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 高一 期中 2024-01-16 1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虽然生态是渊源有自的观念,生态问题也是古已有之的矛盾,但直至20世纪下半叶,生态保护才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的原因未必是人们到此时变得格外自觉、勇于担当,而是由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物种灭绝等现象已经变得触目惊心,以至于有识者产生了大难当头、不警惕不行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幻电影当仁不让地将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的主题,努力唤醒观众的生态意识,引导人们对生态伦理加以思考。

社会意义上的生态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社会生态,至少包含以下可能的解释:一是着眼于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重点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外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外延和自然生态有交叉之处;二是着眼于人作为群居动物的社会性,指人类社会内部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人的社会行为:三是着眼于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指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科幻电影中,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生态通常是就整个星球而言。例如,日本《光子帆船星光号》描写奥丁星球附近有一颗老人星爆发,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是北欧神话中所说的火国影响。中观意义上的社会生态通常是就某个国家、某种文化或某种人类共同体而言。例如,美国《燕尾服》描写班宁公司老板想独霸供水业,制造携带细菌的水蛾,企图污染公共水源,并杀害前来调查的政府特工。微观意义上的社会生态通常是就某个区域而言,对应于小生境。例如,美国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相对独立的岛屿,那里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它同样属于人造小生境,是人类让恐龙栖息繁衍的地方。上述小生境都是由人设计、制造与调控的,因此是社会生态的研究对象。

上述三个层次上的社会生态是相通的,较高层次的社会生态总是通过较低层次的社会生态表现出来。与社会生态相关的范畴有文化生态”“信息生态”“媒体生态等。这类范畴的共同点在于将生态置于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之下加以考察。对于科幻电影而言,值得关注的是有关生态的描写所流露出的价值观。

(摘编自黄鸣奋《科幻电影创意与生态伦理》)

材料二:

科幻小说家走在生态向度思考的前沿。科幻小说报,多数时候通过表达哲理的深邃与前瞻,征服读者,引领时代思潮。科幻小说中生态向度思考最有生命力,然而,在这些文本中,给人类摧枯拉朽的警醒是必要的。但是人类毕竟是人类,有着自己的有限性和独特性。在废墟上重建是本能的欲望,也是人类文明走向理智和可持续的必然。因而,生态向度的建设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这里使用建设性一词,主要来源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基本立场和主张的启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倡导新的科学观。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有机的过程性整体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提倡运用自觉的生态意识,建设绿色文明。在目前的科幻文本中,科幻书写以冷峻深刻的生态想象,引起无数读者的多重思考。在建设性的生态向度中,科幻小说家延长了时空,深度思考宇宙与文明、科技与生态、审美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糅合历史和时代的交织选择中,形成了辩证的、有着鲜明人文情怀的科技生态伦理观。从目前来看,生态向度的建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通过对科学、发展与生态的悖论思考,解读生态危机困境的表象和原因。第二维度是在人性、文明与未来的重构中寻求生态危机解决方案。第三维度是生态世界的可行条件是审美、生命与整体的认同。

在科幻世界里,小说家们常常用科技对于人性的戕害作为批评的伦理着力点。科技在突飞猛进地改变世界,也改变了文明社会几千年构筑的道德伦理秩序。为寻求救赎方案,中国的科幻小说家在科幻小说中坚守了共同的人性标准。那就是,人是有道德的,有情感的,并部分改变了丛林法则的兽性本能。比如,钱莉芳在小说《天意》和《天命》中高度赞扬了人类摆脱外星人龙羲控制,从而避免人类归于洪荒的命运。人类长久以来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无限制秉承了人类生存优先的原则。而在中国,有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早慧与清醒,有着悠远的道家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有着佛教众生平等的慈悲之心。重建中要重塑人对生命自由的看法,自由的前提是对生命的敬畏。而对生命的敬畏,源于对自然与人性之美的坚守。不管宇宙是否有新的开始,世界都需要对所有生命的爱、敬畏、珍惜,可以掌握其他生命的人一定要有责任和良知。这是地球文明中人类进化可以对抗时间的所有希望,也是科幻小说在生态向度方面探索出的共同认同。

