,去关注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
B.勒·克莱齐奥认为,文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他对文学在重视城市的往昔和历史等方面的作用仍持乐观态度,认为文学能够创造出永恒的城市。
C.在城市化进程中,现在的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作家敏感地面对着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各种新的现象和新的特点。
D.新的时代和生活为都市文学提供了众多表现元素,我国都市文化的先进性完全可以让作家创作出让读者满意的够水准的都市文学作品来。
3.下列著作中,不属于都市文学作品范畴的一项是(     
A.路遥《平凡的世界》B.茅盾《子夜》
C.老舍《骆驼祥子》D.巴金《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当前都市文学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卖米

张培祥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开点钱给你爹买药。”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出来呢。我实在太困,又在床上赖了一会儿。①隔壁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忙活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油烟味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我坐起来,穿好衣服,开始铺床。

饭后,弟弟就拿着父亲常用的那把锄头出去了。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

我说:“妈,我挑重的那担吧。”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还是我来。”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路上小心点!咱们家的米好,别便宜卖了!”父亲披着衣服站在门口嘱咐道。

“知道了,你快回床上躺着吧。”母亲艰难地把头从扁担旁边扭过来,吩咐道。

“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划算一点。”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②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

“一块零五。”米贩子开价了。卖米的想讨价还价。

“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米贩子态度很强硬。

母亲说:“一块零五?也太便宜了。上场还卖到一块一呢。”

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

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又筛得干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语气里有几分自豪。的确,我家的米比别人的好。

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本,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

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

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我出一块零八你不卖,等会散场的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

“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这里一共150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

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

“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

又有几个米贩子过来了,他们也都只出一块零五。有一两个出到一块零八,也不肯再加。母亲仍然不肯卖。又有好些人来买米,但谁也不肯出到一块一。

③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母亲说:“你怕热,去那边树底下躲躲好了。”

“不用,我不怕晒。”

“那你去买根冰棍吃好了。”母亲说着,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零钱来。

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

母亲说:“上场还卖一块一呢……”

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担吧!”

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

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得卖出去,现在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

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

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参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

“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

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吧。”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④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突然脚下一滑,洒了好多米出来。

回到家里,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

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

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

母亲对我说:“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

“转步?十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

“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每人担50斤就够了。”父亲说。

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

可我实在太累了,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卖米”为题,交代了小说的中心事件,全文都是围绕着“卖米”这一事件展开的。
B.“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写出了“我”因为卖不出米而重新选择到更远的场去卖米的极度伤感。
C.小说通过母亲与不同米贩子的对话,折射出了当时大米交易市场里米贩子的无比奸诈以及市场混乱的现实状况。
D.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来塑造母亲的形象;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又情感真挚。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咳嗽声”,暗示父亲生了病,父亲生病一事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B.句子②中的“斑白”“红肿”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暗示母亲也一样经历着病痛的折磨。
C.句子③中写母亲衣服粘在背上,脸被哂出红印,折射出母亲内心无比焦虑和着急。
D.句子④与前文“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形成对比,侧面体现了母亲复杂的心态。
8.请结合文本的有关情节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母亲的执着和坚强的。
9.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可以结束了,不必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②,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
B.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与《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略”的意思相同。
C.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意思相同。
D.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他人的讥讽和指责。国相肥义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顾虑,坚定了改革决心。
B.起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诸大臣的不赞成。
C.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2)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1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

王九思

万户秋风砧杵哀,殊方今夕故人来。

竹间凉露潇潇下,楼上浮烟细细回。

地僻柴门无过客,家贫樽酒有余杯。

疏帘碧簟须同醉,明月青天为尔开。

【注】①李二献吉:即明代文人李梦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万户秋风砧杵哀”中“哀”字奠定了全诗表达哀伤之情的基调。
B.“殊方今夕故人来”,诗人在异乡为客却突有故人来访,写出了真挚的故旧感情。
C.颔联描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既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也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高雅性情。
D.颈联“家贫”句化用了杜甫的“樽酒家贫只旧醅”,但表达的意味有所不同。
16.这首诗的尾联颇具艺术感染力,请分别从修辞方法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加以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记述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再次欢饮之后酣畅地睡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世道艰难,表现寒门士子备遭打压却依然不敢发声的痛苦。
(3)“鸥”在我国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鸟,诗中常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请写出你知道的写到“鸥”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
2023-10-20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人体会遵循一种名为昼夜节律的运作机制,每24小时经历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环。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例如,每当夜幕降临、自然光线减少时,身体就会遵循昼夜节律___A___。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动物、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适应环境变化。

当我们入睡后,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都会___B___。睡眠阶段也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并再生的阶段,身体会分泌各种生长激素,用以修复、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睡眠阶段还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强化并巩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脑清理白天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有毒物质。

睡眠不足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啮齿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睡眠不足会给生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实验中,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让它们睡觉。研究发现,在被完全剥夺睡眠11—32天后,实验小鼠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处于濒死状态。

18.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句子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能有“即兴”)
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他说得好:“来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2023-10-20更新 | 34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雾顺着烟囱向天空升腾,像灵魂脱离了躯壳,从此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与漫游。缓缓升起的烟雾,让整个村庄充满(      ),且深情款款,让人体会着一种踏实满足的日子。有炊烟起,就有热乎乎的饭吃;有饭吃,人就踏实。

炊烟受天气的影响,会变化出(      )的形态。微风起时,炊烟便随着风儿起舞,扭动腰肢,如同飞天裙带飘飘,分外妖娆。当大风袭来,炊烟便顺着风向快速地飞向远方,来不及带一丝眷恋与回顾。而阴雨的天气里,炊烟也变得沉郁凝重了许多,似乎满怀着心事,缓缓地飞升飘散。但无论怎样,炊烟总是向着天空的方向,升腾,升腾,最终消失得(      )。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人读后既觉有诗意,又感觉温暖。陆游也曾写到炊烟:“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描摹有缕缕升腾的炊烟。看来,自古以来炊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升华成一种意义,一种象征。

炊烟,是房屋顶端升起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幻化的精魂,是村庄的呼吸,是人们的祈祷。炊烟是爱的信号,催促着在外疯玩的孩童回家;炊烟是召唤,牵引着远方的游子。炊烟更是一种敬意,提醒着人们敬重自然与大地。炊烟还是一种启示,它告诉世人,在燃烧中奉献并升华自己。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
22.请结合文段材料,从修辞和句式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830日,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发售引起世界轰动。面对美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并联合其他国家的打压,长达3年多的政治逼迫、技术封锁、芯片断供……华为依然绝不低头,独立研发,奋起直追。新款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一经问世,震惊全球——卫星电话、超可靠玄武架构、第二代昆仑玻璃、麒麟9000s国产芯片、鸿蒙4.0操作系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企业突破技术封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一种体现。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21-22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  民族复兴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