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期中 2023-10-30 3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邱园是英国的一座皇家植物园,致力于植物和菌类的研究与保护。你也许听说过邱园,甚至可能去过。如果是这样,那么前面那句话可能会使你吃惊。邱园不就是位于伦敦西南的一座漂亮传统花园吗?

这也是许多人的想法。重要的是,这也是许多英国政客的想法。这很重要,因为邱园部分依赖于政府资助:它每年接受英国政府大约2000万英镑的拨款。对于一座花园,尤其是吸引不少游客参观的花园来说,这听上去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但是,如果邱园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全球食物供给,减少流行病风险,那么每年2000万英镑是一笔少得可怜的费用。

从2015年开始,邱园出现了每年超过500万英镑的资金短缺。在实行紧缩政策的英国,政府预算似乎准备进一步削减邱园的公共资助。邱园实施了裁员,并且搁置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园长理查德·德弗雷尔认为需要强调邱园的重要国际角色,说服政府继续提供资助。

作为前英国广播公司财务主管,德弗雷尔理解故事的力量,他请我为邱园设计一个新的故事。于是,我们坐下来谈论邱园。德弗雷尔开始讲述花园的早期岁月。作为历史爱好者,他热情地说起了乔治三世的母亲奥古斯塔王妃在邱宫附近建造皇家花园的故事。后来,乔治三世将里士满花园和邱园这两个皇家花园合并。l841年,花园被捐赠给了国家。我们的会面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段历史叙述占据了前15分钟。

我在2015年就曾指出:邱园应试图将自身定位为21世纪顶尖研究机构的组织,不应该将泛黄的历史作为自我介绍的支点。德弗雷尔的历史叙述都是真实的,但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故事。对于皇家财产和慈善捐赠的回忆,只会强化邱园希望摆脱的“传统花园”形象。当然,德弗雷尔在谈话中也谈到了植物保护、独特的植物收藏以及与顶级机构的科研合作,但他的听众此时可能已经在心里为邱园贴上了“明日黄花”的标签。

我们对邱园的全新介绍始于距离伦敦西南花园区很远的地方。

第一部分根本没有提及邱园。它描述了植物对于世界上许多严峻挑战的重要意义。这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供给,食品安全以及许多对于新型食品、材料、燃料和医药非常重要的物种正在消失的悲哀现实。简而言之,植物极为重要,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我们需要在植物消失之前更多地了解它们。

此时,故事才转向邱园。我们描述的邱园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布满灰尘的宝藏,而是具有独特重要性的全球科学资源,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数据库:花园中的活体收藏、干燥标本收藏、脱氧核糖核酸收藏以及著名的千年种子库中的种子收藏。在这个崇拜大数据的世界上,这些资源是英国和国际科学的宝贵资产。除了数据库,邱园还拥有植物科学领域最优秀的技能组合,包括植物识别和培养领域的顶级专家。最后,邱园与全球研究机构建立的关系不亚于英国政府可以吹嘘的任何外交关系。

换句话说,邱园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做出贡献。

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了邱园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案:将收藏数字化,供全世界访问,指导国际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相关资源应用到人类福祉和发展上。这最终将有助于新的食物、材料、燃料和药物的发现,并且可以使基因多样性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保护。

故事始于物种消失这一触发事件。它描述了邱园的变化过程和全球生物多样性。它展示了邱园的工作与人类美好未来的因果关系。它很连贯。最重要的是,它具有选择性,只描述了将邱园定位为现代科学资产的内容。

它面向未来。这个故事始于现在,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的挑战,并且延伸到了未来,描绘出邱园帮助我们解决其中一些挑战的路径。人们认为故事发生在过去,但是我所编写的大多数公司故事描绘了企业的未来轨迹。这种关于企业前进方向和路径的意识可以为股东提供巨大的鼓励,但它也引入了更多竞争性真相的可能性。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讲述关于前进方向的许多具有同样可能性的故事。

