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末 2024-01-24 1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0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

材料二: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学的核心概念。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天贵真旨在回答人类如何把握对象世界这一问题。法天,即崇尚自然;贵真,即反矫伪。法天贵真的精神内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高度一致,也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最后,道学中的相对主义对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也颇为深厚。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三个方面,对客观科学认识事物本身具有重要价值。

理性、求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显现,而创新和爱国则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更为集中的表现。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但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仅是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更是通过科技强国来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并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家精神虽然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但正像绵延数于年的华夏文明一样,从未间断。有此历史成就,不仅取决于历代科学家自身的优良品质,更取决于他们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正是这种传承与弘扬,才沉淀出弥足珍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独有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徐靖《从传统到现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文化基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
B.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它的理性认识论与怀疑精神,为我国历代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撑。
C.道学“法天贵真”的思想包含尚自然和反矫伪两个方面,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
D.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影响科学家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要相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相融。融则利,离则弊。
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
C.材料二多次征引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言论并进行解释评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D.新时代科学家应坚持科技强国、科学报国,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音乐赋予我无边的想象力。
B.数学家苏步青说: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我对数学的理解。
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提出: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要先背过《老子》和《论语》。
D.理学家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4.请从材料二所论述的科学家精神中选取两,运用袁隆平、屠呦呦、钟扬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加以说明。一种精神用一个事迹说明即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才人的培养?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母亲洗澡

乔叶

“水小点儿,多费。”母亲说。

我调整着花洒,让水流变小。

“这城里水贵的,能赶上早些年的油价钱。”

“瞧您说的。油都比水贵。”

“那是。油不比水贵,那还能叫油?昨儿才买啥瓜子油,恁小一瓶,都花了一百多哩。”

“是葵花籽油。”

“就你会洋气。葵花籽不是瓜子?”

“是,是。”

自从母亲中风后,我就不怎么顶撞她了,她的脾气也被我惯得没了边儿,动不动就指责我训斥我,在我跟前耍尽威风。

“油跟水,不是一物,就不能比。人整天得喝水,谁整天喝油哩。油得炼,水用炼?天上下雨下雪那都是下水哩,啥时候见过天上下油?叫我说,水就不该叫人掏钱买。水跟土一样,都是老天爷赏人的。”

中风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母亲的嘴皮子。利落得很,甚至更利落了。直到花洒冲洗发水的泡沫时,她才闭上了嘴。

已经有五六年了吧,每年入冬之后,母亲都要来郑州住两个月。暖气开通一个月后来,在腊八之前一定回去。

她原是不大愿意来的,每次来都要我和弟弟软磨硬劝,她才会勉强答应。泥蛋儿出生之后,她就很情愿过来了。她跟我说,过来住一住,对谁都好。大儿子一家能好好松快一段时日,闺女和小儿子也能好好尽尽孝。谁的心里都得劲儿,谁的面子上都光鲜。

“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就是想多看看你这小孙子。”

“那可是。”她慨然道。

“大孙子不亲?”

“你个挑事儿精。大孙子也亲,可那是老大家的。弟兄们再好,一门是一门的根儿。要算细账的话,我平日里亲大的多,还亏了这小的呢。”

水流中,母亲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听她讲过很多遍,那是“大跃进”的时候,我姥姥在村外和社员们大炼钢铁,她和小伙伴们偷偷跑去看,你推我搡的,根本不知道害怕,越看离炉子越近,忽然间,炉子里爆出来那么一团火星子,直朝她飞过来,把她的一大片头发都烧焦了。

还好没破相。每次她都会这么感慨。以往我都会回敬她“那是您有福气”之类的,这次我决定改个说法。

“要是破了相,可怎么嫁进我们老李家哩。”

“你个龟孙,花销起你老娘来了。”她骂。笑盈盈骂人的母亲,那个神采奕奕的模样,好像根本不曾中过什么风。

母亲中风大概是在十年前。那一年春天,我们家最靠北的那块地被上面“规划”了,说是要修一条高速公路。上面赔了一笔钱,说是收了当季麦子就不许再种庄稼,不定啥时候就会动工,到时候会毁庄稼。有的人家就让地荒着,也有的人家不舍得让地荒着。在母亲的唠叨下,大哥大嫂就在那块地上种了玉米。进了农历八月,玉米穗眼看着一天天结实了起来,突然有一天就被工程队全部铲倒了。第二天,母亲就催着大哥大嫂和她去地里捡玉米。正值秋老虎的天气,一大片地里有好几个人中了暑,母亲则是中了风。

中风后,母亲的后遗症并不怎么严重。我闻讯赶回家时,她都下了床在厨房门口择菜了。只听她自顾自地唠叨:“也不知道那些货们是咋想哩,恁造孽,不可惜庄稼。就不能跟咱们早说个一两天,容咱们收收?”

