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 高二 阶段练习 2019-10-18 1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1769年,匈牙利工程师制作了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机器,这台“设计巧妙”的机器,实际上是将一名棋力出众的棋手隐藏在其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然而,2006年,当世界冠军棋手克拉姆尼克与电脑“深弗里茨”对抗时,却少有人将这台机器同237年前的“冒牌货”进行类比。两者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这次,棋手换成了软件程序员,不用置身在机器之中。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与人、一对一的争锋对抗一直津津乐道,如古罗马的角斗士,拳王阿里的三次卫冕战。如果这种对抗发生在两位英雄之间,带有某种“巅峰之战”的意味,观众们一定更会为之如痴如醉。

电脑和人类棋手在棋盘上的对抗,实际上也具备了这种让人迷恋的“巅峰之战”的特征。只不过,从体力的角逐变成了脑力的对决。从10年前的卡斯帕罗夫对决“深蓝”,到今天的克拉姆尼克对决“深弗里茨”,棋盘上面对面的是两个极致:一边是人类智慧的“偶像”,另一边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电脑。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人对电脑怀有“偶像崇拜”的心态,越是不了解电脑,越觉得它神秘,甚而有些"恐怖"。因为它看起来,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和控制,而最可怕的莫过于你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它,这个"硅怪物"似乎已经凌驾于人类之上。

从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到基努李维斯的《黑客帝国》三部曲,这些创下票房纪录的电影,讲述的都是人创造的智能机器挣脱人类控制,进而用各种手段"统治地球"的故事。但是,有科学家却明白无误地表示,他看不到电脑有全面战胜人类的可能,因为理论上,电脑是只会因循而不会创造的。

战胜电脑,其实就是战胜人脑。实际上,任何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如此。即使电脑战胜了人脑.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新标杆,这于"人类的尊严"毫无损害。

当F1的传奇冠军舒马赫以200多公里的速度冲线时,没有人会觉得,这部F1赛车损害了同样以速度和技巧称冠的刘翔的威名。我们已经看透了汽车,看透了这背后其实是置身于驾驶舱中车手之间的对抗,进而为之欢呼。那么,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无法战胜电脑,我们同样也应该为之欢呼。

【乙】

“更深的蓝”在关键的第六局赢了棋王卡斯帕罗夫。荧屏上可以看到现场棋迷屏息凝神观看比赛,随即又看到棋王双手掩面陷入苦思,以极端痛苦的表情宣布败北。这是有史以来电脑第一次打败人类棋王,也是卡斯帕罗夫称霸以来首度落败。

电脑战胜人脑,智慧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令人深思。《纽约时报》报导中曾提到棋王卡斯帕罗夫采用了“功能论”的观点,把智慧锁定在它的功效与成果上,但是IBM反而没有那么看得起“更深的蓝”,他们的观点是“智慧至少应该代表一种可以从失误中学习的能力,而这一点却是‘更深的蓝’办不到的”。他们还认为,“智慧也应该包含情感和意识”。

这真是可圈可点的一句话,如果是人类智慧,它必须包括它的失误与挫败。然而,在这个情感及意识过程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人生如棋啊!)以及随之产生的错误与失意,都是人类高贵的挫败。惟有在不断挫败中奋起,不屈不挠去追求或达到更崇高的理想,才能让人性与灵性在超越胜败中取得和谐一致。即使阿城《棋王》中的那位“棋王”王一生碰到“更深的蓝”,也会同样败在它的手里,因为“盲棋”正是电脑记忆的拿手好戏,它能够在一瞬间考虑2亿着棋,如此以一敌七的盲棋又何足道哉!但是“更深的蓝”永远不懂一盒乌木篆字的棋子与一副用牙刷柄磨成的棋子的区别,也不理解为何王一生在赢棋之后,呜咽着,哭喊着,怀念他的母亲。

还有,当“更深的蓝”打败了棋王,它胜利的喜悦在哪儿?

