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校级联考】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月解密卷(一)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三 一模 2018-06-19 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公元前5000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史前文化分布的主要中心集中于华北平原东西两边的高地。这一区域主要是湖泊与沼泽。黄河流出豫西山地以后,任性流淌,现在的华北平原正是黄河长期漫流沉积的产物,这也就是考古学家所说的二级台地。

人们从山坡高地来到台地,遭遇洪水时,最需要保护的首先是他们的住地,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集中居住,利用集体的力量在住地周围筑起一道尽可能坚固的拦洪围堤,或者同时挖掘一条有利于行洪的河壕。如果这两者还不够,就要再填土抬高住地的房基,如淮阳平粮台城址。这样的住地就是现在考古学家发现的古城。目前没有看到龙山时代华北平原各城址海拔地理高度的具体数据,但可以推测,同时期各城址应大体处于同一海拔高度,而且后期城址应该比早期城址更低,这是由当时华北低地湖泊的水位及其变动决定的。

因此,龙山古城是人们应对洪水而发明的一种特殊聚落形式,是人们开发低地平原的桥头堡和根据地,是中国史前农业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城的建造者是平原定居式农业文明的先锋。鲧大约是最早发明筑城技术的专家,他的这一伟大发明使人们在洪水面前站稳脚跟。

人们到新地筑城居住的目的是为了开垦田园,由于鲧发明的筑城技术成功地让人们的住地免遭洪水淹没,他或他的继承人很自然地就会如法炮制,试图用筑堤拦洪的方法保护或开垦新田园,这就是围垦。但当时围垦还过于超前,以失败而终。他因此受到处罚,这应是“鲧堙洪水”、失败被诛所反映的史影。

鲧的失败教训启发了后人,衍生出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传说,如《国语》所云:“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大禹当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低地沼泽中自然形成的小水道挖掘得更加宽深,加速水的下泻,使原来的淤泥沼泽日渐干爽,便于种植。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疏浚,黄河漫流区域日趋减少,古城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被先后废弃。洪水的消失与古城的废弃,意味着华北低地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发。这既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区域,也为以广域王朝为标志的华夏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地理基础。与此同时,在共同开发华北低地的过程中,原来分居东西两边的山坡居民得以在平原相遇正是这种历史性相遇,导致了以夏王朝为开端的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形成,使原来文化迥异的东西民族日益融合为统一的华夏民族。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谌中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山坡高地来到台地的先民遭遇洪水困扰,首先要保护的,就是他们的住地和农田。
B.作为一种特殊聚落形式,龙山古城是人们应对洪水开发低地平原的桥头堡和根据地。
C.经过大禹的疏浚,黄河漫流区域日趋减少,古城被先后废弃,华北低地得到了开发。
D.华北平原东西的山坡居民在平原相遇,文化迥异的民族随即形成为统一的华夏民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介绍黄河中下游区域的地形地貌,论证了“二级台地”的形成原因。
B.文章通过先民在台地遭遇并治理洪水的过程,为山坡居民融入华夏民族提供了依据。
C.文章列举淮阳平粮台的例子,用来证明台地先民曾经通过抬高住地房基来抵御洪水。
D.文章通过鲧治洪水、失败被诛的事实,证明了山坡居民在平原相遇走过的曲折历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从山坡高地来到台地,如果不集中居住,就很难实施拦洪围堤、挖掘河壕等举措。
B.如果在华北平原发现龙山时代的各城遗址,就可以佐证当时华北低地湖泊的水位情况。
C.如果没有大禹出现,先民就不会疏浚水道,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区域就不能得到奠定。
D.分居华北平原东西两边的山坡居民在平原的历史性相遇,导致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形成。
2018-06-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月解密卷(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绿叶上的雾气

飞鸟

刚过9点,夏村就像蒸了半天的笼屉,突然被打开,热气四散。七月的阳光干净又毒辣,箭般射下,发出破空的噗噗声。绿叶上升腾起闪烁的雾气。

春花望着绿叶上的雾气,感觉耳边隐隐响起一支曲子,曲调不很清晰,她断不准是当年庆民牵着她的手走进县城一家商场时,电器柜台传来清溪般音乐的曲调,还是大儿子结婚那天轰鸣的音响曲调,又像二儿子哼出的曲子。她又想,这曲子,很像孙子的第一声啼哭呢。

春花个子不高,圆脸盘,双颊被日头晒成黑红。她的眼睛很像她的名字,眼波有着春花的美好。嘴角微微上翘,含着无限笑意。庆民干巴瘦小,笑起来找不到眼睛。当年春花看上庆民,是因庆民下河救了俩小孩,春花认定庆民是真正的男子汉。

