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三模 2019-05-20 1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很容易催生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念,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经济建设树立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果敢行动。

以“GDP挂帅”为集中体现的发展观念,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了。十九大报告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来概括当前我们经历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的内涵在这里已然从“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有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强”是多维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各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数”,来理解和测度整体的“强”。

新发展观不再能“化简”“还原”成某个单一维度。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自蒸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以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数次被称作“产业革命”的生产大发展。每一次生产大发展都使社会生产达到了一个之前历史上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并且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那些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叙事里,这些显而易见的生产力成就被人们与“一般化”“普适化”的道路连接起来了。这条路上有大的“驿站”,也有小的“台阶”,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路上“拾级而上”。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忽略了不同国家禀赋的不同,忽略了不同国家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历史条件的差异。

我们认为新产业革命是指向未来的,它的路径未定,不同的经济体都要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合适路径。不仅如此,新产业革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特征也是开放的,充满意想不到的可能。没有谁能够完全清晰地描绘未来的情景,又怎么能够笃定地认为未来企业就是某个据说代表未来的“标杆”企业整齐划一的复制呢?

(摘编自杨斌《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观?》)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强烈的“危机感”容易催生单一维度的发展观念。
B.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仅要关心经济的增长,也要关注环保、创新等。
C.新发展观否定了产业发展领域中单一维度的观念,以及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规律。
D.新产业革命的终极形态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经济体新产业革命路径也不尽相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单纯追求GDP具有时代必然性。
B.文章认为“强起来”无法仪用“数”来理解和测度,以此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原因。
C.文章提出新发展观后,接着分析“一般规律”的来源,进而说明后者不具备普适性。
D.文章论述新产业革命时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开启了现代工业,之后的每次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
B.如果将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道路视为各国必由之路,就会在认知上导致“专断论”。
C.后发国家根据本国特点,依循历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规律,必然能够迎来新产业革命。
D.评判产业体系实际上并不存在客观标准,不应当人为地调整和干预未来产业体系。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法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1票反对,于当天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2018年9月起,将在法国中小学内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

该法案旨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使用任何与手机相关的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参议院还决定将该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高中。

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

此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8月1日)

材料二: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并且,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在学校探索手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导致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说。

“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叶老师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非低龄学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隐患。”

(摘编自《三湘都市报》,2018年9月27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而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还没有发育成熟,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等。不少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旦离开手机,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说:“我们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特别在青少年方面。”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1个小时,将会增加患脑瘤风险。

(综合摘编自《临床肿瘤学》等杂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参议院以绝对优势票数通过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法案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没收和归还方式,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患。
B.家长对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看法并不一致,部分学生对校园手机管理存在抵触的情绪,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手机难以管理的重要原因。
C.材料三表明,2014至2017年,使用手机聊天的比例持续下滑,使用手机学习的比例连年上升,但不能据此判断学生的手机使用日趋合理。
D.部分青少年患有“手机中毒综合症”,他们以手机为其生活中心,一旦离开了手机就会在情绪方面出现极端变化,如抑郁寡欢、紧张焦虑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虽然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有其弊也有其利,因此不必完全禁绝,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
B.社会群体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时候不支持学校实施的合理方案,这可能导致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同受伤害。
C.材料三显示,部分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聊天比例逐年下降,表明手机交际功能相对弱化,而游戏比例逐年升高则表明其娱乐功能正在日趋强化。
D.材料一至材料四从不同的角度,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这一立场在当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立法机构已经达成了共识。
6.以上材料中,政府部门、学校和医学研究机构的关注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里红心

李汀

一轮似圆非圆的月儿伴我们进山。九龙山,汽车在峡谷陡坡上缓行,月光朗朗,微风凉凉,心田爽爽。汽车拐进一个开阔地带,月光铺了一地,我们的笑声铺了一地。溪水潺潺,虫鸣唧唧,山野的声响此起彼伏,一声息了,一声又响,阵阵相随,阵阵相连。

主人把桌子摆在月光下.一桌饭菜敬月光,也敬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几杯酒和月光下肚,心间的诗意泛滥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酒已满,秋月已满,仿佛世间的喧嚣已远。

我离席去了田间。在月下,我独立田间张望,那些高山稻谷,那些远山近水,那些落叶秋风,那些晨起露珠,沾满了我的衣袖。我静静地走在田间小径上,尽量放轻自己的脚步,尽量放缓自己的呼吸。可那些沾在衣袖上的沉重,还是惊动了草丛中的秋虫。它们集体屏住呼吸,没了声息,四野萧然。它们感应到了我世俗的脚步,知道自己的世界闯进了一个不速之客。它们试探性地叫一声,我讨好地学它们应了一声。它们吓了一跳,在心里反复揣摩这遥远陌生的声响。最后,它们浪潮般地笑了。

也许,这时候我只有坐在田坎上倾听。秋风来了,把它揽在怀里;月光来了,把它盛在心里;露珠来了,把它装在衣兜里。远处的山峰沉默不语,我和山峰对峙着。山峰是有语言的,看它笑容可掬,唇色丰美,轮廓分明,是一个美女子。不过山不会跑来跑去,它站在那里就站在那里,不轻易变化姿势和容颜。山更不会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它懂得倾听。许多时候,它更像一个沉默的老人,静静地看着一点点风雨飘下,静静地看着雪花一片片把大地覆盖。

