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中 2023-11-07 1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有删改)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完全吻合,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因此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在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常常被诟病,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
C.“家”与“国”一直分属两界,有着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难以立足。
D.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打量“家”,就不能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伦理结构,也不能研究文明间的共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耐特的论述,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与我国的家庭理念有很大相似性,说明他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文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由儒家文明形塑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的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老张儿子结婚,邀请中国亲戚“阖第光临”,那么亲戚家有可能来两三个人,也可能来四五个人甚至更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B.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5.三则材料对于“家”的认识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风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的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

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

“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

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

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受到武汉人民的热烈欢迎,正面表现了秦震带领的解放军部队的所向披靡。
B.小说开头交代秦震要亲自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却又没有明说是什么事,这样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兴趣。
C.战士们生存条件如此艰苦,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是作为将领的秦震必须要有的责任与担当。
D.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秦震从被战士们的刚毅不屈感动,到被他们坚定乐观和崇高追求震撼,对革命前途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B.小说通过牟春光讲述“夏季攻势,进公主岭”的情节,表现了秦震作为指挥员性格中霸道蛮横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后半部分采用对话描写,不仅表现了牟春光快人快语、豪爽勇毅的性格特点,也使叙述前后富有变化。
D.这篇小说将叙述与抒情有机结合,不仅激荡着革命的豪情和温情,也使小说具有了散文化的特点。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作用。
9.有人认为,该小说的主人公是秦震,有人认为是以牟春光为代表的解放军战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七年,将伐李煜。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性仁敬和厚。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有改动)

[注]①觌():相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B.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C.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D.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两种器皿,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本文为其本义。
B.显德,后周太祖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明朝以后皇帝多仅有一个年号。
C.籍之以归,文中指曹彬将馈赠登记清楚后带回来,表明他没有意愿占有这份馈赠。
D.居,文中是担任的意思,与《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为官清廉,坚持原则。再三拒绝吴越人赠送的礼物,迫不得已接受也全部上交,皇帝强行将礼物还给他,他才拜谢皇帝恩赐。
B.曹彬为人低调,不居功。打败李煜后,宋太祖要任命他为使相,曹彬认为不是自己的功劳,拒绝担任,于是太祖赐他二十万钱。
C.曹彬为官谨慎,小心应对皇帝提问。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问及官吏的好坏优劣,他以不知道军政之外的事拒绝,不说一句闲话。
D.曹彬仁和谦卑,尊重他人。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他必定领着车子避让;小官前来汇报事情,他定要穿戴整齐后才召见。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2)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
14.有人评价曹彬“宅心仁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释]①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荣誉性官衔)。②吴潜: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佞,却受谗被贬。③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④垂虹亭: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⑤拚(pàn):舍弃,不顾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玉阶前”三句以问开篇,可是却没有给出答案,词人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后三句自由闲适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
B.词的上片想象友人归隐后漫游湖海,出没于烟波雨浪,逍遥自在,推断友人对这种境遇十分满足,表达了词人的羡慕与赞赏。
C.“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两句含有双层意思:一为问询,一为慨叹,两层意思都与诗歌的丰富情绪紧密相联。
D.全词多处使用疑问词,如“何事”“谁”“何处”,让全词的情绪表达有层次的推进,并在结句达到了高潮。
16.“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几句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