昨天春花和庆民微信聊天。庆民说:“花,不中就请人,八九亩地你自己咋忙过来?”春花说:“能忙过来。你吃好,不要挂念家,看你又瘦了。”庆民忙调整了角度,说:“哪瘦了,是手机的事?我让你种懒庄稼,你不听,嫌玉米、豆子收入少,非种辣椒和棉花,累垮了咋办,身体重要哩。”春花眼里有了泪。

庆民跟着老表在北京干室内装修,一天一百多块,管吃管住。

上大专的二儿子,暑假回来待两天就跟着同学去郑州干活挣钱了。二儿子说:“妈,你和爸不用操我的心,我自己挣钱办自己的事。”春花说:“小鹏,当父母的要一碗水端平,不想亏欠任何一个,你哥办事加上盖房子,约莫花了二十五六万。我和你爸得给你挣够这个数。”

春花把喷药筒子的盖子拧好,天太热了,剩下的两桶药,下午再打吧。她用手捶着腰站起来。热气暴雨般泻下来,天气预报说今天38呢。绿叶上的雾气愈加浓重了,幻化出千般光彩,熠熠闪烁。春花一阵眩晕,胸口也有些发闷。她慌忙坐下,拿起塑料水壶灌了几大口凉白开。心头松快些。她把喷药筒子放进辣椒丛,回家了。走几步,拖鞋袢子断了。她捡起来,看一会儿,从路边黄瓜架上解根铁丝,把袢子捆扎在鞋帮上。她想,等会儿上街买菜,顺便买双拖鞋。

给大儿子盖房娶媳妇落下小四万亏空,年前又给孙子办满月酒借了一万多。春花虽然欠着账,心里很满足很欢喜。这些都是快心事,都是喜庆事。再说,今年也能把账全还上。

大儿子在外面打工,春花住在他家。她进门,儿媳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和水果。春花很欣慰,儿媳长得好看,像大瓷娃娃,还孝顺,又给家里添了个顶梁柱。当初办事,亲家说:“成亲戚了,不瞎胡来,咱随大溜,楼房要有,换帖六万六,送好日子三万八,上车礼一万,小轿车买辆七八万的吧。”儿媳发话了:“爸,大鹏爱喝几口,车不要买了,要不我整天提心吊胆的。”亲家瞪闺女一眼,张张嘴,塞进根烟。儿媳没过门就知道跟婆家亲,管事的回来一说,春花心里像灌了蜜糖。

春花问:“宝呢?”儿媳说:“妈,宝睡觉了。你歇歇,喝点饮料。要不还是你照顾孩子,我下地干活吧。”春花笑着说:“你的责任更大,照看好咱家的宝,就中了。”

春花推出电动车上街。儿媳忙拿两百块钱给她。春花推辞。儿媳硬塞给她,说:“咱娘俩现在一个锅,你上街就应该花我的钱。”多懂事的儿媳啊。春花的眼睛有些湿。

春花去超市买了菜,买了壶油,想着儿媳爱吃樱桃,又买了些樱桃。看小孩衣服好看,给孙子买了件小衣服,又买了顶小花帽。春花看看晌午了,忙骑上电动车回家。路两边的庄稼地落满白花花的阳光,绿叶上的雾气咝咝跳跃。她的脚一阵疼。停下看,铁丝扎肉里了。她忽然想起来,忘给自己买拖鞋了。她用力把铁丝头摁下去,穿上,寻思,回家用针线连缀,一定不会扎脚,还结实。

宝该醒了吧。她想起孙子,心头一阵战栗,加快了电动车速度。风迎面吹来,裹挟着绿叶上甜丝丝的雾。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环境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夏的夏村天气异常炎热等情况,为下文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自然背景。
B.小说第三段先是分别从个头、脸盘、双颊肤色、神情等角度刻画了春花的外貌特征,接着交代了春花看上丈夫的根本原因。
C.小说第九段写到“爸,大鹏爱喝几口,车不要买了,要不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旨在说明春花没过门的儿媳对大鹏的关爱。
D.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很有个性特点。故事生动感人,耐人寻味。语言既通俗易懂,又意蕴丰富。
5.小说中的春花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特征。
6.小说以“绿叶上的雾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广西食药监局消息,2017年9月,广西食药监局共抽检27类4686批次食品样品,合格率为96.56%,不合格样品161批次。不合格的11类食品信息见下表。

(摘编自2017年10月10日健康网,有删节)

材料二: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安全”成为人们对食品的普遍追求。为此,中国政府近年来严格管控化学农药使用,努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及环境污问题。

