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18-08-19 3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予(gěi)          听(dì)            (lài)          咄咄逼人(duō)
B.(yǎn)          (hèng)        (gù)            相形见(chù)
C.罚(chěng)       视(kuī)          源(yuān)        言简意(gāi)
D.(kuò)          (zhuō)        妒(jí)            人不倦(huǐ)
2018-08-1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凝聚       背谬       称颂       焦躁不安
B.赋予       摄服       寥廓       计日成功
C.履行       羸弱       惋惜       垂暮之年
D.恩赐       栽脏       遐想       归根结蒂
2018-08-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________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________会使人生疑。
③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________的。
A.体验        常常        基于/不足为奇
B.体会        常常        基于/不足为训
C.体验        往往        鉴于/不足为奇
D.体会        往往        鉴于/不足为训
2018-08-1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画线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山区农民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我们怎能不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蛀虫义愤填膺?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五月的香格里拉,野花遍地,满眼缤纷,真是秀色可餐
2018-08-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B.展翼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C.挑选高水平的专家组成专业化的“反腐败”公司,帮助企业发现内部漏洞,追踪蛀虫,不失为一条反腐良计。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建设没有跟上。
2018-08-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________。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________。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________,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①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
②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
③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
④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
⑤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
⑥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2018-08-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之本质在于死(《热爱生命》)。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这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从而说明人要及时行乐。
B.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对思想的高度重视。
C.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热爱生命》)。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的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的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018-08-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的语句另造句子。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廉洁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称清官,文章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是清交。也有不少的称谓是____________字当先:_________________
2018-08-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为下面的语段写一句评论性的话,揭示当下的社会责任。(不超过40个字)
最近,有一张照片在网上疯传,唤醒了许多人沉睡着的感动。照片拍摄的是一名清洁工,在完成了打扫街道的工作后,坐在街边的石墩上,把稚龄女儿放在自己膝上,双手捧着她粉嫩的脸蛋儿,额抵额、鼻碰鼻,脸上绽放着足以让冰霜融化的灿烂笑容。人民网如此评论,当他放下简陋的清洁工具,将孩子抱于膝上,欢乐如泉水一般自动流淌,劳动的疲惫在这一瞬间化为烟云。幸福与亲情,成了对普通劳动者最美的慰藉,这是草根阶层的生活底气,是希望,是未来。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陈午晴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家”的精神价值。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对其德性的培育。此处的“德性”,是指人们以道德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气质、品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文本即透露出对德育的偏重。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活世界里。所以我们说,“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

“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亲情”。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对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与“情义”进行一致化的诠释。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亲情表现方式自然是“孝”,“孝”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特有的关爱,就是对父母的情义。诚然,从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明白自己对“家”的维系与发展必须有所担当;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懂得亲情不能超越道德规范;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自觉自愿地对亲人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爱护,如尊老爱幼、育儿养老、扶危解困及感恩回报等。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故此,“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

现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再次,文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B.“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C.“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D.“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
B.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
B.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
C.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D.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十几亿中国人再一次被远在里约的十几位中国姑娘和她们的教练感动。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3:1战胜强大的塞尔维亚女排,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胜利,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从落后、追平、焦灼到锁定胜局,这场冠军争夺战打得惊心动魄。对手塞尔维亚队在本届奥运会中展示出了绝佳的实力和超强的斗志,在小组赛中,她们就以3:0的大比分击败过中国女排,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女排能够赢过他们。赛前,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就坦言:“中国女排很难获胜,因为塞尔维亚的进攻非常强,我们很难防守得住。”

然而,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中国女排姑娘们并没有泄气,正如队长惠若琪赛前所说,我们就算有1%的希望也会尽100%的努力。

今天的决赛可谓一波三折,第一局,中国女排以19:25落败,第二局、第三局,中国队以25:17、25:22连拿两场,比分变为2:1。到了关键的第四局,女排姑娘显示出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塞尔维亚队也毫不示弱,力争背水一战。双方比分交替上升,中国女排最终以25:23锁定胜局。

回看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小组赛中,中国队被分到了“死亡之组”,首战以2:3输给了荷兰队,以二胜三负的成绩排名小组第四,艰难出线。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女排遭遇了上届冠军、东道主巴西队。巴西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的每一次发球,全场都发出嘘声和口哨,每一次巴西队得手却是震天响的欢呼和掌声。然而,尽管巴西观众呐喊愈加热烈,尽管巴西女排依然扣杀凌厉,尽管中国女排先输一局,尽管现场已经有记者写出0:3中国女排完败的标题。但他们越嘘我们,我们越要打好球,狠狠地打。最终,中国女排以3:2赢得比赛,华丽逆袭。

