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一模 2024-01-29 4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器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远古的中国,就有神农作瓦器陶”“黄帝以字封为陶正”“舜陶于水滨的文献记载与传说,可以说陶器的出现既是陶瓷发展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彩陶、黑陶和印纹陶等。商代陶器大体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也没有多大发展。周代是陶器发展的重要阶段,陶器被大量应用到建筑上,如板瓦、筒瓦等。唐代陶瓷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唐三彩就是其中的著名精品。唐末大乱,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其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宋代出现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名窑,产品色彩品种日趋丰富。元朝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青花瓷自此兴起。明朝景德镇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从西汉时期张骞西行讨伐匈奴、通使大夏、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开始,我国与诸国联系频繁起来,陶瓷也通过丝绸之路被运往各国,受到广泛好评。大约在中世纪后,中国陶瓷外销,唐五代到宋初时期达到巅峰。

古代陶瓷制作的过程复杂而又有序,大致分为原料采集、制土、炼土、成型、干燥、雕刻、施釉、烧成、釉上彩绘、低温烧成几个步骤。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制瓷工序共计一场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从开始的选矿到最后的包装,制作陶瓷总共需要七十二道工序。黏土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黏土烧至800℃可成陶器,瓷土烧至1200℃则瓷化。因此,陶和瓷的区别在于原料上的不同和烧制温度的不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社会结构变化巨大,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也使得陶瓷制作工艺由原始的手工制作逐步转变为现代化制作,陶瓷生产转变成了一种产业陶瓷的制作工艺也逐渐由复杂到简单。

陶瓷艺术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三种趋向:第一种是传统陶艺,以实用和装饰为主,追求传统技艺,注重情感的表达;第二种是现代陶艺,通过器型、材料和工序上的变化,追求新颖与实验效果,现代陶艺是现代的、多元的;第三种是将追求艺术的表现结合各种形式美、艺术手法和风格而形成的陶艺。目前人们对陶艺仍存在概念认识上的误区,容易将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混为一谈。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陶艺在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现代陶艺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追求西方向艺的特点,对于工艺上的要求明显压低。同时,一些人对陶瓷工艺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一些从业者为追求实验性品质而轻视了对工艺制作的把握,也缺乏对陶瓷的了解,将粗制滥造的陶瓷认定为现代陶瓷,误导人们对陶瓷工艺的认识,阻碍了陶瓷工艺的发展。

现代陶瓷工艺与传统陶瓷工艺没有绝对的界限,现代陶瓷工艺需要在传统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在陶瓷产业中,我国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产大国,更必须承担起陶瓷工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大任。

(摘编自李再春、由涛、张泽润《中国陶瓷工艺的特征与发展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古代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陶瓷色彩品种日趋丰富,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瓷器品种。
B.陶瓷生产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进入产业化阶段,这使复杂的陶瓷制作工艺逐渐变得简单。
C.人们易混淆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但其实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D.作为陶瓷生产大国,我国传承、发展和创新陶瓷工艺的当务之急是扫清人们对陶瓷工艺的误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用限定词增强语言的严谨性,如介绍中国陶瓷外销发展历程时使用约数词“大约”。
B.文章首段引用相关文献记载与传说,主要是为了证明我国早于欧洲掌握陶瓷制造技术。
C.文章第二段整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概述了古代中国陶瓷发展、传播的历史,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指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联系,凸显了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瓷器的出现虽不是陶瓷发展史的开端,但瓷器与陶器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B.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我国的陶瓷也随之被运往世界各地,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好评。
C.引用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中的记载,说明了我国古代陶瓷的制作过程是复杂而又有序的。
D.陶瓷艺术发展到现在的三种趋向中,第三种陶艺凸显出重审美轻工艺制作的特点。
2024-01-29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传世工程的定位,依山而建成为一大亮点——总、分馆分别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主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各馆均设置了展示区、保藏区、洞藏区、交流区等。据了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址规划,是因为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力求山水交融、馆园结合,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永久安全保藏。在建筑设计上,各馆力求突出文化性、传承性、标识性。其中,中央总馆整体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西安分馆整体建筑和室内设计充分体现汉唐雄风,杭州分馆围绕具有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广州分馆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一总三分凸显大国风貌、汉唐风韵、江南宋韵、岭南新韵,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国家版本馆将发挥版本典藏、展示、研究、交流的功能作用,打造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新标识,构筑传承悠久文明、延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塑造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摘编自王鹏、史竞男《中国国家版本馆》)