田坎上一对男女在说悄悄话。男的说:“这猕猴桃快成熟了,这娃儿的学费也就有了,有点余钱,再给你买件过年的新衣服。”女的赶快应着说:“别,别再给我买啥新衣服了,我衣服够多了。你一年累到头,给你整两斤好酒喝喝。”男的不高兴了,接着说:“咋说呢,你嫁给我就没买过一件值钱的衣服,这次整件贵点的,也在村里洋盘一下。你看王家媳妇整了一件毛毛衣服在穿,你也整件。”女的压低声音说:“啊呀,不要和人攀比,嫁给你,就是过踏实日子。要不是照顾老爷子生病,我们还不是修了楼房。有你这个心,我就知足了。”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声音逐渐低了,低到了田坎的草丛里。我在暗处听到他们的对话,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感动,这比任何一句“我爱你”的表达都要珍贵得多。

这一对幸福夫妻经营着怎么样的一地猕猴桃?月光下,我望见一树树的猕猴桃挂着累累果实,那浅浅的绒毛隐约可见。我想,也许这一对夫妻,一辈子干不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们只会这么平平淡淡生活着。衰老还是贫穷,他们都这么平淡地生活下去。不管头发白了,还是眼花了,他们都彼此望着对方微笑的皱纹守候着。就是这么一会儿,我困顿于喧嚣的心情,变得开阔舒畅起来。

不知不觉中,有雨从山间飘来。刚才的月儿躲进云层,不见了踪影。一会儿云层变薄,月儿钻出云层,高傲地俯视着我们。细细的雨,有的像雾裹在田野、缠在树枝上,田野、树枝似披上了一袭月光袈裟;有的凝成亮晶晶的水珠,滴在树叶上,滴在田野的草丛中,滴到我的手掌和脸上,沁人的凉。这时候的月儿,挂在山峰,低低地微笑着。一边月儿,一边下雨,清新的空气里荡漾着歌声:“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歌声里,我嗅到撩人的桂花的香,这香气是从月宫飘来的,也是从雨中飘来的。只有月光,才会这么内敛低调;只有夜雨,才会这么隐秘纯净。我站在秋雨中,似那一夜秋雨染红的枫叶,似那月光镀亮的一座山峰。

回到月光坝坝的饭桌上,饭菜已经撤走,换上了山里的特色小吃。一盘猕猴桃,一盘核桃果,一盘新鲜花生。主人拉我坐下,顺手递给我一颗猕猴桃:“尝尝山里的红心猕猴桃。”我惊讶了:“红心的?”主人说:“我们这里是红心猕猴桃原产地,正宗得很。你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口子种的。”主人指了指坐在我对面的夫妻俩,男的赶忙摇着手说:“才上路啰。”一听声音,我吃了一惊,这不是刚才在地里说话的夫妻俩吗。女的站起来一拐一瘸走到我身边,再递给我一颗猕猴桃说:“这是我们家的金蛋蛋,他是我的金蛋蛋,都是一颗红心呢。”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只觉得这猕猴桃咪咪甜,甜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席间,我知道了这红心猕猴桃成了全县的致富支柱产业,成了脱贫产业示范。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红心猕猴桃能在此地坐大称王,原因何在?主人说了一句话:“这两口子种的是良心果,红心嘛。”我在心里想,这果实之所以行走江湖而不败,关键是一群人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在种植猕猴桃。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

一缕月光打过来,覆盖着田野的声音。我不由在心里说:珍惜今夜月光,珍惜这一颗红心。但愿我转身走出大山,多年后我进山还能看见这些朋友。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以“一轮似圆非圆的月儿”开篇,以“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的民歌穿插,以“珍惜今夜月光”收束,月亮作为主要线索使叙事更为集中紧凑。
B.作品准确地抓住了山间阴晴不定、雨月相映成趣的特点,以雨衬月,描绘出一幅别致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渲染出山村夜晚的静谧祥和。
C.“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一句意蕴丰厚,发人深省,表面上说的是果树,实际上也在谈论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D.作品以作者深入九龙山的切身经历和真实见闻,描述了山里群众生活上的变化,凸显了山里淳朴的民风,讴歌了为幸福而奋斗的时代精神。
8.作品以“山里红心”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迁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洽本赵南星所引,及魏忠贤逐南星,洽乞罢,不许。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希忠贤指劾洽,遂夺职闲住。崇祯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摄部事。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上疏陈军政十事,帝并褒纳。寻上言:“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行之蓟镇,为豪右所阻。遗天施地生之利,而日讲生财之术,为养军资,不大失策乎!乞敕诸道监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帝称善,即命行之。尝奏汰年深武弁无荐者四十八人,以边才举监司杨嗣昌、梁廷栋,后皆大用。二年十月,大清兵大安口入,都城戎严。洽急征四方兵入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总兵官祖大寿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深入。帝忧甚,十一月召对廷臣。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明年四月,洽竟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祗,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咸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节选自《明史·王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
B.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
C.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
D.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秦时又称为奉常;古代多为九卿之一,主要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B.摄,代理、兼职,一般指低级官员代行较高职权,也用于长官兼理部属职责。
C.豪右,文中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朝以右为上,所以称豪右。
D.敕,原专指皇帝自上而下的命令诏书,后也指官长告诫僚属或子孙的训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洽宦海沉浮,身不由己。在魏忠贤斥逐赵南星时,他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却没有得到批准,但最终还是被魏忠贤的党羽弹劾,因此免官。
B.王洽勇于进言,多获认可。他向朝廷呈奏的十条军政建议都得到采纳,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屯田建议也得到了皇上认可并被立即推行。
C.王洽选贤荐能,慧眼识才。天启初年,许多贤才在他的举荐之下才得以进用;任职兵部时,他所举荐的杨嗣昌、梁廷栋,后来都获得重用。
D.王洽受到诬陷,含冤而死。清兵进逼北京城,他并无失职之处,却遭到周延儒和项煜的诬告,最终被判处大辟之罪,人们后来都很同情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
(2)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白沟①

刘因②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③知名:抗元名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