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一模 2024-03-05 2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3年,新中国年轻的桥梁设计师、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之一唐寰澄在《清明上河图》里发现了汴河上结构特殊的木拱桥,正应《东京梦华录》所载虹桥之称。这一发现曾轰动一时,引发了世界桥梁史学界对木拱桥的研究兴趣。

唐寰澄和当时的很多技术史学者都曾经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构拱桥在历史上早已被更为坚固耐用的石拱桥取代,在世界各地都绝迹了。但之后在闽浙等省的深山地区相继发现了各种形式的木结构桥梁,不但有古代建造的木拱桥在持续使用,还有世代相传的工匠在继续建造这种桥梁。唐寰澄根据其构造原理,名之曰编木拱桥。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新一代建筑史学者刘妍的《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一书出版。他没有像常规的技术史写作那样,直接从传世文物和图像资料出发进行类型学分析,而是通过复原古罗马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对凯撒在《高卢战记》中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莱茵桥进行推测和复原,指出凯撒的莱茵桥正是一种编木拱桥。更进一步,刘妍回到中国的闽浙山区,考察在真正的生产生活中持续使用至今的中国木拱桥。除了完成对大量文字和图像资料的爬梳工作,他还在山涧之间、急流之上,实地测绘了一座又一座古代和现代用相同技术建造的编木拱桥;在工作室内完成了模型制作;更带着人类学者的眼界和历史学者的深思,深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不止一次地全程参与造桥匠人的实际营造工作。他得以完成这样一部从外部和内部,从历史和当下的各个立足点出发,深入探究编木拱桥这个不断闪现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间、不同角落的奇特、罕见现象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

如此高超、有效的技艺何以罕见?刘妍通过对比东西方木作传统在应对跨度问题时所使用的编木拱桁架这两种选择之间的差异,回答了这个问题:桁架与编木拱,均是将较短的杆件组合起来以形成较大跨度针对桁架结构力学特征的科学研究,是现代结构科学的基础。‘理想’桁架拉、压分明的受力特征,可以方便地简化为抽象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因此桁架理论是结构科学的理论基石之一;与之相对,编木拱虽然为拱形结构,却兼具拱与梁的结构特征,并会随边界条件的变化而在两者之间转化,其力学特征复杂而不明朗

刘妍多次深度参与到桥匠家族的建造工作,从备料开始,全程观察、记录,学习工匠们不画图纸,不算公式,在造桥过程中现量现做,甚至现下料的手手相传的隐秘知识,试图以结构科学读解工匠的语言和操作,揭开这种暧昧不明的力的秘密。他发现,编木拱桥的梁木正是通过编织关系相互别压、制约,每一根‘编织’姿态的纵向梁木都是受弯构件①。结构的内力以弯矩的形式分担在编木拱的各个构件成员上;并认识到,这些产生于施工过程、不断变化的内力,是采用现代结构理论对木拱桥进行结构计算与分析的难点。准确的计算需要建立在对结构现状的细致考察与密切监测上。简而言之,有一点可以明确:编木拱构造的受力方式与木质纤维依靠其天然的柔韧性所发挥出的力学性能密不可分,这是一种只有木头才能编织出的结构。反之,桁架结构中的木杆仅仅是一个几何结构中的部件,替换成其他材料,依然有效。

人类的技术和知识的传承,似乎遵循着与物种演化相同的规律。正如达尔文所说:生存下来的物种可能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反应最快的。同样,技术和知识得以保存并流传演化,也不在于其精妙和高超,而是取决于其普遍的实用性,可操作、可传授的程度,以及可与其他技术知识相配合的灵活度。现代科学正是以传统的经验技术知识为基础,通过简化参数、归纳定律、建立模型,从而减少其传授的难度,增加其适用的灵活度,得以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那么在这物竞人择,适者流传的知识演化进程中,西方木作传统中这种可抽象表述、可替换刚性材质的桁架结构,成为工业革命时代以降,以钢铁为主体的建造结构的直系祖先;而编木拱这种紧紧依附于木材自身柔韧特性的暧昧不明的力,竞争不过桁架结构那种简洁明了的力,未能进入技术演化的主流,只能作为地方性知识,成为一种特化的演变结果,似乎也是个必然结果。

(摘编自王艺《柔韧的智慧》)

