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18-10-15 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那一代哲学家还大多惊叹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将技术看作是人延长了的手臂,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催生出了技术的军事化用途,让诸如海德格尔这一代先贤大哲发现了技术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内在悖论。时至今日,技术早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人类自己为自己制造出的一个强大对手。自从AlphaGo与AlphaZero相继诞生,人们开始对于技术的自我增长产生了普遍的恐惧。人工智能——人的这个创造物战胜人的神话正在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变为现实。

其实,今天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造成的危机与二战期间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恐慌并无二致。它所表达的也是技术对于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在哲学上,我们可以用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对抗性关系来概括这一危机。技术本质上是哲学知识论的必然后果,其基本的诉求是试图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进行形式化的抽象,也就是说,将一切都还原为抽象的数字,从而适用于可计算性。而存在论,则意味着对于人自身的关照,其中人的情绪、情感成为了关照的重心。大体说来,那些对于人工智能充满信心者,以及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威胁忧心忡忡者都不过是知识论的拥趸;而大部分的哲学家们都可能会立足于存在论,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威胁不以为然。原因不难理解: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替代人的玄想能否成立,关键在于你将如何看待人的属性,如果你认为人的本质可以被还原为一组组数字,如同一部巨大机器上的零部件,他每一时刻的行为都是被规定好的,他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都可以被计算出来,那么你当然会觉得人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如果你认为人生就是偶然性事件串联在一起的一场戏剧,其间上演着的每一分钟都包含非确定性,它的精彩是不可预期的,那么你根本不会相信任何一部机器可以完全替代你的存在。

人工智能给今天社会所带来的恐慌,一方面源自于资本的诉求,其有意制造话题。以便敞开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源自于人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被知识论的抽象原则所操控。比如人有了身价,成了可买卖的商品,人的工作时间十分固定,以至于一天的生活与一个月每一天的生活毫无二致。这在哲学家看来是一种典型的非人的存在样态。人工智能所代替的,也只能是非人之人,而非人本身。

正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让人越来越自省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人类活动当中究竟有多少是不可计算的部分,以便将我与机器区分开来。是的,正是人工智能,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人本身”。

(摘编自夏莹《人工智能,让人看到“人本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恐惧始于AlphaGo与AlphaZero等人工智能产品的诞生。
B.对于人工智能充满信心者和对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威胁忧心忡忡者都是知识论的拥护者。
C.大部分哲学家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不以为然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不能被数据化的。
D.资本诉求和人的生活被知识论的抽象原则所操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恐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不同时期哲人的观点,揭示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
B.文章用知识论和存在论的对抗性关系,阐释了人类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C.文章第二段通过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存在造成危机这一问题的分析,把论述引向了深入。
D.文章在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时,思维客观、缜密,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创造物战胜人类的情况将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B.人们只要立足存在论,以关照自身为重,保持人生的精彩,就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替代。
C.如果技术进步到可以将人的情绪、情感数据化,那它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D.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恐慌,但也促进了人类更加深入地省察自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子兄弟

于艳丽


       遇见苏子是在劳务市场,当时我正在为酒店装修的一点木工活和一些木匠讨价还价。苏子三十多岁,精瘦干练,说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他凑到我跟前来说,哥,是你啊?有活咋还用外人?走,咱回家说话!
       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拉着我从人堆里挤了出去。
       我和他来到劳务市场的外面,站定了,看着他,咋也想不起我啥时候有这个弟弟。
       苏子就爽朗地笑了,哈哈地,他的笑让我的确有了久违的味道。
       别想了,你不认识我,但我真是你的东北老乡,你的活我给你干吧?他尽量睁大他的小眼睛盯着我说,那帮人向你要八千?你给我五千得了!活若干不好,你别给我工钱,咋样?他依旧盯着我,看我的反应。
       五千?我在心里琢磨着,这价格的确便宜,我在劳务市场转半天了,没有低于八千的价格。行!我爽快地答应了,心想,我在这个城市生活近二十年了,你一个农民工还能耍什么花招。
       苏子是领着他的媳妇小红一起来干活的,小红长得漂亮,看起来年龄小他很多。我偷着问苏子,咋把小红糊弄到手的?苏子撇着嘴不屑地说:上赶子(东北话自愿的意思)来地!我养着她和她儿子呢!于是我知道,这女人不是苏子的原配,也就知道为什么苏子长得这么丑,会有这么漂亮的女人做他媳妇。
       干活休息的时候,苏子喜欢用手机放流行歌曲听,一首接一首地放,苏子也跟着哼哼,南腔北调的,比电锯锯木头的声音还难听。
       我说苏子,你别唱了,牙碜!
       苏子就笑着说,哥,你不懂,这叫生活。
       苏子的活干得利落,工期结束的时间比预计提前了五天,我把五千块钱递给苏子,苏子朝手指唾口唾沫,数得津津有味。

我忙着生意开业,很快把苏子忘到了脑后。开业那天,很多朋友都来捧场,我站在酒店门口和他们一一握手。突然谁在背后捶了我一拳,回头看,竟是苏子。

哥,恭喜发财!他递给我一个红包,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虽然他叫过我哥,虽然我们是东北老乡,但是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东北人多了,不至于他因此就成为我的弟弟。

我还是客客气气地把他让进了酒店。苏子那天喝得很多,坐在那里和一桌的人大声地嚷着,说自己是东北人,说他是我弟弟。

再见到苏子,是在我开业不久的店里。苏子一进门就蔫着,像是遭了冻的茄秧。

哥,他垂着头说,小红的儿子病了,要住院,你有没有钱帮我倒个短?(东北话缓解一时之急的意思)

以我在商海沉浮二十年的经验,一下明白了苏子前段时间给我随礼叫我哥的原由,他是在放长线钓大鱼!我在心里冷笑了,脸上却露出愁容说,兄弟,不是哥不帮你,你没看我刚开店,借着高利贷呢,这两天,人家正跟着我要钱呢!

