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6-13 1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庄子理想中的自由境界为驰骋于天地之间无所待地逍遥游,实现的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刻意人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②无为首先是要摆脱世俗功名的诱惑与干扰,做到“无名”“无功”。“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因此,庄子愿做“曳尾于涂中”而不是庙堂之上的龟,拒绝了楚王的高官厚禄。庄子要摆脱的外在必然性主要是指人为加诸自身的异化的社会必然性,如权、势、尊、位等带来的逼压;对于一些非人力所为的生死、穷达,庄子的态度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西方学者斯宾诺莎、黑格尔、恩格斯等人强调的自由与必然统一的观点,与庄子的安命思想有契合之处。

③无为还在于破除内外、荣辱之别的执念,做到“无己”,与自然万物达成统一。“无己”不是说消解自我,而是要进行精神与人格的修炼,通过“坐忘”使自我回归自身,成为本真之我。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实现“道”,同时也是走向自由之路的必要修行,如“能外天下”,超越入仕、为官、掌权等外在声名的执念;“能外物”,超越是非、物我、成毁等与自我相对立甚至相对抗的外在物,直至看淡生死,逐渐回归齐万物、与万物为一的人自身。只有实现“大同而无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大道相通为一体,才能实现逍遥游。

④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妄为即是不把自身的意志强加于人之外的自然万物,不违背自然本性去干预自然生命的生长。如不要追赶或抓捕“泽雉”。鸟的自然本性,“宜栖之森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而不是被人限制于鸟笼中腾挪跳跃,玩耍喂养。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比人为的干预自然更有利于自然万物按其本性自在存在与发展。因为本性皆禀于自然,故而不应人为去校正万物,去毁灭天然。如果人受“成心”的蒙蔽,错误地理解人与自我、他人、自然的关系,就会把物当成外在于自身的工具加以利用,以己之意干涉、主宰外在事物,就会违背自然本性对自然物强行改造,带来严重的后果,“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⑤然而,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利用自然万物。但这一过程需要约束自身的意志,要顺应自然,按照物的本性去利用自然万物。《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即是向我们展示如何顺应自然之道去利用自然万物的例子。从动物解放的角度看,对牛的肢解有些残忍,但如成玄英对庖丁解牛的解读,如果不得不用某物时,应该尽量按其本性和规律而用,尽量减少对物造成的伤害:“依天然之腠理,终不横截以伤牛。”

⑥“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人对自然的无为而不为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互不伤害,人与自然天地并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主人以自身意志去控制和奴役奴隶的方式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关系亦然,只有不以自身意志占用、主宰自然万物,而是让自然万物自在存在,人类才能获得与自然和谐的自由。

(摘编自黄翠新《论庄子自由思想的生态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为,是不刻意人为,是顺应、合乎自然,是达到庄子理想中自由境界的方式。
B.庄子面对权、势、尊、位、生死、穷达的态度与黑格尔等人的观点相契合。
C.实现“道”表现为超越声名执念、外在物,看淡生死,逐渐回归物我齐一的人自身。
D.人类不得不利用自然万物时,应尽量按其本性和规律来用,减少造成的伤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庄子理想中自由境界的实现方式“无为”展开论说,论述了无为思想的生态意蕴。
B.文章从“无名、无功”与“无己”两方面论证了如何做到“无为”,并指出“无为”不是“不为”,体现了论辩的严谨性。
C.文章举庖丁解牛的例子向我们展示如何去利用自然万物,做到于人无伤,实现“养生”。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 ,是为下文的论证张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顺应自然更利于万物自在存在与发展,所以人应“绝圣弃智”, 听命于自然。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与庄子“无功”的主张一致。
C.以庄子的观点来看,驯养动物来表演杂技,培育转基因作物,“基因编辑婴儿”均属“妄为”之举。
D.黑格尔指出的主人与奴隶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与文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相一致。
2020-06-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设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这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当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的前景随之黯淡。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域之外创造出来的,但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正如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摘编自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材料二

   

上图中实曲线就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生产率前沿曲线,它描绘了产业在现有市场即红海中的战略边界。一个组织的市场竞争战略,或称红海战略,要成功,就必须在价值和成本间作出选择:要么在价值上取胜,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点1),要么以低成本领先(点2);但不可能两者兼得。

(摘编自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2》)

材料三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迎来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敏锐的商家们惊喜地发现,一片新的财富蓝海正在形成。

许多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点,全力搭上垃圾分类的“顺风车”。支付宝、微信在7月1日之前就已经相继推出了各种“垃圾分类”小程序,企图抢占这一风口的第一波流量。

其中,支付宝还在“城市服务”中开辟了“垃圾分类回收”专栏——易代扔,服务内容包括家电数码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大件付费回收等上门回收服务。而拼多多则是在销售上做功夫:对分类垃圾桶进行补贴销售,成绩不俗。

