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17-07-19 4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人常常喜欢对历史人物做二元对立的选择,无意中就(忽略/忽视)了文化人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文化性格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如胡适、鲁迅的文化人格中,      ,都有对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但胡适在对公平、公正、平等诸多理念的追求中所形成的那种达观、宽容、平静、深隧的风格,与鲁迅为真理赴汤蹈火、不惜自我牺牲并敢于自我剖析、直面人生痛苦而(义气/意气)难平的那种金刚怒目式的呐喊与抗争的精神,相互映衬,两人的精神、人格魅力反而更加清晰。二人(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共同开创了新文化运动的生动局面,并构筑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核。但胡适与鲁迅的新与旧、中与西、精神与物质、保守与激进、革命与反动,这些贯穿于中国现代化之命题,将继续困扰我们。呜呼,胡适、鲁迅其价值意义殊非言语能简单道断, ,这是文化的悲剧,还是我们的悲剧?

1.文中画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深隧   剖析     二元对立
B.呐喊   清晰     赴汤蹈火
C.困扰   魅力     金刚怒目
D.激进   贯穿     相互映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略   意气   相辅相成
B.忽视   意气   相反相成
C.忽略   义气   相反相成
D.忽视   义气   相辅相成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共有     其生命底蕴的真谛亦非常人所可尽道
B.都有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   常人很难道尽其生命底蕴的真谛
C.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共有     常人很难道尽其生命底蕴的真谛
D.都有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   其生命底蕴的真谛亦非常人所可尽道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巡视组代表中央去巡视,体现的是党中央的权威,是一种政治巡视,任何单位或组织都不得有轻视中央巡视组的种种危言危行
B.经过一年多苦心孤诣的治水工作,虽然没有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但作为桐溪的河道长,他现在已经能体会到古人那种殚精竭虑的心境。
C.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他将自己的新方案向大家作了说明,没想到会有一傅众咻的结果,从领导到同事没有一个对新方案有信心。
D.政府明文规定,任何酒店经营场所都不能以貌取人或是搞人格歧视,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那些筚路蓝缕的贫苦人入内。
2016-11-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凤凰卫视这些年》记载了一个优秀企业崛起的过程,是一部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伴随读者精神成长、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的回忆录。
B.在看到“阿尔法狗”设计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在脸书上的非正式挑战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经纪人回应称,还没有接到谷歌方面的正式邀请。
C.入冬后的最强冷空气正在袭来!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勇认为,本次冷空气过程之所以能造成较强的雨雪天气,是源于冷暖空气的配合导致的。
D.曾担任《天下无贼》《梅兰芳》等影片编剧的张家鲁编辑完《狄仁杰》系列剧本后,其改编的《鬼吹灯之寻龙诀》的票房已顺利突破15亿元大关。
2016-1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华文学”的气象与格局
孙少华
中国古代各族诗人,不仅对传播汉语诗歌具有重要贡献,而且很容易将汉语诗歌的审美标准与写作技巧引入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从而推动“中华文学”的融合与发展。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学中,含有大量互相影响、交流、融合的元素,汉族文学题材可以影响到其他民族的文学。
河西走廊是“中华文学”产生、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秦汉时期,河西走廊就成为中国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重要通道,担负着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西域多姿多彩的文化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而中原丰富的文化与文学思想也通过这里传入西域,其中就孕育着中华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萌芽。两汉时期,佛教、道教的文化元素已出现在河西走廊。后世汉语小说、戏曲的很多素材,也与河西走廊传入的西域文化不无关系。可以说,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意义,同时对中国文学、文化的传播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这对于促进“中华文学”的生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文学”是既包括汉族作家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中国古代其他各民族作家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文学创作,同时还离不开周边国家和地区相关作家积极参与的一个文学“凝聚体”。各方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对“中华文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学”属于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体现出来的是多民族、多地区之间的文学、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的互相交流、融合与和谐共生。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学”这一概念,已经具有了“世界气象”。
以上事实,使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学”的本质与魅力: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华各民族与外国诗文家对“中华文学”的欣赏、喜爱、模仿和创作;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环绕中国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作家,或者受到了“中华文学”的影响,或者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学”的创作中来,形成了以“中华文学”为核心的“文明圈”和“文化带”。从“中华文学”的视角看,“中华文学”的气象和格局是面向世界的,是博大和无所不包的。无论针对哪个国家或地区,“中华文学”都毫无保留地、非常自信地向其展示自己的魅力,接受并允许各种人员成为“中华文学”的学习者、接受者、模仿者与创造者;而对于外来文学、文化、文明中的优秀元素——无论是来自欧洲还是亚洲——“中华文学”都毫不迟疑地予以吸收、接受、消化甚至再创造。这是“中华文学”乃至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不绝的主要原因。
“中华文学”要继续保持这种面向世界的“气象与格局”,必须重视与世界文学的积极交流,并使之在国家的经济、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活动曾经非常发达,但随之而来的文学、文化交流,则成为后来人民生活的主流。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化为历史烟云,但随着“丝绸之路”输入的文化与文学因子,今天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文化遗产的精神交流作用。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各民族诗人将汉语诗歌的审美标准与写作技巧引入本民族文化创作,推动了“中华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B.河西走廊在“中华文学”产生、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孕育了中华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萌芽。
C.全面了解“中华文学”的本质与魅力,要看到中华各民族与外国诗文家对“中华文学”的欣赏、喜爱、模仿和创作。
D.“中华文学”有面向世界、博大和无所不包的气象和格局,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也积极接受优秀的外来文化。
7.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族文学题材可以影响到其他民族的文学,其他民族的文学也可以影响汉族文学题材,后世汉语小说、戏曲的发展方向的改变即证明了这一点。
B.“中华文学”具有多民族、多地区的文学、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和谐共生的特征,是一个文学“凝聚体”,属于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C.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及环绕中国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作家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有世界气象和格局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明圈”和“文化带”。
D.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十分发达的商业活动如今已经消失,但随着“丝绸之路”输入的文学、文学因子仍发挥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8.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政治、经济与军事意义的河西走廊,对中国文学、文化的传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学”产生、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B.“中华文学”包括汉族作家使用汉语、中国古代其他民族作家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作家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的文学创作。
C.古代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相互影响、交流、融合,这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如随着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活动而来的文学、文化交流,成为了后来人民生活的主流。
D.博大、包容、面向世界是“中华文学”乃至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不灭绝的主要原因,“中华文学”要想继续保持这种气象与格局,就必须重视与世界文学的积极交流。
2016-1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劾三俊,褫职闲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至数百万,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天变,请举寒审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不行。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麟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

