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语文试题
重庆 高二 学业考试 2020-06-30 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15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15块钱,再换成3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他在无声地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3个罐装啤酒瓶,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3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家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淡淡发笑、余钱换酒这两个细节写出了“我”面对创业失败的坦然平静,表现了“我” 旷达潇洒的性格特征。
B.“我”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是因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也因为老人丝毫没有打扰我。
C.老人与“我”素昧平生,却在雪夜中默默陪伴,让“我”感受到人间温情,产生了自我救赎的力量。
D.文末“我”拨通母亲的电话这一细节,表明“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突显了家是心灵港湾的主题。
2.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环境的描写极富主观色彩,很好地衬托出了人物的心理,也奠定了全篇伤感消沉的情感基调。
B.小说叙事别具匠心,大量篇幅都在讲述“我”的故事,同时,通过“我”的转变也突显了老人的形象。
C.小说善用对比手法,有“我”前后心理的对比,有“我”与老人的对比,还有老人的境遇与生活态度的对比。
D.小说以描写风雪始,以描写风雪终,以“我”不给父母打电话始,以拨通母亲的电话终,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请根据故事情节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中“我”对老人的身份做了种种猜测,这个情节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何作用?
2020-06-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 遗:送
B.欲勿予,即秦兵之来 患:担心
C.秦王恐其破璧,乃谢 辞:告辞
D.相如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度:估计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请指示王/
B.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请指示王/
C.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请指示王/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请指示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布制的衣服,古代未做官的读书人专用服装,也用来称未做官的读书人。
B.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戒其嗜欲,以表达虔诚庄敬之意。
C.有司,主管某方面事务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D.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由九名礼宾人员,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顾全大局,敢于担当。在赵国君臣为是否予秦璧左右不定,并为出使人选犯 难时,他毛遂自荐,担起了出使强秦的使命。
B.蔺相如心思细密,应对机敏。他通过秦王得到和氏璧后的言行,看出了秦王的意图, 于是巧施计策,从秦王手中拿回了和氏璧。
C.蔺相如能言善辩,胆识过人。他义正词严,当场揭穿秦王的用意,并表达了与璧俱 碎的决心,让秦王有所忌惮,不敢强行夺璧。
D.蔺相如忠心报国,不惧危难。为完璧归赵,他让随从乔装成平民,带着和氏璧从小 路回到赵国,完全不顾自己会陷于危险之境。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020-06-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上阕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 借代B.夸张 比喻
C.比喻 借代D.夸张 排比
11.词中用周瑜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06-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20-06-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