材料二: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二字是广义的概念,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版本资源,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图书版本之外,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都可称为版本。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保藏范围目前有十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开馆展品有上万件,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重要功能就是征集出版物版本资源,工程建设3年来,面向全国580余家图书出版单位和1万余家报刊出版单位,从2020年起按照每种4份的新要求征集出版物版本,同时征集保藏一份数字版样本。

刘成勇说: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动和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盛世修典兴藏是我们的传统,有了修典兴藏,更彰显盛世气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盛世重版本、藏版本,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中国国家版本馆——保藏传承中华文化种子》)

材料三:

图书版本是高级文化载体,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图书版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文化的繁荣,也是文脉传承的象征。

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图书版本学主要是古籍图书,它也是最初体现版本价值的图书类别。古代书籍形式不同,诸如写本、刻本、抄本、批校本等种类繁多,另有盗本、伪本、删本、修订本等版本类型,如何鉴别善本,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较高价值的版本,古人对此早已有版本意识。以《文心雕龙》为例,它自问世以来,流传下来的就有数十种版本,现存最早写本为唐写本残卷,较出名的通行本是清黄叔琳(公元1672-1756年)《文心雕龙辑注》。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文心雕龙》的版本类型就更多了,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詹镁先生《文心雕龙义证》、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及《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都是当代出版的佳本。因此,对古籍的版本研究与出版并非以搜集、保存善本为唯一目的,还要注重整理、再利用的价值。

(摘编自宋宇《中国出版,莫忘版本的价值》)

4.下列哪件物品可能不会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保藏(     
A.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丝织品
B.带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朕匝
C.海外回归的明代《永乐大典》
D.《共产党宣言》的德文原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目的是保藏传承中华文化,中央总馆和地方分馆在职责上是相同的。
B.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选址规划,考虑到了文化种子需“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因为“藏之名山”能避免各类灾害损毁。
C.在建筑设计上,中央总馆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一总三分”的特点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古代书籍种类、形式、版本众多,如何鉴别善本和最大限度的保存价值较高的版本,古人对此早已有了版本意识。
6.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节选)

魏巍

邓军的团部设在山坡上的一片松林里。枯黄的陈年的松针积了很厚一层,踏上去软绵绵的。警卫员们就在这里铺上了两张淡绿色的雨布,作为他们团长和政委休息的地方。

经过一夜急行军,警卫员们靠着树干很快就睡熟了。尤其是小迷糊,头枕着背包不住地打呼噜。邓军和周仆却静静地坐在雨布上,毫无睡意。和师部的电话线已经架通,师长在电话上两次催问敌人的情况。可是派出的侦察员还没有回来。将近中午,最先派出的几个侦察员回来了。他们一致报告说:敌人已经到了龟城,炮火已经打到了龟城以北。

邓军立刻抓起耳机向师长报告。师长听完报告,像是沉吟片刻,然后问道:他们是亲眼看到的吗?

邓军转过脸,对着几个侦察员严肃地问:你们究竟是不是亲眼看到的?”“我们确实到了龟城附近。一个侦察员解释说,一路上逃难的老百姓都说敌人到了龟城。我们亲眼看到,敌人火炮的弹着点,落到龟城以北不远的地方。

邓军把侦察员的话,如实做了说明。只听师长在电话里带着责备的意味说:这就不对!敌人的炮打到龟城附近,正好说明敌人并没有进占龟城。你听听炮声,这是远射程炮的声音!很可能这是敌人用远程炮火对人民军进行火力追击。

邓军考虑着,没有答话。只听师长又说:这是一场新的战争,比国内解放战争更要严酷的战争。要注意个别人是否有怯战心理……要教育侦察员,情况一定要搞确实。不然,我们究竟是在龟城以北打击敌人呢,还是在龟城以南打击敌人呢?这就马上要影响我们的行动了。……师长可能考虑到自己新提升不久,不适合对一位老战斗英雄用这样的口吻,才又改变了调子说:老邓呀!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这邓军一向心胸坦荡,襟怀洁白。多年的革命生涯,锤炼了他极为坚强的组织观念。尽管今天的直属上级是不久以前的同级干部,而且是多年以前的下级,在他看来,在革命的道路上,这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现象。刚才师长最后两句话的过分客气,倒反而使他有几分不快。

他立刻说:请放心,我马上组织力量查清前面的情况!

周仆见他要行动,瞅着他说:老邓呵,你要到哪里去?

到前面去!邓军说着,把他那只假臂也摘下来,往地铺上一扔,这劳什子打起仗来真碍事,先收起来吧!

你又来了!周仆用食指点着他说,我批评过你多少次了,什么事都要亲自出马!叫侦察参谋带他们去就不行吗?