啊!苏子又瞪大了他的小眼睛,看着我说,没想到你混得这么不济。苏子垂头丧气地走了。我看着他精瘦的背影,暗暗得意,想骗我,没门!

苏子是在新年前又来到我店里的,这次的苏子穿着一套新衣服,虽然一看就是地摊货,但因为是新的,还是给苏子添了一份精神。

哥,苏子依然叫我哥,没心没肺似的,我爱搭不理地应了声,忙着在电脑里斗地主。

哥,钱还上了吗?苏子问我,小心翼翼地!

我瞥了苏子一眼说,还?搁啥还?不知道钱难赚屎难吃啊?

哈哈,苏子又大声地笑了,伸手从怀兜里掏出一沓钱,哥,借给你了,不要利息!

啊?我一时愣在那里。

这是两万块钱,接了个大活,东家刚给结的,我也不急用,借给你了,快把高利贷还了。

苏子!我叫了一声,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打那以后,我在这个城市就真有了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叫苏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的活,别人要价八千,苏子只要五千,说明苏子很会揽生意,也为后文表现他干活比较利落作铺垫。
B.“上赶子来地!我养着她和她的儿子呢!”苏子“撇着嘴不屑”地说这话,意在表明自己能娶到小红凭的是本事。
C.小说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这既能有效展示人物的形象特点,又赋予了文章生活化气息。
D.小说把农民工作为书写对象,既是表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又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群体命运的关注、同情。
5.苏子身上有哪些特点,让“我”最终把他视为弟弟?请结合苏子与“我”的交往经过作简要分析。
6.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种对比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非常清楚地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

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

“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

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

“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

“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

“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中的活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说,“谁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休息一下子。”

“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向上面看一下,你们会立刻发现我的,我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会高兴得发疯。其他顾客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能听到煤在桶里发出格格的滚动声。”

“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迈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待着,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想想你夜里那吓人的咳嗽声,为了一桩生意,而且是臆想出来的生意,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好,我去。”“告诉他我们仓库中所有煤的种类,价格我在后面给你报。”“好吧,”妇人说着,上了街道。当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

“他想要点什么?”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我们关门吧,天太冷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遗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

“你这个恶魔,”当她半蔑视,半得意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

(1917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一个穷汉去赊煤,遭到无情的拒绝的简单故事,既可以用来批判现实,也可以延续卡夫卡小说的惯有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
B.穷汉骑着空煤桶去赊煤,因为煤桶空才轻,这种“轻”给后文的老板娘用围裙扇走它埋下了伏笔;这种表面的轻逸,也反衬出现实的沉重。
C.小说以“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结尾,用“冰山”来象征现实的冷酷,可以揭示出社会冷酷的本质,实现小说主题的深化。
D.小说在叙述人称上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通过对我的所见、所听、所感、所想的描写,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客观性。
8.小说中的“老板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情节加以分析。
9.卡夫卡在小说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重新处理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结合本文,谈谈卡夫卡是如何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的。
2018-10-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令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后征拜博士。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永元四年,迁射声校尉。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永元七年,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B.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C.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D.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指扎结头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此意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的“结发”不同。
B.举孝廉,“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C.博士,古代对博学之士的通称。他们不仅研习各类经书,具备多面才能,还能教授生徒。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不同,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褒潜心向学,研习不辍。睡觉时怀里抱着纸笔,走路时也背诵文书,他思考专注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B.曹褒不畏权势,以礼治人。太守要求杀了从别郡入境的五个强盗,他认为有违天意、刑罚过重,最后抗旨不遵。
C.曹褒重视礼乐,勇于进言。年少时尤好礼事,常常觉得朝廷制度不完备,为官后更是积极上疏,主张制礼作乐。
D.曹褒体恤民情,治政有方。河内大旱,粮价猛涨,他到任后便裁减冗员,辞退奸邪残暴之徒,从而让百姓不愁吃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2)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
2018-10-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④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⑤向延阁:向子湮,时任长沙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古喻今,借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官的史实,来写南宋朝廷无计抵抗,致金兵长驱直入,国势危急的现实。
B.颔联承上展现统治者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以“初怪”“岂知”造成强烈的惊叹效果,流露出诗人的失望之意。
C.尾联中诗人直言虽有向子湮这样敢于抵抗敌军的将领,但因军队疲弱不堪,亦不值得大喜,“稍”字可见其无奈。
D.本诗题为“伤春”,实为感时伤势,作者为金人南侵,当朝统治者却节节退让而忧愤深广,全诗雄浑沉郁。
15.本诗颈联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