(选自《明史·郑三俊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切内外诸司     规:相劝
B.大臣大获     谴:贬谪
C.积至数百万     逋:逃亡
D.备列上奏,不行     寝:停止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B.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C.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D.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初年,郑三俊担任太常时,上书指出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侵占贪污的种种罪行,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
B.在吏部郎中徐大相因为上书言事被贬谪、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时,郑三俊都直接向皇帝上奏章救他们。
C.郑三俊被重新起用后担任南京礼部郎中,监督浙江粮食储备的工作,后来代理仓场事务时又多次上奏朝廷有关粮储的事情。
D.郑三俊曾两次参与对京官的考核工作,第二次考核京官时,他罢免了京城中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
(2)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 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
①神奇臭腐,夏裘冬葛:借用《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的典故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
②妍皮痴骨:“妍皮”指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③龙共虎,应声裂:指龙虎丹炼成而迸裂出鼎的情状。
13.“老去凭谁说?”和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14.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代“我”回答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要求不超过50个字。
粤教版高一语文教科书收入了我的科学散文《说数》。日前,我收到广州市一位高一学生的来信,他就《说数》中“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据中央,颇有王者气象”一句向我提出疑问:“你为什么用雁翅作比喻?”我当即回信:“雁翅是从古典小说中信手拈来的。”那位学生来信追问:“从哪些古典小说中?”我在回信中举了几个例子。他再问:“为什么不用鹰翅?”我回信解答:“鹰勇猛,雁和善,我认为此处以雁翅作比喻较好。”
2016-1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4)
16. 改写下面的画线部分,使其与上下文构成排比句。
要求:
①句式一致;
②字数相等;
③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④不改变原意。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一片嫩绿代表着一份自然,果实与丰收便在自然的呼吸中孕育出来。你要从一页页的历史中呼唤理性与良知,那你需要擦亮历史这面镜子。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2016-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领奖到出书到成为该文学网站的、特邀作家,共需万元左右。你只要拿钱,就可以去钓鱼台国宾馆领奖,去北大参加研讨会,你的作品也会被收入书中流传。你领到的奖牌、证书、聘书、绶带、镀金金盘等,足够装满客厅的一个装饰柜了!以文会友以诗参赛本是件很高雅的事情,可经过这番折腾,总给人一种被钓的感觉:先下一饵(免费参赛),吸引你再下一饵(掏钱领奖),继续诱惑再下一饵(有偿出书等),诱惑继续。真是饵饵紧随,直至将你钓上来为止。饵者,虚名也。只要你贪图虚名,就没有不上钩的道理。而这饵足够大——“中华”“中外”,足够香——红木圆奖牌。总之,饵饵相扣,直到把你的钱钓进他们的腰包才肯罢休。