(摘编自韩玉洁《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生态向度的建设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保护一直是世人的共识,对于科幻电影而言,值得关注的是有关生态的描写所流露出的价值观。
B.人的社会行为是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重点,从而使科幻电影生态侧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环境问题突出引起有识者重视,在此背景下,科幻电影当仁不让地将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的主题。
D.科技的飞速发展以戕害人性为代价。于是,科幻小说家就以科技对于人性的戕害作为批评的伦理着力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重建关键要秉承对自然与人性之美的坚守,对其他人的生命一定要有责任和良知,这是科幻小说在生态方面的共识。
B.科幻电影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态,包含宏观、中观、微观的,较高层次的社会生态是通过较低层次的社会生态表现的。
C.将生态置于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之下加以考察,是“文化生态”“信息生态”“媒体生态”等的共同点。
D.人类具有有限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在废墟上重建可以说是人类本能的欲望,是人类文明走向理智和可持续的必然。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生态危机”科幻作品的一项是(     
A.《机器人瓦力》讲述了公元2700年人类将地球变成了垃圾场,又在机器人的协助下恢复了地球生态的故事。
B.《后天》讲述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暖化,地球一夜之间进入冰期,人类面临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的故事。
C.《流浪地球》讲述了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对绝境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D.《E.T.外星人》讲述了一个十岁男孩与迷失的外星造访者E。T。建立友谊,并帮助他找到了回家之路的故事。
4.科幻电影具有怎样的特征?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积累的知识加以概括。
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科幻作品传达生态伦理的看法。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袁门立雨

(一)

毛泽东不满作文只得了40分,在课堂上顶撞袁吉六,并愤怒地冲出了教室。

当晚,杨昌济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

杨昌济背着双手,仰望着星空,突然背起了文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这篇文章你读过吗?”

毛泽东忐忑不安地坐着,小声回答:“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对,《马说》。这个世上,真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啊。为什么呢?”杨昌济在毛泽东身边坐下,“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方……”

毛泽东微微侧开了头,显然已经在等着挨批,杨昌济忙话锋一转:“比方袁仲谦老先生,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小。”

毛泽东愣住了。

“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回答。

“还动不动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上千年来人人都觉写得好吗?难道你毛润之非得跟千年来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千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

毛泽东越发不安了。

“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比不得韩柳欧苏有名气,就算许多人觉得太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吗?”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不再说了,只是盯着他,直盯得他深深埋下了头。许久,杨昌济站起身,向亭外走去。走出几步,又站住了,回头说:“润之,道理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慢慢体会。不过我想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的确是我敲定为第一名的。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先生负责的,当时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把你定为第二名,足见他多么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你的文章还有明显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的作文分,乃至降到40分,为什么?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在他眼中真的只值40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自己非常欣赏的学生总不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他说完,转身就走,只把夜空中闪闪的星光留给了发愣的毛泽东。


(二)

毛泽东连夜去道歉,袁吉六只说睡了不肯见他,毛泽东站在院子里。

上半夜满天的星斗早已不知踪影。寒风骤起,在树枝间呜咽,卷起满地秋叶,掠过毛泽东一动不动的双脚。风是雨的脚,风吹雨就落。雨点落在静静伫立的毛泽东的脸上。寒风和着秋雨,刹那间笼罩了整个院落。不平的地面上,很快形成了许多小水潭。全身透湿的毛泽东平静而倔强,他垂手而立,一动不动,仿佛雨中一尊雕像。他那被雨水浸透了的头发一绺绺沾在他的前额上,雨,正顺着发梢不断滴落。他的衣裳已经湿透,一双布鞋全被雨水浸湿……