关于邱园,你可以讲述的事情有很多,问题是你应该讲述什么。面对已将邱园视作历史遗产的议员和公仆,你显然不应该更多地谈论历史。你的故事应该着眼于科学和数据,应该展望未来,而不是回顾过去。在一个将邱园描绘成顶尖大学科学院系而不是灌木丛、优雅建筑和百年古树的故事里,花园本身只起着很小的作用。

第二年,在财政紧缩的大环境下,邱园获得了新的财政拨款。政府保证未来4年每年提供2000万英镑拨款,并为重要项目另行拨款5000万英镑。

(摘编自【英】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人可能听说过甚至去过邱园,但在他们心目中,邱园只是位于伦敦西南的一座漂亮传统花园,而不是植物和菌类的研究与保护组织。
B.普通民众不知道邱园也是科研组织并不重要,因为这影响不到邱园的未来,许多英国政客不知道这一点,则会对邱园发展造成致命影响。
C.在自身出现资金短缺、政府预算可能进一步削减资助的双重压力下,邱园一方面实施了裁员,另一方面搁置了部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
D.邱园通过将收藏数字化、向全世界开放和指导国际保护工作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生存做出应有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邱园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食物供给等方面做出贡献,那么英国政府理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
B.园长德弗雷尔对邱园的早期岁月比较了解,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充满热情,这与他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应有关联。
C.邱园的工作非常重要,若削减公共资助致使其搁置某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美好未来。
D.从文末英国政府保证的拨款数目来看,本文作者设计的故事打动了议员和政府官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横线段落观点的一项是(       
A.邱园是18世纪至20世纪园林艺术的完美体现,其中的植物大都按科属种植,并适当根据生态条件配置宿根草本或球根花卉。
B.植物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
C.邱园是一座精美的花园,还拥有引人注目的历史建筑,如维多利亚棕榈屋、乔治佛塔和邱宫,每年为100多万游客带来快乐。
D.经过几百年发展,邱园已从单一从事植物收集和展示的植物园成功转型为集教育、展览、科研、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4.园长德弗雷尔和“我”谈论邱园,“我”认为他讲述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5.“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是如何把“故事”讲成功的?请结合文本中的“新的故事”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俩老头儿的醉梦时光

原上秋

过了大堤,下坡,就是黄河滩了。

俩老头儿在那里生,在那里长,那里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甚至路边的每棵荒草,他们都熟悉。

这条路,他们瞎摸也不会走错。沿着这条蜿蜒的土路下坡,走不多远,就是他们的村子一泥湾。

老陈问,今天到你家喝,还是到我家喝?

老薛说,到我家吧,去你家要从前街绕到后街,还要绕过一个大水坑,曲里拐弯的,太远。

老陈说,我家隔壁有一个小卖部,能凑个下酒菜。

老薛说,不用,我这里有你弟妹炸的花生米,够了。说着他把一包花生米拿出来,举了举。

他们来到老薛家。老薛家好找,在大路边上,门前有三棵大槐树。院子中间摆着一张石桌,围着石桌,是四个石墩。(甲)那是他们原先经常喝酒的地方。

他们很熟练地把花生米和酒摆上,一人倒一杯,互不相让。谁喝完,自己倒。他们就着油炸花生米,倒是喝出吃大席的感受。不大一会儿,一瓶酒见底,俩人晕乎起来。

老薛说,老陈啊,我咋觉得像在做梦呢?

老陈说,你回家,让弟妹掐掐你,掐醒了,那就是梦;掐着感觉疼,那就不是做梦。

老薛说,在生产队的时候,你当队长,天天领着大伙儿挖河,不到年根儿,泥腿不拔出来洗。

老陈说,那,也没吃上个啥好东西。

老薛说,后来呢,包产到户了,虽说饿不着肚子了,但一年忙到头,还是没富裕。

老陈说,(乙)黄河滩里,你想咋样?

