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期末 2019-01-19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 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因此,《兰 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1998 年 6 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了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 366 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 355 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丹阳、马鞍山。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 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它不断阐释的历史。
B.郭沫若基本重复了李文田的观点,认为《兰亭集序》是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
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的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的字体,且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很有价值。
D.南京东晋高崧墓志等的出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提供了重要佐证,证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到质疑《兰亭集序》真实性的有宋代学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为引出郭沫若的观点作铺垫,也印证了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观点。
B.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论证雄辩有力。
C.高二适的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二是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是方法论的错误;三是从美学的观点分析。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许多考古发现的文物为依据,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观点,论据确凿,论证充分,显得真实可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的李文田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因此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说法是可信的。
B.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这些足以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手笔。
C.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没有被发现,他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D.高崧墓志的发现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六朝的书体处在转型之中,六朝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年,我经营二手小汽车。一天,天气炎热,两位客人骑着一辆嘉陵摩托,在我档口停下来,到车展场上兜一圈后,走进我的办公室。我赶紧站起来招呼。其中一位客人笑容可掬地伸过手来,用家乡话对我说:“老乡,你好。”

本县的语言有多种。我的家乡是离县城七十多公里的边远山区,和县城语言不同,因而听到乡音倍感亲切。我兴奋地握住他的手说:“老乡,你好,欢迎你,请坐。”

我们互报姓名。他说:“我姓谢,名人民,叫谢人民。”“哎呀,名字很有意思。”我笑着说。他也笑了:“是父亲起的。”

我忙着递烟、斟茶。他咕嘟咕嘟连喝了几杯茶:“不好意思,路上太阳猛烈,口太渴了。”我忙说:“老乡,别见外,茶水有,喝个够。这么老远,坐摩托很辛苦。”

他说,此次来找我是经朋友介绍的,想来买辆二手小货车——“的士头”。我告诉他,现在没有现车,但可以帮他找。他笑着说:“没问题,但要抓紧时间。”

他说,他在镇里工作,为了带动全镇农民开山种果,增强群众的信心,镇里开发一个果园,上工地得带工具,摩托车不合用了,需要买“的士头”。我问:“你在镇里工作,管种植?”和他同行的人急忙回答:“他是镇第一把手,是书记。”“哦?你好,谢书记,我有眼不识泰山。”“哎呀,都是‘打工仔’嘛,耕田、种果的。直呼名字就好。” 嘴上客套着,但我还是以怀疑的眼光打量他:一米六几的个子,身材微胖,平头短发,上身穿旧白褂子,褂子上汗斑点点,下身穿“半筒裤”,裤脚也已走了线,脚上穿一双建筑工专用 的平底胶鞋,皮肤黝黑,脸上有两道深深的帽痕。与其说是书记,倒不如说是“耕田大爹”更为恰当。

做二手车生意来客不少,但成交率低,不成交的理由很多。因此,客人无论怎么说,我已不会太介意。可是,面对这位老乡“书记”,我却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当我问到他的“坐驾”时,他指了指门前的那辆变了颜色的嘉陵摩托,我心中更是怀疑,觉得他简直是明目张胆地骗我。如果不是看在一口乡音的份上,我真想当面戳穿他。试想,这年代怎么还会有这个“模样”的镇委书记,哪个不是衣冠楚楚、好车进出?来田间“视察”,估计无非是让人打着伞站在高高的道路旁“远眺”。能脱下自己的袜子,让“雪白”的脚摸摸黑土,吸吸“地气”的,恐怕比二手车成交率还要低。为了带头种果,坐一辆旧摩托走上近百公里地买“坐驾”,而且又是“的士头”,谁信呢?

但一转念,我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多余。来者都是客,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于是,我平静下来耐心地给他们添茶。

我问:“老乡书记,你想买哪个牌子、什么档次的呢?”“老乡呀,什么档次我不懂,牌子也不晓得,只要发动机有力气就行。关键是价格不能太贵,要控制在三万元以内,不得超标,镇上财政有困难,价格太贵了支不起。”也许他察觉到我对他有所怀疑,便笑着站起来,从裤袋里拿出一沓现金:“老乡,按行规办,先给你两千元定金,余下的车到付款,分文不欠。”临走时,他又特别握住我的手叮嘱:“麻烦你,拜托了,请你注意质量,价格也不要超标。”摩托车吐着轻烟离我而去。十天后,我按要求送车给他。办公人员从乡下唤回书记。他放好摩托,解下“麦苗帽”,拍打一下身上的尘土,笑着走了过来,握住我的手:“老乡,辛苦你了。” 他走近“的士头”,左看右看,打开车门,跳上驾驶室,发动车,把了把方向盘,又瞧了瞧内饰,满意地说:“很好,很好,太好了。我叫财务提款给你。不超标吧?”我说:“没有。”我把发票递给他。“这么新的车,两万八,太值了。”他爽快地笑了起来。

