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市级联考】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期末 2019-03-03 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何以普遍的规范来协调个体之利与整体之利?这一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便展开为义利之辨。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而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便有至上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这里确认的首先是义的内在价值。后来的宋明理学进一步通过义与天理的沟通,对义的内在价值作了论证:“义者,天理之所宜。”“理”具有普遍必然的品格,义所以具有至上性,即在于它体现了“理”的要求。

义一旦被赋予内在价值,便同时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如果行为本身合乎义,则即使它不能达到实际的功效,也同样可以具有善的价值,所谓“惟义所在”,便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儒家往往将义(当然之则)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履行道德规范(行义)本身当作行为的目的。这种看法带有明显的抽象道义论的性质。不过,“义以为上”的观念在培养崇高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惟义所在”的律令,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并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就此而言,道义的原则确实可以给人以正面的价值导向。

肯定“义”的内在价值,当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利”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事实上,儒家并不绝对弃绝功利。孔子到卫国,并非仅仅关心那里的道德风尚如何,相反,倒是开口便盛赞该地人口众多。当他的学生问他“既庶矣,又何加焉”时,孔子明确回答:“富之。”“庶”(人口众多)和“富”在广义上均属于利的范畴。按儒家之见,利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恶,从社会范围来看是如此,就个人而言也是这样。“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即使圣人,也不能完全不讲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一再强调要“见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一般来说,利首先与个人或特殊集团相联系,而个人(或特殊集团)之利往往并不彼此一致,因此,如果片面地以利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就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社会成员在利益关系上的冲突,“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报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与利不同,“义”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唯其如此,故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种调节作用。历史地看,儒家突出“义”的普遍制约,反对唯利是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以义制利”的要求与“义以为上”的观念相结合,往往又导致了对功利意识的过度压抑。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则常常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从这方面看,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又明显地有负面的导向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因为具有至上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的要求。
B.“惟义所在”,说明合乎义的行为,即使没有实际结果,也可以具有善的价值。
C.孔子在卫国,开口便盛赞人口众多,表明他关心那里的利。
D.儒家对“义”的推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了总分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按照义利的先后顺序分别展开议论。
B.文章在论证义的价值时,先论证义的内在价值的合理性,后论证义的社会价值。
C.文章在论证利的价值时,使用了说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D.文章在讨论义利之选时,先论证选择“义”的价值,再论证片面选择利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在思考如何协调个人与集体之利的问题时,并不受“义利之辨”的困扰。
B.“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强调人们对利的追求必须始终处于义的制约之下。
C.“义利之辨”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所以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种调节作用。
D.对功利意识的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这使得儒家对“义”的推崇明显地有负面的导向作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土

宁新路

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

我的肠胃有敏感症,只认老家的水,挪个地方就水土不适闹肚子。母亲说拉肚子是肠胃在“换水土”。这次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去要好几年不能回来,肠胃肯定得大“换”水土,定会拉得爬不起来。母亲很担心,就给我备了包东西,临上路的那天,她装在我衣兜里,嘱我每天喝它几次。

我知道那是一包土,是那晒了很多年太阳的土,叫“太阳土”,也叫“老土”,是那细如面粉的绵土。这是我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让我带的东西。我带着它上路,母亲添了些安慰,我也少了些惧怕。

“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老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光色,比寻常黄土更黄亮、暖融融。土被晒成了纯粹的土面,老人不把它看作是土,看作是太阳身上的灰,说它干净得很,灵气得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老人偏爱这土,喝它暖肠胃,出远门带上调理水土不服。

“太阳土”的名字好听,水却难以下咽,有苦酸辣涩麻咸等说不上来的味,入口喉咙发呕。母亲说常喝就不难喝了,喝惯就好了。这样的东西能喝习惯吗?我喝一次它难咽一次,从来没喝习惯过。虽难喝,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才喝它的。想到喝土水的怪味,就想到土里什么都会有,土脏。想到土里的脏来,就想吐。可母亲和老人把它说得很神奇。老土难道真有神力?这让我注意起这老墙的土来。

老土里除苦酸辣涩麻咸外,那说不清的味究竟是什么?深想,一撮土还真不简单。一撮土来自一片土地,一撮土里有世代村人。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宗的气息等一切。越想这土的生成,越觉得它复杂。

这墙的土坯是哪里来的?老人懒得回答我这问题。我怀疑这“太阳土”的墙,是来自村西荒地。那里有人常年打土坯,打的土坯不是村里打墙用,就是盖了房子。荒地虽是花草遍地的树林,当年却是坟地,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的钱币和陶瓷,当然还有棺材的朽木、人骨和兽骨。这其中或许也有我的祖先。村人会用这土打墙。这老墙的土,虽被太阳晒成黄亮的尘埃,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这土的水,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

这土的水,是真能疗愈肠胃,还是祖辈乡土情结的狭隘偏执?我无法判断。可它确有安抚肠胃的功效,它被我的祖辈确认,也被我的肠胃证明过。我之所以认可它的作用,是因每到异地水土不服时,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我便有点信了老人对它迷恋的说法,也不好再置疑母亲对它的偏爱。