母亲很快就开始了貌似正常的一切举止。其实那时她的右肢已经没有了韧劲儿,可她但凡在村里行走,就会格外注意保持平衡。她说不能让人看出来,不能让人笑话,也不能让人可怜。

水汽氤氲中,母亲微闭着眼睛。这可以让我从容地看她。她在郑州期间,我的主要任务,一是给她一次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开药调理——只要不是大问题,母亲就绝不住院。她抗拒医院。她的口头禅是:那是啥好地方?不管身上有病没病,到了那个地方,心里就先病上了!二呢,就是常来看她,除了周末两天必陪,周三下班后也会抽空来一趟,送点儿吃喝穿戴,再给她洗洗头发,简单擦擦身子。痛快洗澡的日子都是在这样的周六晚上。周五我还要上一天班,太过紧张。周六到弟弟家,给母亲洗晒一下床单衣物,然后早早吃过晚饭,细细致致地给她洗这个澡,顺便好好说说话。

这两个月间,在我的反复恳请下,她也会光临一次我家,但绝不过夜,晚上必定要回到弟弟家。

“没听说过‘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万一出了啥岔子,我可不能在别人家丢了最后那口气。”她说。

“我这里又不是别人家。”

“还就是别人家。”她叹口气,“闺女再好,也是门亲戚。”

最初听到这话,免不了要跟她辩几句。后来就不辩了,随她。

“唉,这日子多不经过,你老娘我可是都七十五啦。”母亲突然说。她总是这样,会突然强调一下自己的年龄,语气里有骄傲,也有感伤,似乎还有一种释然。

“不算大。加把劲儿,再活个七十五!”我说。

“油嘴滑舌。”母亲翘着嘴角,微微笑了。

这是我的母亲。她总是自称老娘。有时我也这么叫她:老娘。娘老了,就是老娘。老了的娘,就是老娘。虽然没有了老爹,但我是个有老娘的人,这就不错。即使她中过风,也不错。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澡时,母亲要“水小点儿”;不顾及酷暑天气,去地里捡玉米,这些都表现出母亲淳朴节俭。
B.小说运用了一部分方言词汇,比如“恁”“龟孙”“挑事儿精”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C.母亲中风后在村里行走,“就会格外注意保持平衡”,这表现出母亲性格中坚韧要强的一面。
D.小说写母亲“抗拒医院”来表现其传统守旧的一面,同时也表达对现代社会中医患矛盾现象的不满。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表达口语化,非常符合作为农村妇女的母亲的人物形象。
B.句式灵活,多为短句,写出母亲在女儿面前放松的神情。
C.运用了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母亲口齿伶俐、思维敏捷。
D.语言连贯,逻辑严密,反驳有力,符合上文母亲“耍尽威风”一说。
8.文中写母亲“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有何用意?
9.探究文末“这就不错”“也不错”的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说苑•政理》)

【注】喑:哑,不说话。


(1)用斜线(/)给上面画线部分文言文断句。
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2)请将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阐述的道理,不少于60字。
2024-01-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韩庶子

【唐】张籍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寂寞谁相问?祗应君自知。

【注】①祗:只。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写诗人住在西街上一个偏僻的角落,门可罗雀,和自己慵懒的性格相适宜。
B.颔联写为了探寻寺院,诗人常常独自远行;为了能博览群书,诗人常常借书来阅读。
C.颈联写诗人家境贫困,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孤独寂寞,让自己疾病缠身。
D.尾联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出只有韩庶子了解自己寂寞的心境,体现二者的友情。
12.诗人在穷困潦倒中却寻找到了安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寻找到了哪些安慰?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孙权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那是夸大其词了。他不玩单挑,他选择组团打虎,稳当!队友出了多大力,史官估计没敢着墨吧。不过就此说他打虎对他也不公平,毕竟直面猛虎,担得起“勇敢”二字。总的来说,他只能算半个“打虎英雄”吧,偶像的形象不够饱满。苏轼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样的词句描述他,显得很突兀,可能另有深意。

“孙郎射虎”,乍听上去“气吞万里如虎”,真正的孙权绝非如此。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蜀汉跟前他称兄弟,姿态需要多低摆多低,身段要多灵活有多灵活。总的来说,孙郎二分项羽,三分刘邦,五分勾践,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但没有的偶像形象。几个合肥战役的回合中,不但他留下了“孙十万”的“佳话”,面对年少的魏明帝、还留下了临阵退缩的“美誉”。所以我认为他的形象跟苏轼词里描写的气势不太吻合。

1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确定某个字的意义。古书的说解,比如《说文》包含了对汉字本义的说解和字形的分析。古籍的用例就是书面语言存在过的文献依据。比如“向”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第一个证据是《说文》,《说文》是一部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来说明词的本义的奠基性著作。《说文》:“向,北出牖也。”此外,还必须寻找更加重要的证据,那就是引用诗句。《诗经》:“塞向墐户。”

由本义延伸、派生出来的意思叫作词的引申义。“习”的本义是“雏鹰学习不断地飞”,《说文·习部》:“习,数飞也。”“数飞”是屡飞的意思。它可以引申为温习的“习”,,这个引申义和本义具有某种相似性。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求词的本义,(          )。抓住本义是理解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掌握词义系统,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精确地掌握词义
B.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掌握词义系统,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
C.可以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精确地掌握词义,掌握词义系统
D.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
17.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1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老王夫妇积攒了几十万元,二老合计再买套房子。四处看房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存款太少了。买远郊公寓楼的一个小单元还凑合;买真正让自己提气的房子,存款与购房款相距甚远;按揭吧,老两口又超龄了。于是,二老商量决定不买了。一旦决定不买,两人反而轻松愉快起来,觉得自己这辈子还真存了不少人民币:可以自费旅游;可以进像样的餐馆;有个病呀痛呀,还可以自费住单间病房……老王总结说,你不想买贵的东西,你当然富起来啦!

2024-01-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篇名句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0.6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120.65酬和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0.94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1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16-170.65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180.4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记叙性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