侦察参谋当然也要去啰!”“那你……

老伙计!邓军拖长声说,这一次倒是你盘算错了。你算一下,到天黑还有多长时间?等他回来,就是侦察确实了,我啥时候出发看地形呢?

周仆脸上终于出现了微笑,算是一种默许。很快,一支包括侦察参谋、联络员和半个侦察班的轻便小队下了山坡,插到灰尘飞扬的公路上去了。侦察参谋带领着三个侦察员跑步赶到前面,邓军和其余的人随后跟进。

天气灰蒙蒙的。一路上,依然是时断时续地撤退的人流。这时,邓军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疲惫的脚步和焦苦的面颜。他们的脸上、头发上和他们的白衣上,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古老的牛车木轮,比人的脚步还要迟缓,咯噔咯噔地发出颠簸的车声。有几个妇女坐在路旁喘息着,一面擦汗,一面给孩子喂奶,以便继续上路。路上不断看到为减少重量而丢弃的包袱,还有那磨透了底的朝鲜的船形胶鞋。

邓军按捺着心头的痛楚疾步前进。一边留意着两边灰苍苍、紫郁郁的山峦,极力把沿路地形记在心底。

为了严守秘密,不暴露是中国人,邓军规定谁也不准说话。只让联络员去查问情况。结果一连问了几个老百姓,都说敌人昨天晚上就到了龟城。这些老百姓为了避开龟城,是从小路绕过来的。

邓军不管这些,命令侦察员继续前进。炮声越来越近了,就好像打在山那边似的。路上行人也越来越少,整个山沟,充塞着一种严森森的气氛。

公路盘旋上山,他们抄着小路爬上山顶。邓军放眼一望,山下是一块小平原。在公路通过的地方,仿佛是一片市镇。

侦察员一指:那就是龟城了。

邓军取出望远镜一看,虽然距离并不太远,但因为被一片湿濛濛的云雾笼罩着,混混沌沌、看不清楚。隔一会儿就有三四发炮弹打在城北附近的公路上,白烟缓缓地上升着、与低就的云雾混在一处。

邓军收起望远镜,正要举步下山,侦察参谋回过身来说:

0一!他叫着团长的代号,我看你还是在这里等一下,我们先摸进城去看看。

邓军装作没有听见,只管向山下走去。

他们进得城来,穿过整整一条街,还不见一个人影,寂静得像是一座死城。只有自己的脚步声沙沙地响。这里大约经过多次轰炸,有一些房子炸倒了,有些被震裂得歪歪斜斜,使人觉得仿佛只要用手一推就会坍在地上似的。街道上和住家户的门口,遗落着包袱、枕头和孩子的小胶鞋。可以想见,人们是怎样在侵略者的逼迫下,匆匆离开温暖的家宅。

【注】本文节选自《东方》,有删减、小说描写了我国抗美援朝战场的斗争场面,塑造了邓军等一系列人物形象。1982年,魏巍凭借长篇小说《东方》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一夜急行军,以小迷糊为代表的警卫员们因为劳累,很快就睡熟了;而以邓军和周仆为首的团部领导因为心里焦急,毫无睡意。
B.邓军听到侦察员的报告后和师长听到邓军的报告后反应不同:邓军听到报告后立即抓起耳机向师长报告,而师长的反应则表现出其丰富的侦察经验。
C.侦察路上,看到时断时续地撤退的人流,目睹人们疲惫的脚步和焦苦的容颜,邓军按捺心头痛楚,表达了他对朝鲜百姓的同情。
D.为了严守秘密,不暴露中国人身份,邓军只让联络员去向百姓查问情况,这是因为他担心百姓发现他们是中国人后向敌人透露消息。
8.本文讲述的是朝鲜战场中志愿军侦察敌情的活动。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述侦察故事的。
9.假如侦察参谋想请邓军团长亲自为新战士介绍侦察经验,请你结合小说文本,谈谈如何才能完成侦察任务。
2024-01-2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隐于道,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诸儒《语录》,体贴于身心,不下楼者二年。气质偏于刚忿,至是觉之,随下克之之功。辛卯,父命还乡授室长江遇风舟将覆先生正襟危坐事定问之曰守正以俟耳既婚不入室,复命于京师而后归。先生往来,粗衣敝履,人不知其为司成之子也。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陈白沙自广来学。晨光才辨,先生手自簸穀。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一日刈禾,镰伤厥指,先生负痛曰:何可为物所胜?竟刈如初。省郡交荐之,不赴。太息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吾庸出为!