2015年,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提出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运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一场食品安全“保卫战”已悄然打响。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进程。同时,农业部要求加快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步伐。据农业部最新消息,中国已登记生农药有效成分102个、产品3500多个,分别占农药登记的16%和10%,每年仍以4%左右的速度递增。据统计,中国生物农药年产量达到迁30万,约占农药产量的8%。生物农药防治覆盖率近10%。

(摘编自2018年1月30日《甘肃日报》,有删节)

材料三:

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教授沈彤认为,相较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治病杀虫及营养能力已得到基层农技推广专家及部分种植户的认可。中国是农业大国,生物农药的推广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要看重它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利益和长远的潜在价值。

“60亩的枸杞,用化学农药,保守估计一年得打6至7次,有时杀不死虫卵,还得多打几次,得2万多元,还不算人工成本,用生物农药,一年只需打4次,花费不到2万元,而且产量相对提高了10%,对比下来,使用生物农药优势更显著。”甘肃省玉门市一家枸杞生产基地的负责人说。

(摘编自2018年1月22日新华网,有删节)

材料四:

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对生物农药的优点和用法不太了解,加之价格较高,尽管从长远看对农民十分有益,但考虑到成本问题,大多数农民还是愿意使用化学农药。农民最关心的是农药的即时效果,而有些生物农药往往要两三天才能见效,而且使用技术要求高。我国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覆盖面远远不够,即使农民花高价应用了较安全的生物农药,但他们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往往并不能得到消费者认同,显示不出价格优势。再加上生物农药不好保存,经销商不愿经销等,严重影响了生物农药的推广。

(摘编自百度文库,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抽样调查发现,我国的乳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不合格程度较低,但也不能忽视。
B.中国政府严格管控化学农药的使用,淘汰了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收效显著。
C.基层农技推广专家以及部分种植业户已认可了生物农药的治病杀虫以及营养能力。
D.生物农药的即时效果越好,农民越认可;生物农药越好保存,经销商越喜欢经营。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广西食药监局抽检的27类食品样品情况看,我国食品总体是好的,在不合格的食品产品中,食用农产品是重灾区。
B.我国登记在册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和产品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递增,但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以及防治盖率仍然较低。
C.实践证明,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一年只需要打4次,就能顶上用化学农药打6至7次,而且产量还可以提高10%。
D.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是一项新生事物,有利于解决舌尖上的安全问题,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经济利益。
9.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018-06-1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月解密卷(一)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进,其先沧州人。周太祖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也。晋天福中,仕为殿直。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世宗嗣位,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亲征淮南,命重进将兵先赴正阳。俄闻李谷攻寿春不克,退保正阳,促重进兵助之。吴人以谷退为惧,乃发兵三万余,旌旗辎重亘数百里;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宣祖领前军与重进、韩令坤合势击之,一鼓而败,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世宗大悦,诏书褒谕,即以重进代谷为行营招讨使。

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军皆安。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诏重进夹淮城正阳、下蔡,既成,上其图。俄又败淮兵二千余于塌山北。时围寿经年未下,吴遣将许文緽、边镐舟师数万,溯淮来援。文緽维舟淮南,据紫金山,山距寿数里,设十余砦,连亘相望,与城中烽火相应;又南筑夹道,将抵寿为馈路。重进伺其城北展砦,出兵击之,败五千余众,夺二砦,获器甲甚众。世宗幸寿,宴从官,召重进赐戎服、玉带、金银器、缯彩、鞍勒马。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三,有删节)


[注]①辎重:装载于车运输的军用物资。②砦:同“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B.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C.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D.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继承君王之位。文中的“嗣位”是指后周世宗继承后周太祖的皇位。
B.马步,古代军队中的骑兵和步兵,即在陆地作战的军队。舟师,古代军队中的水军。
C.裨将,又称牙将、偏将,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在该将职位之上的是主将,又称元帅。
D.烽火,古代战争中,用火作为主要武器来进攻对方,以期取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手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重进作战英勇立下战功。在正阳之战中,面对大兵压境的吴军,李重进挺身而出,率领部下一举把吴军打得大败,斩杀一万多人。
B.李重进积极化解内部矛盾。面对张永德的攻击与陷害,他只身到张永德的军中诚意相劝,终使张永德释去敌视之意,两军协和安好。
C.李重进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在围攻淮城正阳、下蔡中,面对吴军庞大而复杂的阵势,他抓住吴军扩营寨之机,发兵攻打,缴获甚多。
D.李重进因功受到提拔奖励。李重进立了战功,周世宗任命他代替李谷担任行营招讨使。后赏赐给战衣、玉带、金银器、绸缎、鞍马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
(2)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破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下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
E.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整,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含蓄言志。
15.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有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的后果。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说明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2018-06-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月解密卷(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