在半决赛中,中国队又遭遇荷兰队。北京时间8月19日上午,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关键时刻的出色发挥,中国女排以3:1力擒荷兰女排,时隔12年、第4次闯入奥运决赛。

忍得住,耐得住,坚持到最后,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为国争光,中国女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有人戏称,里约奥运会上女排获得的这枚金牌,似乎比别的金牌个头儿都大。这有一定道理,因为这枚金牌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神奇崛起,到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五连冠”巅峰,中国女排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而女排的拼搏精神也成为激励国人的最强音。虽然后来中国女排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根植于这支队伍的拼搏精神的基因却始终存在。这次奥运会,在小组赛中,女排就遭遇开门黑,之后无论是对阵巴西,还是再次对阵荷兰,每一场比赛都是惊心动魄,常常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一分一分追,最后成功实现逆转。

中国女排令人感动,这是一种绵延了35年的感动。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起,“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就一直深植于这支光荣集体,并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中国女排这股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倔劲儿,这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劲儿,这种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韧劲儿,不仅成为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里约奥运会上女排的这枚金牌,之所以引起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其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又何止是在赛场!这同样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致敬,中国女排!致敬,女排精神!

(选自《焦点访谈》,有删改)

材料二:

本报里约8月21日电(特派记者钱晞)从2013年执教中国女排至今,在3年多的时间里,郎平带领女排走出低谷,重回世界之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郎平如此神奇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如是点评:“郎平从选拔运动员到培养队伍,一直到获得奥运会金牌,我觉得她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蔡振华看来,伦敦奥运会打完后,女排重新调整,没有几个人能用。如今,女排每个人都能用,从第一场到最后决赛,所有运动员都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贡献。

蔡振华印象最深的是郎平的临场指挥能力。“女排赢球,依靠的是团队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郎平的用人,她把每个球员的作用都发挥到了极致,使每个队员的特点都发挥了出来,做到了有勇有谋。”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郎平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

郎平曾是世界第一主攻手,退役之后到国外学习、生活多年,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国球队执教过,是我国最具有国际视野的排球教练,长期在一线执教的经历,让郎平很好地把握了当今世界排球发展的趋势。教练团队她中外组合,队员选拔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积累后备力量,在短期内培养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世界顶级的明星运动员。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昨晚“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中国女排被“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致敬。直接的原因就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在逆境中奋起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确,在小组赛仅列第四的情况下,八强战面对几乎没有获胜机会的东道主,中国女排终于将心里憋的一口气打了出来。

说郎平是这支女排的精神支柱,一点儿都不为过。赛场上的她,有着大师级别的指挥艺术;赛场下的她,又如同母亲一般关心着这些年轻姑娘们。2013年,郎平临危受命,接手处于低谷中的女排,一年之后便在世锦赛拿下亚军,之后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又取得了两连冠。郎平用她的坚持,感动中国。

女排的姑娘们用自己最为顽强的意志力为女排做出了贡献。惠若琪为了重返赛场,做了两次心脏手术,甚至在生死之间徘徊;魏秋月和徐云丽两位老将,更是熬过了漫长的身体康复期;杨方旭在里约奥运小组赛后再度受伤,但她依然在之后的比赛中带伤作战。最后,杨方旭艰难地跨上领奖台,让人不禁感叹,这群姑娘真是把命都豁出去了,而这份咬紧牙关、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人敬佩。

自20世纪80年代女排夺得五连冠后,“女排”这支队伍就已经不仅仅是女排了,她们代表了全国人民的一种情怀,“女排精神”经历这么多年后,依然能够鼓舞许多人。里约奥运会后,随着中国女排的夺冠,对于“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的情怀也被重新激发。老女排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被一代代女排队员继承,而这种精神,这种继承,足以感动中国。

(选自新浪体育网,有删改)

1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小组赛、半决赛困难重重,决赛可谓一波三折,每一场比赛都惊心动魄。
B.特派记者钱晞认为,郎平之所以带女排重回世界之巅,是因为她在选拔运动员和培养队伍方面创造了奇迹,极善用人,让所有运动员都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C.材料三概括了中国女排被“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致敬的四个原因:女排在逆境中的奋起;郎平的坚持;女排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D.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自20世纪80年代女排夺得五连冠到重回巅峰,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低谷。因为郎平的回归,女排才得以再次登上最高的领奖台。
B.在小组赛中,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坦言,中国女排很难获胜。劲敌塞尔维亚队以3:0的大比分击败中国女排,展示了绝佳的实力和超强的斗志。
C.在3年多时间里,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走出低谷,先后夺得世界杯和里约奥运会的冠军,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女棑重回世界之巅的事件,都认为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是郎平执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三则材料来源不一,但都发表了对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不同看法,都注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15.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的原因。
2018-08-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9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8,9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6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70.65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选择题
8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90.65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10-12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13-15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新闻、通讯、访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