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 高二 期中 2023-12-10 1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
C.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
D.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3.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     
A.身不由己
B.感同身受
C.设身处地
D.身临其境
4.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5.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6.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
2023-12-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食,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贼。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奚居隐也?

孔子曰: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居,吾语汝。子以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百里奚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夫兰茞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有?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

(取材于《韩诗外传》卷七)


【注】①抉目:指忠臣被诛杀。抉:剔出。②吕望:姜子牙。③罢:通“疲”,受累于。④兰茞(chǎi):香草名,比喻人有美质。     ⑤关龙逢:夏朝明相,以死谏闻名。   ⑥须,等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报之福 // 子廉者为用乎
B.奚居隐也 // 亦何位
C.使骥不得伯乐 // 使舜居桀纣之世
D.忧志不衰 // 南面治天下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
你这个见识浅陋的人,没有研习(圣人的)主张。
B.子以义者为听乎?
您以为有道义者(的建议)一定会被国君听从吗?
C.遇不遇者,时也。
能不能得到(贤明的国君)任用,是时运的事情。
D.夫学者,非为通也。
那些学习的人,并不是为了通晓日常生活的道理。
9.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处境艰难仍然不辍读书习礼乐,这引发了子路的质疑。
B.孔子认为要想有所作为,除了要具备智、义、廉、忠,也离不开伯乐举荐。
C.孔子认为在困境中一定要坚守自我,智慧通达,不从众不趋俗,静待时机。
D.孔子借生于茂林深山的兰茞难以为人所识的遭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
10.上文中,针对子路的提问,孔子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认识。请结合原文,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作简要赏析。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者不长   矜:夸耀B.竿为旗     揭:举起
C.粮而景从    赢:担负D.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
B.于事而慎于言   敏:聪敏
C.天下仁焉          归:称赞,称许
D.可以,可以怨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023-12-13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3. 下列虚词“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A.人而不仁,如礼何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序八州而朝同列D.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遗策                                      利乘便
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群臣固守窥周室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D.多识于鸟兽草木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2023-12-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5. 下列各组中的语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        自知者明
B.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矣
C.若火之始然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非及乡时之士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