【注】①受弯构件:土木工程专业术语。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拱桥极其少见,具存在常常被质疑。直到唐寰澄发现《清明上河图》里结构特殊的木拱桥与《东京梦华录》所载“虹桥”相符,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
B.刘妍不仅涉猎多种文献古籍,还入深山,踏访遗存现场,测绘了一座又一座编木拱桥,让这罕见而非凡的桥梁建筑从历史中浮现出来。
C.编木拱桥紧紧依附于木材自身柔韧特性的“复杂而不明朗”的力的秘密,使得这一构造技艺奇特而又罕见。
D.以达尔文主义的生物演化规律来看,编木拱桥被更精妙、高超且可替换刚性材质的桁架结构超越,退出技术演化的主流,似乎也是个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是一部展现出现在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编木拱桥的“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的建筑史学著作。
B.刘妍通过复原古罗马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借助凯撒在《高卢战记》中的文字记载,指出凯撒的莱茵桥正是一座来源于我国闽浙地区的编木拱桥。
C.编木拱桥曾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建筑文明和历史时期,但现今只有在中国,尤其是闽浙山区,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D.西方木作传统中的桁架结构,因其具有可抽象表述、可替换性等特点成为工业革命时代以降,以钢铁为主体的建造结构的直系祖先。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表现编木拱的“‘暧昧不明’的力”的一项是(     
A.编木拱将较短的杆件组合起来以形成较大跨度,兼具拱与梁的结构特征,并会随边界条件的变化而在两者之间转化,力学特征复杂而不明朗。
B.工匠们不画图纸,不算公式,在造桥过程中现量现做,甚至现下料的“手手相传”的隐秘知识,很难以结构科学去读解。
C.编木拱构造的每一根“编织”姿态的纵向梁木结构的内力以弯矩的形式分担在编木拱的各个构件成员上,难以采用现代结构理论对木拱桥进行结构计算与分析。
D.编木拱构造的受力方式与木质纤维天然的柔韧性所发挥出的力学性能密不可分,难以对结构现状细致考察与密切监测。
4.“编木拱”和“桁架”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
5.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木牛流马运输军粮”有所记载,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木牛流马消失的原因,并结合刘妍的研究过程给相关专家提出使木牛流马重现的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外有天。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怒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侯洪志“唱了一段二黄原板”,丰富了人物的文人特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黄脸汉子听完西皮后,挥笔赠上一幅高山流水图,暗含对侯洪志的欣赏,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
C.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
D.小说以画梅花为主线,叙写了黄脸汉子和侯洪志之间的传奇故事,突出了在技艺精进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守拙不移、痴心不改。
7.对文中“梅花斗寒图”这一段的场面描写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铺”“垂”“待”等词语,体现了侯洪志内心对黄脸汉子的恭敬之情。
B.“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传神地写出黄脸汉子弥留之际为了这一绝笔之作心力交瘁。
C.作者善于调动色彩,“洁白”“红红”“纸白”,对比鲜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D.“先生就是……”作者运用留白手法,在戛然而止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蕴借。
8.小说结尾黄脸汉子说“你我早已师徒一场”,联系小说题目“绝墨”,说说黄脸汉子为师之道“绝”在哪里。
9.学校读书小组要召开读书分享会,请向没有读过本文的同学进行推荐,从自己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写出推荐要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其奸,勇足以决其暴,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顺人B而明赏罚C循天则用力寡D而功立E顺人F则刑罚省而令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文中通“无”,与《兼爱》“故不孝不慈亡有”中的“亡”意思相同。
B.遂,文中指成就或顺利达到某个状态,与成语“功遂身退”中“遂”的意思相同。
C.是,文中是代词“此”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的意思相同。
D.“故为国为家者”,“国”指诸侯拥有的封地,“家”指大夫拥有的封地。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认为太平国家的臣子,需要做的是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胜任官职,轻松完成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
B.韩非子用“冰炭不合形”这一比喻,论证了明君要避免大臣中强者弱者之间做无谓的争斗,从而达到天下的人不相互损害这一“治世”的最高境界。
C.司马光论辩技艺高超,他在论证德与才的关系时,通过类比论证的方法,以“云梦之竹”“棠溪之金”形象地阐明了德、才缺一不可的道理。
D.司马光认为愚人即使想作恶,也会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就好像小狗扑人,人还是能制服他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14.“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选官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司马光在用人选官方面的主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山斋即事

刘沧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身处山斋,衡门无事,“苍苔”“野菊”营造出宁静幽雅的氛围。
B.颔联以听觉来写夜里秋风吹动江水声和雨水拍打满山寒叶之声,更显秋意之浓。
C.颈联“雁飞”与“书寄”相互关联,写雁也是写人,秋雁南归衬客居未回。
D.尾联独自坐在高窗之上,一边弹着瑶瑟,一边感受着秋天的孤寂。
16.有评论此诗的人认为,本诗于“半隐半显”中抒怀达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