来村的异地人也同样,初喝村里的水,大多水土不服,村人就让喝碗“太阳土”水,不适便缓解。这“太阳土”似乎有安抚人肠胃不适的功效。

是肠胃只认熟悉的乡土,还是乡土里有令肠胃熟悉的、源自母土的神秘元素?想来乡土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一撮“太阳土”就是乡土的根。这也许是这“太阳土”或“老土”的密码吧。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土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

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一切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质。也在阳光、空气、水的烘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泥土变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

我一路上惦记着到异地的那杯水,也提醒自己离家时母亲反复叮嘱的,喝水时不要忘了放点“太阳土”。

我被拉到了大山里的哨所,风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里的水土我的肚子哪会“服”?我把几撮“太阳土”搅到水里,一口气喝下了,但还是拉了肚子。想必这水土对我肚子太“生分”,我喝它喝得太少了。我就连喝“太阳土”水,当然也吃了连队卫生员给的药片,肚子才安稳下来。“太阳土”喝完了,我的肠胃也终于适应了哨所的水土。是“太阳土”起了作用,还是卫生员的药片起了作用?我一厢情愿地相信是“太阳土”的功效。

习惯了异地的水土,从异地再到异地,仍是水土不服,仍会肠胃难受,就想老家墙上的“太阳土”。想起那黄亮的土,顿感肠胃舒服了起来。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4月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爱到“太阳土”里所包含的浓浓母爱。
B.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解释了上文母亲给我包的东西,也引出了下文对太阳土的介绍,使文章由叙事转入抒情。
C.作者由离家远去不服水土写起,赋予太阳土神奇的内涵,即乡土与生命的链接,表现出他对乡土的根的深沉的思索。
D.“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是因为太阳土的生成非常复杂,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
5.请简要概括分析本文描写的“太阳土”有哪些特点?
6.在对“太阳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12-12更新 | 137次组卷 | 2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八市学评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近年,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据统计,2017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约8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且,通过海外游学接触海外教育的人群已由原先出国留学为主的高中毕业生或是本科毕业生,快速扩展至中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群体。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而不能照顾好自己;52%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小,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

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也非学校要求,而是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让孩子去游学,对不起孩子,也丢面子。

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并非“海外游学”一条路。家长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仅抱有“别人去了,我们也得去”的想法,很容易变成“到此一游”。

(选自潘铎印《“海外游学”要量力而行》)

材料二:

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

用户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

(选自《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70后、80后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游学市场增速明显。但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目前,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业内人士张亮告诉记者,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以超过30%,高额利润空间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在美国,正规夏令营任教的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际游学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国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则基本处于监管盲区。我国可借鉴一些国家的专门条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机构资质、服务规范、师资监管等明确规定,重要的是要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同时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选自《贴“游学”标签旅游产品就能涨价,游学市场质量堪忧》)

材料四:

近日,启德教育在北京发布《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报告以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及合作机构数据,对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阶段的学生分别进行调研,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国际游学目的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国际游学时间和价格区间的偏好上,学生和家长最多选择的是2周左右的游学,而4-6万为家长最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比达到40.85%,这说明家长更看重国际游学的性价比。

随着游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游学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游学产品不外乎游学类、营地教育类、插班类、背景提升类四大类型。调研结果显示,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最受欢迎,而营地教育类的国际游学深受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青睐。

在选择游学时,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本科阶段的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为学习和游玩的搭配比例,对于高中和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这体现出身处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

此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不尽相同。高中和本科学生的家长,更看重与留学申请相关的服务,而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则更关注游学过程中对孩子的陪护照顾。

(捕自郝孟佳 兰美娜《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什么模样——大数据来“解码”》)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二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呈多元状态,一半的人目的是提升个人能力,极少数人的是攀比。
B.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因为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家长应理性对待。
C.材料二显示:超过六成用户选择国际游学的目的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只是少数。
D.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海外游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受访家长对国外游学低龄化的现象表现出担心的心理。
B.《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学生选择游学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
C.国内目前的游学市场看似一片热闹,实际上质量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家长之间盲目攀比导致的。
D.《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是针对国际游学市场做的一份调查报告,立足于规范游学机构的行为,提升我国游学市场的质量。
9.材料三揭示了我国游学市场存在的哪些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之健康发展?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B.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C.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D.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古人到了二十岁,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践阼,指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后多指皇帝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超过自己的孩子,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贺拔胜因为年纪轻,脾性软,没有听从卢柔的建议。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雨晴烟晚

冯延巳(五代)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注】春寒。


【注】特地:特别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烟霭空濛,绿水盈盈,春意盎然。
B.“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双燕翻飞盘旋,触动情思,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既为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为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
C.“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
D.“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虽有厚重的罗衣,她依然感到春寒袭人。
15.请找出词中说明女子“等待之久,盼望之切,思念之深”的两句话,并简析理由。
2019-02-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