除了上门服务,智能垃圾回收柜赛道竞争也十分激烈,最近已经濒临破产的“小黄狗”也因为垃圾分类又火了一把。

作为一家环保企业的创始人,徐鹏正在筹划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的业务。“我们的项目是将社区、医院、大学、政府机关、产业园区的垃圾变废为宝。我们会将餐巾纸、筷子、外卖盒、尿不湿、纺织物品进行自动分解,如此一来,一吨的垃圾我们可以减量80%-92%。如果是厨余垃圾,我们会将其做成有机肥料,一吨的厨余垃圾大概可以产出100~200公斤的有机肥料。”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纷纷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来跑马圈地。这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设有各种可回收资源的投入口,包括纸类、纺织物、饮料瓶、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类别。

按照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北京、天津等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

(摘编自钱培坚《垃圾分类,能否分出一片财富蓝海?》)

4.下列不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是(     
A.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行业。B.行业前景是模糊不确定的。
C.创造和攫取大的市场份额。D.同行很少且没有明显竞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红海中,企业在同样的规则下,竞争已有的市场空间。企业在价值和成本之间权衡取舍。要想追求“差异化”,成本必然增加。
B.企业大部分时间面临的是红海。企业可能随时从红海走向蓝海,但即便跨人蓝海,随着跟随者的集聚增多,蓝海也将很快变成红海。
C.垃圾分类小程序的风行和徐鹏正在筹划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业务都说明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主要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
D.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等环节中,都可能潜藏有大市场,企业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现真正的蓝海。
6.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存在蓝海市场的依据。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古风标大雁塔

陈世旭

很多次路过西安,很多印象模糊了,唯有大雁塔,始终清晰。

没有送行的人群,只有灞桥杨柳依依,山川庄严温柔。所有成就一个世俗文人传世名声的故事,都始于那一次的悄然离去。

身后是喧嚣暂歇的皇都,面前是无尽的长路,无可预知的前途,只有星星在黑暗的天空格外明亮。一个孤独的旅人,为直探原典,前往天竺,投身塞外大荒,风节凛凛走向接踵来临的凶险和苦难。怀抱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行愿,委命求法以惠利苍生。

月黑与风高,火焰与雪水,美酒与膏粱,香艳与温柔,与一个执着的行者无干。昼伏夜行,袈裟掠过长云的黯淡。那一抹衣袂的飘忽,不屈不挠,越五烽,渡流沙,渐行渐远。

三年跋涉,五万里孤征,抵达天竺。又五年,遍游全印众国,遍学大小乘各种学说,究竟各派理论分歧,通晓经、律、论三藏。返回那烂陀寺时,被奉为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曲女城佛学辩论,十八国王、三千大小乘学者、外道两千人,论主玄奘,立“真唯识量”。任人问难,无人能破。一时名震五印,万人景仰。英国史学家史密斯说:“无论怎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雁塔握云,俯视三千世界。站在高高的楼头,我瞩望在季节嬗变中的飞雁。塔上的铜铃,在微风吹拂中日夜摇响。慈悲凝固成亘古,净化了世俗的心灵。在西安这个清凉的早上,霞光灿烂,你微笑着向我走来。

那一年,缁衣芒鞋的圣者,携着巨量的梵策和佛经,以及无上崇高的国际声誉,风尘仆仆,筚路蓝缕,踩着离去的脚印,回到出发的中土。

十八年的盛衰荣枯中,故土在热切地等待远行赤子的归来,等待一颗历经千劫百难不死的灵魂。

而对于玄奘,西天归来的终点不过是另一个起点。

圣者注视的永远是前方的路途: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依旧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千山万水;而从一个心灵抵达无数心灵,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道路。

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慈恩寺建成,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首任住持方丈,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开始了更为宏伟壮丽的译经和创立佛教宗派工程。历时两年,主持督造大雁塔,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舍利、贝叶经及金银佛像。

皇皇大唐,万邦来朝。

外国商贾、使团、参习佛教的留学僧,纷至沓来。

慈恩寺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慈恩寺是当时世界佛教最高的学府,最高的学术领袖是唐玄奘。

两度断然拒绝帝诏,拒绝位高权重的仕途,唯愿“毕身行道”,“守戒缁门,阐扬遗法”。

信誓旦旦,源自山川大地一般的自信。

年近半百的玄奘埋首青灯黄卷,把余生的心血和智慧全部付与译经。寻常人消磨的无数日子,三藏法师种下了荫庇众生的参天大树:

经论 75 部,每卷计万言,总计 1335 卷,占整个唐代译经半数以上,是另三大翻译家译经的一倍多。尤以质量远超前人,是译经史杰出典范。《大般若经》,卷帙浩繁,梵本计二十万颂。600 卷的巨著,玄奘不删一字。

《大唐西域记》,12 卷。记述所亲历 110 个及得之传闻的 28 个城邦、地区、国家的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曾经一片漆黑”的印度历史的天空。一千三百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手持英译《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据此发掘出了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