老薛站起身,晃了一下才站稳。他回望刚才坐过的地方,微微一惊:根本没有所谓的石桌,也不存在四个石墩。三棵大槐树的地方,变成了三个很大的土坑。

老陈也站立起来,屁股上全是灰土。他们刚才是席地而坐。几颗花生米在一个白色塑料袋里,像羊粪一样滚着。(丙)空酒瓶歪在边上,瓶口正在滴着剩下的酒,在泥土上涸出一枚铜钱。

(丁)站立起来的老陈和老薛感觉奇好,他们对视,继而大笑,开始互相捶打。

阳光散乱一地,这是一个整村搬迁后的废墟。那些残砖碎瓦告诉你,这里曾是被烟火气浸润过的地方。老人们靠着几十年的记忆,一回回,总能轻车熟路找到这里,找到自己曾经的家。

老陈和老薛结伴儿回来好几次了。

他们笑着打着,打着笑着。老薛突然哭起来:老陈,咱们的家,没了。

停住手的老陈扶着老薛说,废话,不是没了,是搬走了。

老薛说,我每次上那楼时,总感觉没迈进这院子脚下踏实。

老陈说,你思想跟不上形势。当初政府动员搬家,我第一个响应,你呢?

老薛说,我不是也搬了?

老陈说,你还不是怕留在黄河滩里,没人和你做伴儿,怕狼吃了你?泥湾最后一个搬家,你说你,是不是落后分子?

老薛说,我哪能和你比,老干部,优秀党员。说真的,当看到你们戴着大红花,站在主席台上领奖时,真让人眼红。我得跟你学学,到时候也戴个大红花啥的。

老陈说,一定能。说罢,大笑一阵,突然停住。他提议,去他家看看。

去老陈家,遇到麻烦。他们记得,从老薛家出来,顺着一条大路朝西,见一个大石头再朝北走。大石头去哪了?没有了大石头,就没了走路的参照。转了半天,大水坑不见了,老陈说的小卖部也没了影,记忆中的街道和现在咋也无法印合。

老陈就说,不找了,回吧。

老薛附和着说,不找了,回吧。

回来的步履有些沉重,他们一直推着车走,谁都不说话。上了黄河大堤,往北望,一片繁华。那是黄陵新区。黄河滩里的人,都沐浴在新生活里……

老陈打破沉默,问老薛,现在,让你搬回来住,你愿意不愿意?

老薛思考一会儿说,这个,孩儿们肯定不愿意。

老陈说,没让你说孩子们,就说你自己。

老薛突然笑了,是大笑。老陈也笑,笑过,用手抹一把脸,湿了一片。

他们又出发了。前面的路灯一下子亮起来,宽敞的大路一直延伸到一片高楼里。那里,是他们的新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然只描写了两个老人的一次喝酒,却折射出了黄河滩上农民半个世纪的生活经历,很有以小见大之妙。
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展开情节并刻画人物,而细腻的场面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开篇写两个老人相约回家喝酒,篇幅过半,才让读者知晓是回老家的废墟上喝酒,悬念的设置使小说更耐人寻味。
D.清醒时两个老人心照不宣,喝到微醉时吐露心声,将因生活的巨变带来的无比欣喜之情表露无遗,小说的构思既自然又巧妙。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句中的“原先”两字用得好,暗示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变了,与后文的“找到自己曾经的家”形成照应。
B.乙句写出了一代代农民在黄河滩里讨生活的艰辛和局限,交代了村庄整体搬迁这一伟大举措的原因。
C.丙句是精彩的细节描写,再现了酒后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废墟上的满地尘埃和俩老人的开怀畅饮。
D.丁句写出了两个老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有老伙计和酒陪伴,有老家想回就回,生活还有什么不如意呢?
8.老陈的家为什么找不到呢?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简析作者这样设计情节的深意。
9.请细读小说画波浪线处内容,从中梳理出人物内心包含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过”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别将之安西

高适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惊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注]暌携:聚散,离合。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扣题意,直陈安西位于渺远之地,路途艰险,难以到达,离愁别绪溢于言表。
B.“风尘”意指战乱,“惊”字突出了征程之险;“摇落”写出秋日萧瑟,烘托远离之苦。
C.颈联写安西远在流沙之外,是对“绝域”渺远的照应,将送别愁绪表达得更为浓烈。
D.这首诗真实再现安西边塞的自然景物,从中可窥见盛唐边塞诗雄浑悲壮的特点。
1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