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 高二 期中 2019-02-23 31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征辔       雕鞍        暝目          轻歌慢舞
B.料峭       元霄        银釭          关怀备至
C.缥渺       玉钿        豆蔻          惹事生非
D.宫阙       寒蛩        帷幄          破釜沉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B.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C.还予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2019-02-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勒雕鞍游冶处 游冶:游乐
B.唤取归来同住 唤取:取来、拿来
C.当年拼却醉颜红 拼却:甘愿、任凭
D.想佳人,妆楼颙望颙望:举头凝望
2019-02-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B.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会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C.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玉簪螺髻。
B.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2019-02-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7.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营垒。
B.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详:通“佯”假装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019-02-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8.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放逐义帝而自立            ②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③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④欲以力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019-02-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悲歌慷慨
B.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C.若非吾故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2019-02-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0. 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今独臣有船。
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2019-02-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11.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12.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
2019-02-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 “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13.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15.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是杀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2019-02-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19.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19-02-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2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洛 阳 之 俗 大 抵 好 花 春 时 城 中 无 贵 贼 皆 插 花 虽 负 担 者 亦煞 花 开 时 士 庶 竞 为 游 遨 往 于 古 寺 废 宅 有 池 台 处 为 市 井 张 幄 市 笙 歌 之 声 相 闻。最盛于月坡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2019-02-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2.前人评价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2019-01-30更新 | 84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23. 在宋代词人的笔下,秋天的景物被他们一一写尽,但表现的情感,似乎更多的是清冷、孤寂、残破、凄凉。这样的句子我们随口就能吟咏出来。(把相关的词句填写在横线处)
如:
写黄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梧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夕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2-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4.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2019-01-30更新 | 546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5. 某书店拟写一则广告词,请你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组成意义相关的广告词。
示例: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空间再小也要藏书
2019-0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未知 添加题型下试题

未知 | 适中(0.64)
26.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儒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体现为仁爱、和谐、道德、礼仪、义利、孝亲、德治、民本、人格修养等而非其宗教性儒学精神认知、认可和践行的过程中所产生和积累的儒学自身的内发力。

2012-06-20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70余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然其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对于他的遭际,众说纷纭。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感慨其时运不齐,生不逢时;有人说他虽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还有人说汉武帝重用外戚,故意不给他立功的机会。


对于李广的命运遭际,你怎么看?他的遭际,触发了你怎样的怀想?
请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9-0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2
古代诗歌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文言小题
2
名篇名句默写
1
未知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形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40.9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60.85修辞手法选择题
7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80.8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9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10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24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50.8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12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21-220.65欧阳修(1007-1072)  赠友送别
三、现代文阅读
13-150.8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四、文言文阅读
16-18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传文
五、文言小题
190.65文言文翻译非选择类
200.65文言文断句非选择类
六、名篇名句默写
23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未知
260.64选用句式  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
八、作文
270.85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