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一 阶段练习 2020-04-15 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中国道路的探索和成就引发世界更多思考。从与世界接轨到与世界相互影响,再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多的重大贡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稳定之锚,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加更多确定性,为共同发展的前景带来曙光。

中国方案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一种超越,是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发展强大,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一些国家甚至陷入对西方文化的迷信。事实上,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不可能到处适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西方文明无论在其主体发源地、生长地,还是受其辐射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内容和实践方式都不是固定不变和单一的,其实践效果的复杂性更是超出人们的想象。中国通过自身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今天的中国在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以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让我们有自信有底气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目的不是强行推广中国模式,而是为世界文明提供一种有益参考。

中国方案蕴含着自身的改革发展经验和方法论。中国方案源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源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自觉与自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价值的改革发展经验。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坚持发展速度、改革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循序渐进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独立自主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等,都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认识基础上通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为人类发展贡献的重要智慧。

中国方案也预示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需要更丰富多样的文明支撑。中国方案不是排他的,而是合作的;不是照抄照搬的,而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有自己的文化载体,那就是中国话语体系。走自己的路,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必然要走出“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文艺复兴、言必称启蒙运动等对西方话语的简单、盲目模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新的话语体系来对中国自己的发展进行恰当表达。中国方案的很多内容只有通过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彰显其特色,才能为人所理解。比如,新发展理念、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是中国的,形式也是中国的,用中国话语体系才能更清晰准确地阐明其思想内涵。中国方案让人类文明话语体系增加了中国元素,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了解和认同,也使得中国话语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独特力量。

(选自程美东《中国方案的中国特色》,《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道路的探索和成就,在很多国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时愈发显现价值和贡献。
B.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的事实超越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
C.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目的一是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向世界证明中国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D.中国方案的诸多内容只有通过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彰显其特色,可见其具有排他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放眼国际发展形势,深入阐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价值。
B.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价值为立论前提,指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美好未来。
C.文章两次论及西方中心论,意在彰显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来之不易及其对人类共同发展的意义。
D.对于西方中心论,文章先交代了其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对其信奉的危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出现重大调整,一些国家遇到了困难,可以思考中国道路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B.中国坚持自身实践,不仅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而且将会续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C.优化和改进中国方案必须继续依靠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只有不断创造新的说法,才能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话语,让世界认识中国方案的真正价值。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南美大陆的巴西、阿根廷,非洲大地的摩洛哥、南非……汉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全球“汉语热”还在持续升温中。汉语究竟有多热?从一组数据和一个事例就能看得出来:截至2017年底,单是官方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就有525所,此外还有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些学院和课堂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而民间的语言培训机构则更是多不胜数。由此可见,“汉语热”绝对是名副其实。

“汉语热”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文化自信、大国担当和交流合作。全球“汉语热”其实皆因世界劲吹“中国风”,当中国的发展成就不断聚焦世界的目光,世界也就更渴望了解中国发展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期望能搭乘中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快车”,而语言恰恰就搭起了这样一座桥。

中国正在开启伟大的时代,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全球“汉语热”必定风头日劲、热度不减!

(摘编自高永维《全球“汉语热”为何越来越“热”?》,南方网2018年03月29日)

材料二

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

首先,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

其次,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一些从业人员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甚至文化传统。

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由于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是汉字识别和四声发音,需要耳濡目染,因此懂汉语的家政服务人员格外受欢迎,成为高级私教,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家政服务人员。为了保持不间断的汉语语言学习环境,这些家庭还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智能语音服务或其他支持中外互译的手机软件。

(摘编自魏万磊《海外“汉语热”背后的“中国热”》,《光明日报》2018年05月30日)

材料三

在人们看来,掌握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博大文化的重要方式,也将有效提升个人价值,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如今,学习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视为一项不错的投资。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增加一项重要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文章认为,如果想领先别人,就要先学习汉语。俄罗斯教育界人士也证实,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很多俄罗斯人认为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展望未来,可以想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基于此,如诗如画的方块字将走进更多国外课堂,用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将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中国的“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大!

