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人教版高一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卷(二)
全国 高一 期中 2018-12-01 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原始宗教

根据考古发掘,人类最初的宗教观念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后期。生产力低下和灵魂观念是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原始宗教一般来说是原始氏族的宗教。原始时代的人类不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也不了解人的生老病死和做梦的原因,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一切奇异现象如雷电风雨等,更是迷惑不解。对这些自然现象和人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引起惶恐不安的心理。他们把这一切的产生都归之于一种外在物的活动,这种外在物的力量超凡,主宰着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这种外在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灵”“灵魂”。原始人类不仅相信人有“灵魂”,而且相信动植物也有自己的“精灵”,并用祈祷、膜拜、巫术、祭咒等仪式去影响这些“精灵”,祈求“精灵”消灾降福。原始人的这种观念,即是“万物有灵论”,是原始的宗教观念。这种观念的信仰和礼仪崇拜则是原始的宗教活动。人有“灵魂”,衍生出祖先崇拜,动植物有“灵魂”则形成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形式之一。“图腾”一词源自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属”。这种宗教形式首先在北美印第安人、继之在许多原始部族中皆有发现。原始人认为各氏族分别源自各种特定的物类,如某种动物、植物,并将此物即氏族的图腾当作崇拜对象。一般认为,图腾是氏族的保护者和象征,氏族成员对作为本氏族图腾的动植物要特别爱护,不得伤害。有的氏族住地还立有“图腾柱”,氏族成员带有图腾徽号,作为氏族的特殊标志。图腾崇拜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各有自己独特的礼仪和禁忌。

祖先崇拜也是原始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宗教信仰。原始人有了灵魂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而继续活动,需要继续照顾,于是在死者墓中放置食物和用具,以便他们在死后仍像生前一样生活。于是,在一些氏族内部逐渐形成了对那些生前做过重大贡献者以及生前曾是氏族生活的组织者和生产的指导者的氏族首领的崇拜,通过举行祭奠、安葬礼仪以示敬意,并幻想祖先的灵魂保佑本氏族。在阶级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祖先崇拜变成维系家族集团、巩固父权统治的有力因素。

此外,巫术和与巫术结合在一起的各式各样的禁忌、占卜、咒语等,以及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北部的萨满教,都是原始人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巫术的种类很多,方式方法也因地因时而异。氏族部落中以巫术为业的人称为巫师。与巫术有关的萨满教产生较早,因此教的巫师被称为萨满而得名。“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语,意为激动不安的人。在萨满教看来,萨满是神和人之间交往的媒介,能作法通神,替人治病,为人祝福。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原始宗教信仰逐渐演变为对村社、城市和阶级的保护神的崇拜,由“原始众神”的信仰向一种神教转化。原始宗教经古代宗教、中世纪宗教发展成近代宗教、现代宗教,成为一种稳定而顽强的文化力量,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选自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人类原始时代的文化》,安徽大学出版社,略有删改)

1.下列对“原始宗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考古发现,约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产生了原始宗教的观念,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低下和灵魂观念。
B.原始的宗教观念认为,人有“灵魂”,动植物也有自己的“精灵”,用祈祷、膜拜、巫术等仪式去影响“精灵”,“精灵”会消灾降福。
C.原始宗教信仰演变为对村社、城市和阶级的保护神的崇拜是逐渐形成的,它已由“原始众神”的信仰向某一种神教转化。
D.原始宗教的发展脉络是经古代宗教、中世纪宗教发展成近代宗教、现代宗教,成为当今一种稳定而顽强的文化力量,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始时代人类以为外在物就是“灵魂”,人有“灵魂”产生了祖先崇拜,动植物有“灵魂”出现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
B.图腾是氏族的保护者和象征,氏族图腾的动植物自然要受到爱护,所有的氏族还有特殊标志,如住地“图腾柱”、图腾徽号等。
C.原始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而继续活动,需要活在人世间的人继续照顾,这属于原始社会宗教信仰中的祖先崇拜。
D.原始人的宗教信仰还有巫术和与巫术结合在一起的各式各样的禁忌、占卜、咒语等,以及存在于亚洲和欧洲北部的萨满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原始时代的人类不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也不了解人的生老病死和做梦的原因,还不了解雷电风雨等,所以才有外在物的产生,原始宗教的产生。
B.图腾崇拜首先在北美印第安人、继之在许多原始部族中皆有发现,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这表明它存在的范围十分广阔。
C.祖先崇拜的作用巨大,只要对那些生前做过重大贡献的氏族首领举行祭奠、安葬礼仪以示敬意,就能维系家族集团、巩固父权统治。
D.“萨满教”认为,萨满是神和人之间交往的媒介,能作法通神,替人治病,为人祝福,这能看出萨满教与巫术有关。
2018-1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人教版高一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卷(二)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广田

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这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我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像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

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死不足怕,更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那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

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地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

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

一九三0年十二月

(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偏爱了秋,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将秋描写成一位故友,并借此找到一种不“停在途中”的前行的力量。
B.行文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黄叶联系着过去与将来,以及它带给人的紧迫感。
C.文中对比写两种人,希望小的人“有福”,希望大的人无福,明知路永长,还是要走在道上,因而是不幸的。
D.文章将一代青年的苦闷融进有关“黄叶”的描写和思考,进而引发对秋的赞美,文章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5.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写到春天、夏天和冬天?
6.作者为什么说秋天“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做出新的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各地按照这个规划,攻城拔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摘自新华社2017年2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摘自2017年9月18日《四川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

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269户689人中,外出务工者达186户546人,占总人口的79.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

(摘自2017年4月27日《曲靖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情况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B.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多万人,共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7%。
C.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会泽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
D.从材料四图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的讲话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各地的扶贫经验证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象和致富的主体。
C.曲靖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大院、湖北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前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都探索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E.在大数据时代,以上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表明我国的扶贫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有效展开。
2018-04-05更新 | 17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4月)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峘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为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芃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B.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C.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D.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长官是刑部尚书。
B.公,爵位名。爵位是表明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有时也指军士将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澄作战勇敢剽悍。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开始时是江淮都统李峘幕府的副将,最终被封为陇西公,加封王爵。
B.李澄忠于朝廷。他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心意;他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
C.李澄很有谋略。兴元元年,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做准备。
D.李澄做事很有个性。他在被加封为王爵后,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当时的士大夫都看不惯,讥笑他粗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密令焚营为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2)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
2018-11-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人教版高一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卷(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游西湖

苏辙[注]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文学家,曾任门下侍郎,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去官职,筑室于颍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颖滨遗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二句说游览西湖如梦一般,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快乐。
B.五、六句采用反问方式,说自己举目无亲,相处没有同道之人,没有亲人、同道之士能与自己开怀畅饮。
C.“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掩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D.本诗最后说“无言掩屏卧”,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作者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E.本诗结构圆合,以“闭门”始,以“掩屏”终。语言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15.本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8-1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人教版高一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卷(二)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力抨击东晋士大夫生死观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以曹操的功绩,反衬作者的渺小: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2018-12-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人教版高一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