附表:

1.甲文第二自然段“巅峰之战”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作者说“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无法战胜电脑”,但“我们同样也应该为之欢呼”。说说“为之欢呼”的理由。
3.乙文描述卡斯帕罗夫失败是“极端痛苦的表情”,作者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两文的异同,完成下表的填空。

5.对甲、乙两文论述重点概括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
A.甲:人机胜负的本质    乙:人类挫败的原因
B.甲:人机胜负的本质    乙:人类智慧的内涵
C.甲:人机差别的表现    乙:人类智慧的内涵
D.甲:人机差别的表现    乙:人类挫败的原因
6.阅读附表,分析概括表中信息,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可以分要点说明;不必详述具体数字;不必评论。
2019-10-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

①北京香山的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

②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③秋色正在怀孕呢。

④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而且它来得那么神速,正像我们新中国各方面前进的步子一样。

⑤我模糊的季节感被惊醒过来了。

⑥在那些树木里变化最分明的,首先要算爬山虎。碧云寺里,在这个院子,在那个院子,在石山上,在墙壁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它那蔓延的枝条和桃形及笔架形的叶子。前些时,这种叶子变了颜色的,还只限于某些院子里。现在,不论这里那里的,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

⑦叫我最难忘情的,是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它的年龄自然没有大槐树那么老大,可是,从它粗大的根干看来,也决不是怎样年轻了。它的枝条从槐树的老干上向上爬,到了分杈的地方,那些枝条也分头跟着枝桠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它们的末梢。它的叶子繁密而又肥大(有些简直大过了我们的手掌),密密地缀满了槐树的那些枝桠。平常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⑧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⑨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许多树木……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

⑩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悲秋”,是我们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引起诗人们伤感的自然现象,当然不是单纯的,草木的变色和零落,却可以说是当中有力的一种。我们知道,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

(11)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段时光。在农业经济上,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气候上,在一般自然景色上,秋天也是很可爱的(这,你只要把它去跟接着来的冬天比一比就得了)。古人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12)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固然是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美丽的。“扁舟一叶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不是像“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样饱含着哀伤情调的。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

(13)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包含碧云寺在内)自然的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散文杂文卷》,有删改)

7.第③段“秋色正在怀孕呢”一句好在哪里?
8.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作者认为,碧云寺的建筑不过是在点缀一片久历年代的苍翠的丛林。
B.第⑦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爬山虎的多彩来突出大槐树的美丽可爱。
C.第⑩段承上启下,由对碧云寺秋色的描绘过渡到对古人悲秋的抒发。
D.文章描摹秋色的变化,细腻而又精致,展现了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
E.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说明“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悲秋。
F.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引用于一炉,语言典雅凝重,庄谐相间。
10.综观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什么景物?为什么这么写?
11.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在后半部分插入了有关“古人悲秋”的议论,但用意却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2019-10-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2. 名句默写。(任选5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3)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梧桐半死清霜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
2019-10-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谪所所作。
13.联系作品看,苏轼此时酒醉的深层思想动因是什么?
14.就作品中划线句“夜阑风静縠纹平”,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2019-10-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相如奉璧秦王   
(2)相如广成传舍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4)不如而厚遇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使其从者褐/臣乃敢
B.左右欲相如/至赵矣
C.秦王恐其璧/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且庸人尚之/璧于赵
17.下列各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和_______
A.传示美人及左右B.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C.今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以予赵D.秦亦不城予赵
18.翻译下列句子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9.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_____璧——取璧——____
2019-10-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金钱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   

(选自《说苑》)

20.《说苑》《新序》等均由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___________(姓名)所编写。
21.文中与“使非其人”意思相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限10字以内)
22.体味武王与周公的对话,武王由开始“忿然”而转说“善”,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23.文章由武王“大败殷人”的结果,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
24.据文意,“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是因为武王:不贪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0-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5. 作文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相关联?


试结合上述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9-10-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监控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7-11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二、名篇名句默写
12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140.85苏轼(1037-1101)  词
四、文言文阅读
15-19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20-240.65刘向(约前77-前6)  《说苑》  史传文
五、作文
250.65道德与社会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