(摘编自《全球兴起“汉语热”尽显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华龙网2018年07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大国担当精神以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
B.在海外从事国际贸易的中资企业中,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这往往影响着众多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热情。
C.由于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正在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以便让孩子通过掌握汉语而站在更好的起点。
D.放眼世界,更多的人将会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这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逐渐遍布全球,国外民间的语言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可知汉语正在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汉语热”持续升温。
B.中国发展迅速,成就非凡,举世瞩目,世界各国都渴望了解中国的文明机制和经济发展;而学习汉语恰恰能够搭起这样一座帮助交流合作的桥梁。
C.在国外,不仅是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海外中资企业中择业优势明显,即便是家政服务人员如果掌握了汉语,也会格外受欢迎,其收入也明显偏高。
D.由材料三可知,在英、美、俄罗斯等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掌握中文是一项重要技能,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利于就业及事业的发展。
6.从三则材料看,海外人士学习汉语有什么益处?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蒋子龙

倏忽,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30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

20世纪的70年代初,在天津市举办的一个文艺学习班上我结识了甄颖影。她身材高挑,眉目修长,脸上焕发着摄人心魄的清纯,漂亮得像一种文化,凝结了那个时代的美:军装、少女、率真、阳光。那个年代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突然变成“炮制大毒草的反面典型”,“兵的代表”甄颖影却公开表态看不出我的小说有什么大问题……她说得那样轻盈随意,一派单纯和善良,但这却并未给我帮上忙,反而给她自己惹了麻烦。这使我感激、感动和愧疚。以后我们便一直保持着联系。

她在唐山当兵,家却远在新疆,以后她每次回家或探亲归来,都以我的家作中转站落一下脚。颖影的父亲原是军事科学院的高级干部,1969年遭受迫害,被发配到新疆。颖影当年只有16岁,想去当兵。事情拖到第二年初,颖影更急迫地想自己出去闯。那天外面风沙很大,冷彻骨髓,她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又回来了,说是拿帽子和手套。母亲笑了,就你这么娇气,还能去当兵?颖影听了就将拿到手的帽子和手套重新甩到桌子上,返身又冲进风沙。她直接跑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张到北京的车票。一上车就是四天四夜,由于她没有钱买吃的东西,就一直饿到北京,看着别人都下车她却从座位上站不起来了。好心的列车员把她架下车,还扶着她在站台上溜达了一会儿,为她买了点吃的东西,她才慢慢地能够自己走路。出站后就去找父亲在京的一位老战友。很快她穿上了军装,到唐山255医院当了一名战士。

她在伙房做过饭,在病房做过护理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不够入伍年龄的新兵,却很快成了医院的名人。她富有灵性,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快被政治部发现,经常抽出去为医院撰写各类在那个时期不能不写的文章。逢年过节或部队发生重大事情,还要为医院编写文艺节目。这也正是她被选送到天津市参加文艺学习班的原因。她打篮球也相当不错,从科里打到医院,又代表医院到外地跟兄弟部队比赛……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却又有一种无邪的气质,她的生命仿佛是在自然地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芬芳。

直到她超期服役的第三个年头,接到家里电报,父亲病倒,希望她能回去一趟。

这是1976年的7月中旬,限令她归队的时间是7月29日。她7月27日回到唐山。

也就在颖影回到唐山的当天夜里,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

我像疯了一样在废墟上东撞一头,西撞一头,见人就打听,最后竟幸运地问到了跟颖影同宿舍的一名战友。她告诉我颖影因出血过多三天前已经死了……她还告诉我负责掩埋颖影的战士叫周黑子,以及他的部队番号。

天快黑了,我被周黑子领着来到颖影的坟前。这是一片盐碱滩的高埂,蒿草荒烟,四顾阒然。颖影的坟堆不大,没有任何标志。

盐碱滩上植物很少,远处倒有几墩红柳,柳梢上正顶着白色小花。我走过去折了一大把,口袋里还留着一个馒头,一并献在颖影的坟前。

颖影,这里很安静,不会再有人来打搅你了。只是对你来说,这儿太荒凉,太孤单了。相信我,我绝不会把你一个人丢在这荒滩上,我会选一个适当的时候把你送回你父母的身边,但不是眼下,眼下我没有这个能力,你的父母也未必会受得了……

