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10-16 2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僵死                     书藉                       不计其数                     望洋兴叹
B.斑澜                     拜谒                       兼收并蓄                     和言悦色
C.松弛                     峥嵘                       瑕不掩瑜                     计日程功
D.遒劲                     悲怆                       顾名思意                     省吃减用
2017-10-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金就则利       砺:磨砺
B.江河               绝:横渡                 金石可          镂:雕刻
C.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解释六经的著作
     作《师说》以                              贻:赠送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阿谀奉承
2017-10-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师道不传也久矣   非蛇蟮穴无可寄托者B.积土成山,风雨兴      或师,或不焉
C.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不从师D.其身也,则耻师焉     冰,水为之而寒
2017-10-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𫐓以为轮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017-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劝学》的作者是荀子,他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师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文章第一段揭示全文总话题,起句便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C.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D.《师说》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2017-10-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17-10-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7. 名句填空
(1)《沁园春·长沙》中,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_________________”,也要以之为师。
(4)《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5)《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说明君子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6)中国是一个有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0-1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从一人病/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B.大军回次柳城/徐公何能
C.家以言/而岩穴暝
D.死无所/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9.“/”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泣。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2017-10-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七、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1.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山村和时令——秋天,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写出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做衬托,通过叶和花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反问的语气,强烈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12.1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纸上故乡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1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E.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15.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16.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2016-11-18更新 | 23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高一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九、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2019-01-30更新 | 79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细节彰显品质,品质决定细节。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它以细节演绎精彩、活力、个性,它也用细节凸显责任、勤奋、追求……细节,使青春丰姿毕现;细节,让青春定格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妙时光里。


请以“青春的细节"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
2017-10-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小题
2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形  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6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文言实词选择题
3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5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170.65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二、文言小题
40.65倒装句  省略句选择类
60.65文言文翻译非选择类
三、名篇名句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8-100.65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文言实词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11-130.4
六、现代文阅读
14-16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七、作文
180.65青年成长  人与自然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