天顺初,忠国公石亨汰甚,知为上所疑,门客谢昭效张觷之告蔡京,徵先生以收人望。亨谋之李文达,文达为草疏上之。遂遣行人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召对文华殿。上曰:闻高义久矣,特聘卿来,烦辅东宫。对曰:臣少贱多病,杜迹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误尘荐牍,圣明过听,束帛丘园,臣实内愧,力疾谢命,不能供职。上曰:宫僚优闲,不必固辞。赐文币酒牢,命侍人牛玉送之馆次。上顾文达曰:人言此老迂,不迂也。时文达首以宾师礼遇之。公卿大夫士承其声名,坐门求见,而流俗多怪,谤议蜂起。先生三辞不得命,称病笃不起。乃允之。其还,人问其故,第曰:欲保性命而已。己丑十月十七日卒,年七十有九。

(节选自《明儒学案_崇仁学案》,有删改)

【注】①指赵武灵王。其在位期间大力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成为强国。②兵:兵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所选答案的选项。
父命A还乡授室B长江遇风C舟将覆先生D正襟危坐E事定问F之曰守正G以俟耳既婚不H入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川,程颐的号。程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程颢共创“洛学”,为宋代理学奠定了基础。
B.草疏,文中的意思是“草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
C.行人,文中的意思是“使者”,《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中的“行人”与本文意思不同。
D.遇之,意思是“对待他”,本文中的“遇”与《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的“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与弼志存高远,年轻时就放弃科举考试,不与他人打交道,独自在小楼里研究四书五经,两年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B.吴与弼为人勤劳,常常天刚亮就起床劳动,从广州来向他求学的陈白沙还未起,他就教育陈白沙想要追随伊川先生、孟子等先贤,一定不能偷懒。
C.吴与弼心忧天下,他叹息道:“宦官、佛教徒不铲除,却想要天下太平,是很难做到的。我出仕有什么作用呢!”
D.吴与弼守义不仕,石亨征召先生收复民心,明英宗召对文华殿,请他辅佐东宫,力辞。后又多次上疏辞职,才得以允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刈禾,镰伤厥指,先生负痛曰:“何可为物所胜?”
(2)先生三辞不得命,称病笃不起。乃允之。其还,人问其故,第曰:“欲保性命而已。”
2024-01-2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注】,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注】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做》:嵇康与吕安交好。一次,吕安拜访嵇康,嵇康不在。嵇康之兄嵇喜请吕安进门,吕安不入,在门上题“”字后离去。“”字拆开就是“凡鸟”,吕安以此讽刺嵇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标题,点明诗人此行是为了拜访吕逸人,为后面的记叙做铺垫。
B.颈联中,“城上”与“屋里”“东家”与“西邻”相对应,造句颇巧,音韵和谐。
C.尾联写吕逸人长期闭门著书,欲将松树皮雕刻成龙鳞,显示其隐居之坚定。
D.全诗典故丰富,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境界超妙,颇有情味。
15.诗歌首联中的“绝风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绝风尘”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2-04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旧时凡遇祭祀、婚嫁、安葬等大事,都会选吉利日子举行,称“择吉”。《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恰能印证这一习俗。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只是“______________”,所以你每天思考,还“_______________”。
(3)古典诗词中经常用到鸡、鸭、狗这些意象,请写出包含以上任意意象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具盲盒因为色彩鲜艳、种类多,通常被摆放在文具店最醒目的位置,受到不少孩子的喜爱。由于拆开之前无法知晓文具款式,,一些孩子就会不停购买。而一些普通文具被放入盲盒,身价便会翻番,成了名副其实的刺客

文具盲盒渐成潮流,一方面是因为文具盲盒的盲盒属性,迎合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他们容易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产生期待,追求博彩的刺激感。另一方面,文具盲盒捆绑孩子们喜欢的热门IP,成为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社交硬通货。不少孩子购买文具盲盒,,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

文具盲盒往往价格不菲。此前上海市消保委调查线下实体店发现,一支普通中性笔的售价在2元左右,,售价可高达12元,价格较原来整整翻了6倍。而一些隐藏人物款盲盒,溢价更是高达十几倍。正因如此,不少孩子依然趋之若鹜。这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容易增长孩子们的赌博心态,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1-29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二两一杯,叫作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儿、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就都(     )了。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辨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热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察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摆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19.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B.各安其分C.各自为政D.偃旗息鼓
20.文中的“嘿!”似有未尽之意,试根据语境写出蕴含的意思,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1.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的破折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4-01-29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开车往往离不开导航,导航能快捷准确地把你带到想要去的地方。汽车导航里有这么一句话: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调头。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开车,对人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启迪意义。有的人选择在合适的位置调头,有的人明知已偏离路线却仍执意走下去,最终探索出了新的道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21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7-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杂记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王维(701-761)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19-21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探索 创造  逆境 自我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