汉沽盐场的工人作家崔椿蕃是我朋友,我敲开他家的门。第二天,老崔给我找出一块很厚实的长木板,怕墨水被雨水冲掉,特意又从别处借来白油漆,我用毛笔蘸着白漆写成了颖影的墓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甄颖影之墓。旁边再加上一行小字:1953~1976。供品除去那三张精致的鸡蛋饼,还有水果。老崔陪着我一人扛着一把铁锨,来到颖影的坟边,先给坟堆培土,把坟堆加大,做规矩。再将那块木牌竖在坟前,摆好供品。

这时,我站在颖影的坟前才可以说出那句话:“颖影,安息吧!”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甄颖影坟墓四周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荒芜、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难以言表的悲痛。
B.文章具体交代甄颖影回到唐山的时间,表明这是一个特殊时刻,世人难以忘记,作者更是永生难忘。
C.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思路清晰,语言质朴,寓深切的悼念之情于平淡的叙述之中。
D.文章详细叙述了作者整理甄颖影坟墓的过程,作者说甄颖影可以安息了,暗示作者的悲痛心情消解。
8.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甄颖影的形象特征。
9.文章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9-03-26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李芃,茂初,赵郡人也。解褐上邽主簿,三迁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严武为京兆尹,举为长安尉。李勉为江西观察使,署奏秘书郎。 时宣、饶二州人方清、陈庄聚众据山洞,西绝江路,劫商旅以为乱。芃乃请于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李勉然其计,以闻,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饶州之至德置池州焉,芃摄行州事,无几,乃兼侍御史。居无何,魏少游代勉为使,复署奏检校虞部员外郎,赐金紫,为都团练副使。顷之,摄江州刺史,州人赞之。丁母忧,免丧,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岁中,勉署芃兼亳州防御使,练达军事,兵备甚肃;又开陈、颍运路,以通漕挽。

德宗嗣位,授检校太常少卿、兼河阳三城镇遏使。抚劳备至,资廪善者,必先军士。间一年,为节度使路嗣恭之副,以东畿汜水等五县隶焉。时河南北连大兵,芃进收新乡、共城,遂围卫州。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叛将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引精骑五百夜降,芃内之。悦所谋不遂。兴元初,检校右仆射,无何,以疾固让罢归。芃将请告,谓所亲曰:“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厌兵革,然则天下城垒坚厚矣,戈铤铦利矣,以力胜之,则有得失,其可尽乎!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乃手疏乞罢。贞元元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一日,太子太保。

(选自《旧唐书·李芃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B.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C.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D.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关系的名字。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取字。
B.金紫,指金印紫绶。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借指高官显爵。
C.废朝,古丧仪制度,皇室的重要成员或者是名臣猛将去世,朝廷会停止朝会以示哀悼。
D.赠,是指古代朝廷为推恩死去的重臣,依其生前功绩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赠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芃仕途顺利,多次受人举荐。他从主簿做起,直至右仆射,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他先后得到严武、李勉等人的举荐,其中李勉多次举荐他。
B.李芃洞察形势,建议置州防守。方清等聚众作乱,截断长江航道,李芃请求在秋浦置州以打破贼人的计划,这一建议得到认可和称赞。
C.李芃精通军务,多次领兵出征。他的武器装备肃整,对士兵关心备至,天资禀赋好的人,一定优先提拔为军官。他多次率兵出征,攻打叛军。
D.李芃不恋权位,主张道德教化。到了晚年他以生病为由,上奏书要求辞去职务;面对自然灾害,他反对武力杀伐,主张以德教化天下,消除弊害。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
(2)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引精骑五百夜降,芃内之。
2020-04-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②崦:山。

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
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