开创大乘佛教法相宗。依楞伽、阿毗达摩、华严、解深密、菩萨藏等六经,及瑜伽、摄大乘,译成唯识论十卷,此宗乃立。予中国哲学史以深远影响。

凡此种种,给世界文化史留下无可忽略的辉煌篇章。他无可争议地歆享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和平使者的世界之誉。

唐麟德元年(公元 664 年)二月五日,玄奘自量将尽,嘱托后事,夜半圆寂。

朝野数万人众送葬,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

这是玄奘东归第十九年。

或许这是世界的尽头,你一个人的星空,你一个人的巅峰。而我有幸感受这来自永恒时空凝聚的巨大的,渺小的,深邃的,闪亮的,沉郁的,清晰或迷茫的一切,仰望“千古一人”。

丈量生命价值的不是时间。回首处,莫道西风独自凉。听着咒语我看到你的方向,念着箴言我闻到你的焚香。你不曾远离,只不过在另一个轮回修行。在你盘腿坐过的地方,依旧有灵魂的吟唱,蓝天下的道路洁白而宁静。此刻,我以虔诚的膜拜,站在你的面前。心中漫过永久的柔情,融化是全部的语言。

古都缄默,雁塔肃然。渺渺香烟,弥漫来来往往的因缘。天地间传之久远的,是黄钟大吕的声音。

无论一人,一族,一国,千里万里的路程,始于坚韧不拔的跬步。而大雁塔,是历史留下的一个永远的精神路标。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首句,再现了玄奘从长安出发的静谧、庄严情景,“没有”和“只有”二者对举,意在突出人的无情和草木山川的多情。
B.文中引用史密斯的话来表明玄奘对后世学者研究中世纪印度的历史的重要性,与后文说他“照亮了‘曾经一片漆黑’的印度历史的天空”相照应。
C.“雁塔握云,俯视三千世界”一句虚实结合,既实写大雁塔巍然矗立、高接云天,又以塔喻人,隐喻了玄奘高大的形象和悲悯的情怀。
D.本文以时间为序,串起了玄奘的大半生:历时十八载,跋涉五万余里,西行求法,通晓三藏,取经归来,潜心译经,阐扬佛法。结尾深化主题。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月黑与风高,火焰与雪水,美酒与膏粱,香艳与温柔,与一个执着的行者无干。
(2)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依旧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千山万水;而从一个心灵抵达无数心灵,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道路。
9.为什么说大雁塔是一个永远的精神路标?它对当下及未来有哪些有益的指引?
2020-06-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神宗即位,居正为首辅。居正为政,以尊主权、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馀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边境晏然,故世称居正知人。居正持法严。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者举,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贷。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不可谓非干济才。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释:①俺答:俺答汗(1507-1582 年)孛儿只斤氏,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领。
10.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吏职 课:考核
②居正用其子 擢:提拔
③请其死 贷:给予
④俺答款塞款塞: 叩塞门,指外族前来入侵
⑤边境晏然晏然:安宁;安定
⑥请帝置隅时省览 坐:通“座”,座位
⑦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布施 赉:赏赐
⑧有所贷 蠲:免除
⑨起衰振隳:毁坏
A.①③④⑧B.②⑤⑥⑦C.②③⑦⑨D.①④⑤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辅即“内阁首辅”,在明代,是首席大学士的习称,主持内阁大政。首辅拥有相对特殊的职权和地位。
B.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文中指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C.六宫本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以六宫代指皇后,唐代不再专指皇后,而是泛指后妃,明清演变为东西六宫。
D.赞,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常常放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作为一种文体,表达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赞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居正做事果敢,同时讲究计谋。黔国公多次犯法,张居正提拔了黔国公的儿子,并派他前去将黔国公逮捕归案。
B.张居正改革陈规,方法行之有效。他采纳漕臣建议,规定每年十月漕运,次年年初完成,避开春季水患,使国家粮仓充盈。
C.张居正加强吏治,执法严格有力。制定法律考核官吏,规定公卿群吏不得乘坐驿车,对隐瞒盗贼的官吏严惩不贷。
D.张居正主张节制,要求皇上垂范。他根据户部账目陈述意见,让皇上知道入不敷出的情况,请求皇上时刻注意节约用度。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2020-06-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注释:高唐是台观名。霖:甘雨,相传殷高宗任命傅说为相时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 “那有碍”和“岂虚心”表现了云的缥缈不定、桀骜不驯,“出处”一句,则表明诗人出身高贵。
B.颔联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用“深”和“阔”表现云的悠游无阻滞,动作拟人化,生动简明。
C.颈联用了“鸟”和“猿”两个意象,从多层面立体的视角展示云的万千姿态和丰富的情趣。
D.尾联与李白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旨趣上有相同之处。
15.诗人写“云”有何用意?另举一例,说说“云”这一意象的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内涵。
2020-06-13更新 | 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