17.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8.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胎记

凸凹

①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山水,友人说,再陪我去看看你们京西的土炕吧。

②土炕?土炕也是可供观赏的风景么?我惊奇地问。

③是,是稀有的民俗风景,我们那里没有。友人说。

④十渡处于京西的腹地,那条著名的河流——拒马河,被巍巍群山环绕着,而在山民的居所里,土炕就如照明的灯盏,正“盘”在那里。北方的土炕,炕体里有火道,与炕畔的地炉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是烧柴,还是燃煤,均能在提高室温的同时,把土炕烘热了。而绵密的土层具有极强的保温性,以至室内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而土炕上却仍然温暖。

⑤很快我就给友人找到了一铺土炕。友人的兴味,也勾起了我对土炕的回忆与沉思。

⑥母亲是在土炕上生下我的。母亲说,虽然我是她的头生子,她却没感到疼痛,因为土炕被烧热了,那奔窜的热力因身下“绵绵土”均匀而持久的传播,让她感到了彻骨的温暖,她把自己全部展开了。

⑦后来,母亲又生下了我的两个弟弟,这样本已贫穷的日子就更加清寒了:弟兄三个合盖一床棉被,至于褥子、铺垫之类的更无从说起,身下只铺着光光的篾席,倒也未曾受过一次夜寒。这缘于土炕的温暖。三个少年赤条条地躺在土炕上,或拥,或嬉,温暖着,也快乐着。

⑧雪花飘飞的季节,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在家里“猫冬”,偎在简陋的火炕上,喝着廉价的烧酒。炕热攻心,酒热也攻心,不久就喝得浑身通泰,便吼出一些不酸不咸的调子,感到自己好比神仙一般。父亲是读过几年书的,每喝到心酣耳热之际,他总是站到旷野里去,面对纷飞的雪花说,这苍茫大地真干净。还说,老天真是会安排,他用雪把你堵在屋里,让你懒得理直气壮。

⑨土炕持久而沁人骨肉的温暖,会穿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膜。五婶是不愿嫁给五叔的,以至新婚之夜不愿与五叔合房。但后来二人的感情好得出奇,不到三年就连生了三个孩子,五婶也变得很乐天了。有人问她,你不是很不甘心么,为什么还跟他过得这么情愿?她竟说,都是土炕闹的。

⑩十二岁的我也曾有无眠之夜。躺在滚烫的土炕上,血液里游走着一种蠢蠢的欲望。这种欲望,折磨得我多愁善感,莫名地就想在纸上表达些什么。土炕之于我,是出身的胎记,记载着我的来路。

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北方人虽然豪爽忠义,却也谦卑驯顺。土炕的温暖煨热了情义,也惰化了血性。“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他们那里往往会没有感觉。他们感到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真是迂腐不堪。面对惨淡的现实,他们很少作如此决然的抗争。所以,他们乐意做江中摆渡英雄的那条船,却不愿做回首长啸的那匹马。

同样,土炕的稳定性存在,使北方的青年虽有坚韧的毅力,却无变通的机巧——他们适合听差,却不擅长经商;可以写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写不来灵动的抒情散文;可以进入时间深处很沧桑很古典,却不能站立潮头很现代很时尚;他们笃信吃亏是福,却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效益。

所以,看到同乡人的惰性与苦难,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我知道他们那血迹斑斑的来路,也知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已成了局外人,恰恰相反,是因为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个。

所以,土炕之于我和友人意义不同。之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即胎记;之于友人,是愉悦眼眸的异象,即风景。一个是生命之重,一个是生命之轻。

即便现代文明的席梦思真的把土炕送到民俗博物馆里去了,土炕在我的心中也是个永恒的存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请以“土炕”为线索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语句的含意。
(1)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
(2)看到同乡人的惰性与苦难,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
21.赏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22.文章标题“胎记”具有怎样的意蕴?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探究。
2016-11-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东中山一所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在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饭后,同学们有序地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分类摆放。老师介绍,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1代表饭,2代表菜,3代表汤……不需要发出叫喊声。总之,学生从进门到用餐结束都基本在无声中进行活动。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6-11-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7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6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字形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5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160.64选用句式  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17-180.65标点符号  简明选择+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6-8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19-22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9-120.4张廷玉  《明史》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3-140.4
五、作文
230.15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