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0-05-03 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理想之路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走了。2019年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驾鹤西去,享年102岁。从安静的图书馆到繁华的摩天大楼,从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古典雍容的苏州博物馆,这位穿越世纪的老人,建筑生涯长达70多年,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种”在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对他的“设计人生”,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他把东方的匠人精神、中国的诗意美学、西方的执拗风格完美融合到每一个作品中,向世人呈现了什么是最极致的设计。

10岁那年,贝聿铭离开故里,随父亲前往上海定居。彼时,上海作为远东的金融中心,正在兴建24层的摩天大楼——上海国际饭店。

幼小的他站在仍在施工的高楼下,看着高耸入云的百米大厦,耳边听到的,却是父亲在和旁人议论的“外国设计师”。

他心中不解,拉着父亲的手问道:“中国的大房子,为什么要外国人来修建?”

父亲语塞,半天没能给他一个答复。

自那时起,有些东西开始在贝聿铭的心里生根发芽,很多年后功成名就,贝聿铭坦言“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后来他看了一部名为《大学幽默》的电影,电影中描述的美国大学校园建筑和校园风情令他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越发浓厚,贝聿铭更加明确了“我要当一个建筑师”的理想。

20世纪30年代,仅有17岁,高中毕业的贝津铭赴美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开始了他创造美的建筑人生。

(二)创造令人震惊的美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美,是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至上追求。2006年10月6目,他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正式开馆,90岁的他亲呢地称它为“我最亲爱的小女儿”。

他迄今设计了70多件作品,其中文化建筑占到绝大部分,这些作品往往从选址之初就开始引发争议,但最后,贝聿铭总能以建筑之美让批评者收声。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老人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

与这些光荣纠缠在一起的,是业内外的争议,乃至抨击。在这方面,他是很有资本给年轻人上一课的。

“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脸皮要厚一点。”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建起铭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尽管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奖章,但是人们对这件作品的争论迄今未休。

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不止一次拿贝聿铭的设计“开涮”,比如国际刑警组织的侦探驾车请来符号学家兰登,配合调查卢浮宫凶杀案。车子经过卢浮宫,侦探问:“你喜欢我们的金字塔吗?”

兰登皱了被眉:“密特朗是个很大胆的人。”

其后,兰登与法希一同探访卢浮宫。兰登出于客气,敷衍了一句,“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法希则毫不客气地说,那是“巴黎脸上的一块疤”。

贝聿铭应密特朗之邀参与卢浮宫重建时,已经64岁。得知他要在卢浮宫外放上一座玻璃金字塔,法国人气昏了,指责这个建筑已经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它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的装置。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对贝聿铭的抨击进而演化成一场运动,贝聿铭回忆说,当时翻译都吓坏了,“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的答辩”。

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对所有设计方案都进行了论证,结果,“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的”。

年轻时候做过不少商业建筑的贝聿铭,功成名就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博物馆、音乐厅、名人堂这类文化建筑的设计上。

“我尤其喜欢年轻人来看我的博物馆,人越多我越开心,所以我常常到以前做过的博物馆溜达,看观众里面年轻人多不多,因为将来是他们的世界。”

苏州博物馆则有大隐隐于市的气度,贝聿能将馆址选在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设的和谐,损害古建筑群的完整任。

贝聿铭没理会这些指责,“这是设计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设计初衷。”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为博物馆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进,最终赢得了肯定,

年轻时做过不少先锋设计的他,晚年时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复古和传统的风格,他的解释是,“建筑不是服装,不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

但他也不愿意人们说他保守,“我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我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探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为达到最理想的设计风格,他宣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竞标。“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么就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

相关链接:

1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作品以公共建筑、文化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2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英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整合自徐梅《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和网络资料

1.下列有关传记内容的表述和理解,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贝聿铭成为建筑大师的原因是幼年时在远东金融中心上海了解到当时在建的摩天大楼——上海国际饭店是外国人设计的。
B.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种”在了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苏州博物馆。
C.贝聿铭一生设计的七十多件作品,往往在争议中开始,最终以贝氏的建筑之美让批评者们心服口服,无可挑剔。
D.贝肃铭早年有不少先锋设计,到了晚年,风格展现出复古和传统,但并不保守,他追寻的是古典和创新的统一。
2.下列对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的效果的美感。美是建筑师的至上追求。
B.评论并不重要,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对旁人的批评,建筑师要以厚脸皮来对待。
C.建筑设计时,不能赶时髦。如果一味按流行的风格设计,不流行了就只有拆掉。
D.敢于选择,敢于放弃,能够达到最理想的建筑设计风格展现出建筑师的实力。
E.建筑师不应给自己定位为古典派或现代派,应探索古典和创新结合的个人风格。
3.贝聿铭身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0-04-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只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夺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一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C.废园中有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内心的悲凉;“到处漏雨”则含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5.联系上下文,赏析划线句“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
6.文章多次写到园中的红花绿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20-04-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7. 孙玉亭是双水村的点子大王,下列事件中不是玉亭建议的一项是
A.抓纸蛋抽猪应对生猪交售任务B.孙少安砖窑的“点火仪式”
C.豁坝缓解本村旱情D.喝醋化解“鱼刺事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8. 作者路遥写的一部有关《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叫什么名字?
A.《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B.《惊心动魄的一幕》
C.《柳青的遗产》D.《早晨从中午开始》
2020-04-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9. 下面对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满银在上海时,面对“镜中人”忽然觉醒要回家好好过日子。
B.孙少平在大牙湾的采煤二区当班长的主要原因是他下井次数远超他人。
C.“炸山栏坝”工程的搬家中,最后令田福堂使尽浑身解数才说服的人是金老太太。
D.《平凡的世界》一书中,“黄原”这个城市,在现实中对应的是陕西省延安市。
2020-04-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对名著阅读的理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论语》一书中的核心思想,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阑述,从而明确定义了“仁”的概念。
B.《大卫·科波菲尔》始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在作者笔下,书中的人物用他们的习惯动作、姿势或用语等来表现他们的心理性格。
C.《家》中的除了描写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还全面的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其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
D.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环环紧扣,比如爱斯梅拉达在黑夜里被劫后意外获救,遭陷害后被送上刑场,被救入圣母院后险象环生,临刑前才母女相认。
2020-04-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1. 《平凡的世界》中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请以作品中的孙玉厚为例简要说明他的不平凡。
2020-05-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