(选自黎衍俊《谢书记买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将“老乡书记”与平日所见的镇委书记进行对比,说明他的衣着打扮乃至思想都已落后于时代步伐。
B.小说开头点出“天气炎热”,不仅与下文书记“咕嘟咕嘟连喝了几杯茶”相呼应,也写出了书记冒着酷暑为工作奔波的精神。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买车前书记的一句“要控制在三万元以内,不得超标”就体现了他为集体精打细算的节俭品质。
D.小说通过镇委书记为带动群众开山种果而买能装上开山工具的低价车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廉洁奉公的“公仆”形象。
5.小说中“谢书记”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他爽快地笑了起来”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19-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郑州大学实施“隐性餐卡补助”,通过对学生餐卡的月均消费总额、日均消费次数、餐均消费金额等数据监测分析,列出消费水平显著低于平均值的学生名单,直接将补助打入其餐卡账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又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这项工作开展十余年来,月均发放餐卡补助近 8 万元,每月受益的学生有近 1200 人。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资助预案,通过学生信息系统筛查出灾害生源地学生,根据其家庭受损程度进行差异化资助。2017 年,南方特大雨灾、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学校先后为该生源地的 89 名学生发放应急资助资金 10.2 万元。建立资助信息员队伍,畅通信息渠道,动态掌握校园困难学生群体,及时与资助管理系统信息进行比对,确保资助全覆盖。

(选自《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生活在充满阳光的地方》)


材料二

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靠兼职来资助自己联系的龙西中学(由龙西中学推荐)的张苗、唐中乾和谢广洪等 3 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一事,经《成都商报》近两日的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了资助意向者。而同样贫困的何虹汉,因为只在“汤丽莎爱心名单”里出现过两次,所以媒体没有提到他,结果他就没有得到关注,更没有资助意向者。在关注到《成都商报》对汤丽莎资助3名贫困生读完初中的系列报道后,多名网友、读者向《成都商报》留言,表达了希望能够帮助那 3 名贫困初中生、减轻汤丽莎的负担的想法。许多好心人通过种种途径找到了汤丽莎、她身边的人和所在的学校,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选自《成都商报》,有删改)


材料三

“隐形资助”模式并非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比如,有的女生因节食瘦身消费较低,或部分同学在校外吃饭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但中国科技大学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改进数据统计方法,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的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以真正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精准。要知道,在十几年前,连“大数据”的概念都没有,校方之所以能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真正把资助对象的尊严放在了心上,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如今,无论是技术还是相关理念都已经成熟,那些还在以难以甄别贫困生为借口,要求学生自证贫困,以公开投票的方式选出贫困生的粗暴做法,显然说不过去。

(选自《隐形资助体现大学人文关怀》)


材料四

2016 年底,电子科技大学开始通过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确定受助对象。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源主要取自校内食堂饭卡、超市消费等数据,还结合学生的勤工助学、获得奖学金情况、社交特征、行为轨迹、借阅兴趣和历史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这些数据经过整合与清洗后,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算法,系统判定学生的困难指数,困难指数越高则代表越贫困。最终,大数据结果结合线下个别访谈、辅导员评价,共同给出了这份全校贫困学生名单,从而发放隐形补助。

与原有的申请资助方式相比,68.7%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维护了受助学生的尊严,60.8%的受访者觉得隐形资助保护了受助学生的家庭隐私,54.2%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可以帮助到更多不愿主动申请资助的学生,34.5%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能提高贫困认定工作的效率,25.1%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更有利于实现资助公平。

(选自《77.3%受访者赞同隐形资助贫困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州大学对贫困生的资助程序是:先对学生餐卡的数据进行监测分析,确定消费水平显著低于平均值的学生,然后直接将补助打入其餐卡账户。
B.龙西中学对贫困生的资助程序是:由学校推荐或者媒体报道确定贫困生名单,资助者可以直接联系学校或者通过相关单位进行资助。
C.以难以甄别贫困生为借口的大学对贫困生的资助程序是:先由学生自我证明是贫困生,再公开投票,选出贫困生进行公开资助。
D.电子科技大学对贫困生的资助程序是:先监测分析学生的校内消费,并结合学生的勤工助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再结合辅导员评价确定全校贫困学生名单,进行隐形资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材料一表明,郑州大学通过实施“隐性餐卡补助”、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资助预案、根据家庭受损程度进行差异化资助,确保了资助全覆盖。
B.根据材料二可知, 媒体关注度越高、关注的媒体越多的中小学贫困生得到的资助就越多,何虹汉就是因为没有被媒体关注而无人资助。
C.中国科技大学不断改进数据统计方法,每学期更新贫困生数据库,这说明隐形资助模式也是在不断改进中逐步趋于完善的。
D.少数女生因瘦身降低消费,或部分同学在校外就餐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消费卡数据的监测分析结果,这说明中国科技大学的隐形资助方式并不可取。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隐形资助对受资助者的意义。
2019-01-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 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言备边之事,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咸言边事,又特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处?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悌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疾,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B.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C.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D.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学官称谓。自宋始在武学、宗学、律学、医学等科设置教授传授,以传授学业。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一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不依附龙大渊,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八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提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2)中自使还,每进见咸言边事,又特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
2019-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是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虽然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但是思家、忆弟之情有所舒缓。
D.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15.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