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一 期末 2020-07-28 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②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③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拿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④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⑤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⑥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D.在一个词牌里,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单数的句式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再着重从写作时的各种原因方面分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上的差别时,主要谈了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是单式停顿,例如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变化少。
D.乐府先有歌词后配乐曲,它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不完全自由的,因为它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摘自张晗胡载《冠状病毒“这一家子”》)

材料二

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毒从何而来,但是病毒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病毒与生物的军备竞赛也一直是演化的最强推手,病毒还打破了生殖隔离的壁障,让基因得以在不同的生物中流动。病毒的理想状态是既不引起太严重的症状——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毕竟要生存,抢资源的时候该下的狠手还是得下。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病毒最终会与宿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说人类与能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就属于此。但是病毒会变异,有些变异会导致病毒的宿主改变。病毒与新的宿主没有长期磨合的默契,就会出现“下手没轻没重”的问题,其中有些下手特别重的就会给宿主带来致命疾病。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唯独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毒从哪里来》)

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病毒、SARS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戚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毒繁殖。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摘自胡慧祯《蝙蝠采访记》)

4.下列对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冠状病毒1937年首次在家禽体内被分离出来,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
B.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C.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D.冠状病毒通过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人体的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并繁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材料一还使用了作解释、打比方等,使得被说明的对象特征非常鲜明。
B.病毒并不是只会带来疾疫的灾星,它刺激生物进行选择进化,还能让基因在不同生物间流动,在生物的长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2019-2020年流感季,北美地区流感大爆发,报道有2000万人患了流感,1.4万余人死亡,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D.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是蝙蝠虽携带大量可怕病毒却基本不发病的重要原因。
6.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品

非花非雾

中原军阀张帅的长子,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己的人是谁。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更奇的是她的聪明。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我身若转蓬,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敌意已冲淡几分。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其实,程长史早抑郁于心,病体难支了。他的后期作品,皆素素捉刀。这画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她在画里加了皴擦变化,花瓣丝丝纹理尽现。梅花百朵,每朵都在另一张纸上反复推敲、修改。第五十一朵藏在粗枝暗处,色稍浓。当时画完此花,一个闪失,晕染的“大白云”脱手落在花上,无意中以一朵“点画”之梅,盖了“勾画”之梅,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

雪如观素素对画若有所思,便以此画为题,细述细评,如亲历亲见素素当日作画一般。及说到长史为生计卖此画时,珠泪盈眶,感同身受。素素叹世间有知音如斯,心下暗服。便展纸调色勾画那朵双影梅花,暗传“梅中梅”绝技。雪如震惊,握素素手,想邀到别室一叙。几名画家拦住,请雪如也画一幅,实际是想让二女一较高低。雪如便摹仿程长史前期亲作,却得其神而超其韵。雪如心里是欲以不似求败。不料别辟蹊径,一扫程派梅花的萧瑟清冷,一片生机与活力勃勃欲出。

素素击案赞叹,父亲一生突破不了的清寒,被雪如一时冲开。众画家皆以程派画风又攀新高称贺。素素双目含泪,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向众人宣称受人之托,转交程氏后人。雪如见物,如获至宝,望定素素。二女四目相对,顷刻已交流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重托与承诺。

张将军拉素素至侧门,急切地问:“你不怕百年后,名载风尘吗?”

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此女奇才,旷世难逢。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她竟自行研摹、承继至此。我当代父谢她,代己谢她。一己虚名何足惜?”

将军仰天而笑,大赞:“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

素素随张将军转战南北,不再画梅,只描草木虫鱼小品。他们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张将军便携其玉手,爱由心生:“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

素素多次拍卖画作,赈灾民、兴义学。日寇进犯中原,素素散尽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素素怕辱没门楣而隐姓埋名,雪如为扬名立万而冒名顶替。雪如细评《梅花迎春》感同身受,素素暗服“高山流水”引为知己。
B.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民国时期,主要原因是那个动荡的时代,世事的镜子更能映射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
C.“素素”和“程雪如”这两个名字,既切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品性,颇具匠心,深得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命名之趣。
D.《梅品》虽然故事平淡,几无情节,叙述上却有条不紊,伏笔、照应、言情、状物、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请结合小说概括分析素素的形象特点。
9.请简要分析张将军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0-07-26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       竟:从头至尾
B.以,事得已                      故:缘故
C.梁以此                         奇:认为特别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封                                
B.梁此奇籍不及召下兵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独籍知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2020-07-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句的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的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浑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15.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氓》中“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决绝而刚烈的性格特点。
2020-07-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