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阶段练习 2019-10-11 2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眼下,各高校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发出,很多经历完高考的学子纷纷开启了“秀通知书模式”。

比如,有的大学通知书,是一座手工拼插的微型3D校门,经过了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组装等多个步骤纯手工制作而成有的大学通知书启用了活版印刷这门古老工艺;有的大学通知书更像是一个大礼包,套装包括了录取通知书、入学指南、种子袋(信封)、种子本(便笺)等四个部分还有的大学在每一份录取通知书中入了基于AR技术的虚拟校园平台。收到通知书的新生,只需下载特定App,扫描通知书正反面,就能畅快查看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主题内容……

这些通知书,从设计到工艺制作,从外形到内在意蕴,可谓用心十足,拼颜值、拼创意、拼情怀,各有各的亮点。这也使得每年此时,各家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比拼,成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之于大学还是新生,录取通知书都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东西。大学在这方面倾注心力,或借此展现大学文化、办学理念,或凸显大学价值与精神追求,抑或传递对新生的希冀,都是在仪式感上做加法。既能够体现对新生的欢迎和期许,也是大学形象的一种自我营销和构建。

当人们在感叹如今大学的“千篇一律”时,林林总总、风格各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成为大学个性展示的一道缩影。比如工科类大学,往往主打技术、创意牌,而文科类大学则意在凸显文化积淀与情怀作为给新生准备的第一份见面礼,它最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自我定位与认同,亦为外界窥视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在讲究创新和个性的时代,大学能够突破成规,在细节上下功夫,本身也是一种开放文化的表达与实践。

当然,大学精神和气质的展示,也不能全依赖于一份录取通知书。当人们为精美的录取通知书献上掌声的同时,也未尝不是在希望,由录取通知书设计这个细节上所表达的大学文化底蕴、创新活力、自由风格等,也能够在日常性的大学管理、文化氛围层面有更多的体现。换言之,大学录取通知书所营造出的“好感”应该只是一种开始,或者说它应是大学内部人文生态的真实反映。

比如,较之于大学录取通知书所传递的视觉冲击,们评价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或更看重一些更具体而务实的东西就最近的热点问题来看,大学的学生会是否能够摆脱行政化的案白,不是高校行政框架的延伸,而是真正的学生组织?大学鼓励创新和个性,能否对多元文化有更多的包容?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学录取通知书才能在“好看”的基础上增添更多的厚重感。

除此之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设计追求个性化无可非议,但也得警惕过度和不必要创新”。一方面,不管如何创新、如何注重设计,录取通知书的原始功能依然没有改变。而纵观一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过多的“技”,过度的展示,往往有过犹不及和喧宾夺主之嫌。另一方面,越是在看“颜值”、注重“秀”的时代,肩负社会精神高地担当的大学,越能够坚持本色守得住孤独和沉静,也未尝不是一种更显稀缺和珍贵的个性。

摘编自朱昌俊《展现大学精神气质,通知书只是个开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设计比拼,实际体现了高校在自身形象自我营销和构建上的较量。
B.因为大学录取通知书具有仪式感,所以能展现大学形象和大学对新生的欢迎和期许
C.录取通知书能反映一所大学的自我定位,外界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领略大学精神。
D.相比于录取通知书给人的视觉冲击,人们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所反映的大学的厚重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许多大学通知书的样式,意在说明大学通知书正在成为具有仪式感的东西。
B.借当前“秀通知书”的话题,作者提出了“大学通知书能反映大学精神气质”的观点。
C.作者运用辩证法,既肯定了大学在通知书设计上创新的可贵,又提醒人们不要喧宾夺主。
D.作者通过讲道理指出,人是务实的,比起设计漂亮的通知书,坚持本色的通知书更珍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秀通知书”模式的出现,折射出大家对传统大学“千篇一律”风格的不赞同。
B.通知书的变脸,是大学突破常规、追求创新和个性表达的体现,反映了大学的开放精神。
C.作者认为录取通知书“只是开始”,是因为它还不是大学内部人文生态的真实反映。
D.个性总是相对的,当社会大多数人追求某个极端时,与它相对的就可能变为个性化的东西。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

材料二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
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自在。
C.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D.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B.当代多种书法流派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C.“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6.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
B.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
C.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
D.小说以“最后一个目标”设置悬念,把不同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8.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崔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买玉市珠,传帖数下。人情惶骇,咸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好故,费数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御史又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
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劾,指审理、判决,《说文》:“劾,法有辜也。”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崔敏等人。
C.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辩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
(2)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15.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形象生动地描写月光的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
(3)《诗经·蒹葭》描写主人公寻觅恋人逆流而上、在地势高峻之处艰难攀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        、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不由己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B.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C.不由自主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D.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B.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B.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C.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D.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2021-11-19更新 | 562次组卷 | 5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9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成都是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居内陆的成都已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成功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对于成都而言意义深远。办好大运会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


①同时________②随着________③甚至________④也________⑤以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
2019-09-09更新 | 722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9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年,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参加学校“科技文化节”,写一篇演讲稿。
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收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的视频直播,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时评
4-6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报告
7-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张廷玉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李白(701-762)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一般词语  连贯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  探讨问题,分析原因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道德与社会  传承与创新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