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6-01 2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关于中国茶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道是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B.茶道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C.在中国,茶道分为两类,一类是 “混饮”,另一类是“清饮”。
D.“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2.2.下列对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它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B.“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C.“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的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D.“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它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道真、情真、性真。
3.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茶道更注重精神和人格,更有文化品位。
B.陆羽《茶经》实例,是用来证明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的观点。
C.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在于中国茶道有怡悦性,日本茶道强调“清寂”。
D.中国茶道发源于“真”,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都讲究“真”。
2017-06-01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四川绵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阅读《蜀道难》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向西B.连峰天不盈尺                 去:距离
C.砯崖石万壑雷            转:使滚动D.嗟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尔:你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见悲鸟号古木/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蜀道之难,难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
C.嗟尔远道人胡为乎来哉/宋何罪
D.其险如此/师道之不传久矣
6.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开始,诗人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想像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着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文中多次出现。在本段中的作用中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诗歌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7.“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
8.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
2012-06-21更新 | 6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省开远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9. 古诗文默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孤舟一系故园心。
艰难苦恨繁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6-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理解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间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10.“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11.柳妈与祥林嫂的谈话可以分成两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谈话要点。
12.鲁迅先生的小说,擅长描写人物的眼睛,在这段文字中的划线处,分别描写了柳妈的眼和祥林嫂的眼,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两处描写的作用。
13.对于柳妈这一人物,有人说她本无恶意,是同情并帮助祥林嫂的人;也有人说她是鲁四老爷的帮凶,是她最后加重了祥林嫂经济和精神的负担,使祥林嫂最终走向了死地。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弱(qiè)       (kù)       (xuè)        敛气声(bǐng)
B.盘(lí)        (jiù)     然(sǒng)       反盈天(fèi)
C.吞(shì)       (hé)       开(qiào)       韬光养(huì)
D.石(jiàn)     漠(shuò)   (zhé)        群山万(h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2016-11-18更新 | 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这座小学庭院狭小,房屋破旧,室内光线阴暗,同对面富丽堂皇的县委办公大楼不可同日而语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016-06-06更新 | 14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福建罗源一中高一三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8.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
2016-11-18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福建罗源一中高一三月考语文试卷

六、其他 添加题型下试题

其他 | 适中(0.65)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①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③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④一个“泪”字
⑤正是惺惺相惜   
⑥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
⑦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2014-11-1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0.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58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4)
名校
21.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两种结论?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作文。

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感动了我们,是源于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有位成功人士也说过:“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生活中,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有过怎样的反思?请以“勇气·胸怀·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7
其他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10-130.4鲁迅(1881-1936)  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二、古代诗歌阅读
4-60.85李白(701-762)  诗
7-80.64
三、名篇名句默写
9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0.65字音选择题
150.85字形选择题
16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7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18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200.65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210.64图文转换语言表达
五、其他
190.65衔接与排序
六、作文
220.6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