晨曦初露,雨终于停了。渐渐的,东方的天际,一片火红。晨光中,雨水冲刷过的大自然,是那么干净、耀眼。

袁吉六伸展着胳膊一走出卧室门,就听到一声“老师”。

袁吉六扣着扣子,扫了一眼仍站在原地的毛泽东,一言不发。

毛泽东往前走了几步,抬头正视着袁吉六逼人的目光,一字一顿地说:“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然后,深深地向袁吉六鞠了一躬。

在毛泽东身后,残留的雨水悄然灌进了两个深深的脚印里,袁吉六心里一动,威严的目光从那两个脚印移到了毛泽东身上,看到眼前的学生静静地伫立着,浑身上下都湿淋淋的,脸上却平静谦和,全无半分疲色。

良久,袁吉六口气硬冷地说了声“跟我来”。

师生俩进了袁家古色古香、四壁皆书的书房。袁吉六踮起脚,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端取下了厚厚的一整套线装古书——足足二十多本的《韩昌黎全集》。

“古文之兴,盛于唐宋,唐宋八大家,又以昌黎先生开千古文风之滥觞,读通了韩文,就读通了古文,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文章。你的文章,缺的就是古之大家的凝练、平稳、含蓄、从容,如满弦之弓,只张不弛,令人全无回味。这是作文的大忌!这套《韩昌黎全集》是先父留给我的,里面有我几十年读此书留下的笔记心得。今天我借给你,希望你认真读,用心读,读懂什么是真正的千古文章!”

“是,老师。”

“遇到问题,只管来找我。我袁吉六家的门,你随时可以进,这间书房里所有的书,你也随时可以看,但有一条,毛病不改正,文章不进步,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在袁吉六炯炯目光的注视下,毛泽东用力点头:“放心吧,老师!”

(节选自黄晖《恰同学少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昌济能够说服毛泽东,一是了解毛泽东的脾气性格,二是谈话艺术高超,但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学术水平高。“亲其师,信其道”,毛泽东自然信服他说的话。
B.毛泽东勤学好问,有才华,有见识,虽然也有性子急、脾气倔等毛病,但毕竟是个难得的人才;袁仲谦虽然给毛泽东的作文只打了40分,但他依然不失为一个好伯乐。
C.袁仲谦虽然很有学问,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但有点泥古不化,只喜欢韩柳欧苏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不喜欢梁启超这样直白的文章。
D.毛泽东当堂顶撞老师确实不对,但袁吉六不肯接受毛泽东的道歉,罚他大冷天站在院子里淋了一夜的雨,这就缺少一点国学大师该有的胸襟和气度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袁门立雨》,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化用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小说用简洁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有个性、有想法、有脾气、有毅力又知错能改的青年毛泽东刻画得栩栩如生。
C.第二部分的环境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绘声绘色。早上雨过天晴、晨曦初露象征了师生误会的消除与和解。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写毛泽东与两位老师间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8.毛泽东曾说:“谢谢袁大胡(袁吉六),必要时我现在还可以作一篇清通的古文。”袁吉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说小说第一部分结尾处毛泽东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到“杨昌济站起身,向亭外走去”即可收笔,后面写他再回头对毛泽东进行一番说教是画蛇添足,实为赘笔。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文本二:

愈白:愈少鸷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捆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

10.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今又以罪黜于朝廷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而耻学于师
1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B.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C.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D.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誉,有时专指孔子,也表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道,有思想、方法等义项,“是固学成而道益穷”中“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道”义项不同。
D.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
B.《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
D.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2024-01-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①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②徂(cú)徕(lái):山名,在山东泰安市东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位诗人在即将离别的日子里痛饮醉别,几乎把池苑楼台登临游览遍了。
B.颔联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C.尾联以“飞蓬”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好友即将分离、各自漂泊的境况,含惜别之意。
D.诗以“醉别”始,干杯作结,首尾呼应,有豪放不羁的感情,也有离别的缠绵哀伤。
16.颈联的 “明”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