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广东 高三 学业考试 2020-09-20 7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治裁B.琉璃
C.轻歌慢舞D.惊涛骸浪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花袅娜地开着,如一个(pīng)婷的少女。
B.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但这些顾客大抵没有这样阔(cuō)。
D.我是你(cù)新的理想,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他的一生,不断地与奇迹相遇。这双眼见证过越王勾践剑出鞘时的锋芒,两千年一遇绝无仅有(  )这只手温柔地拂去了云梦秦简的尘埃,澄清了历史,将真相揭开!
A.句号B.分号
C.叹号D.逗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日渐流行的“共享自习室”,舆论________颇多,莫衷一是。看好者认为,“图书馆位置难抢”“家里学习太懒散没有氛围”,而置身写字楼的“共享自习室”,能够________教育公共资源短缺,将成为城市白领或学生的新________。
A.争执 缓和 抉择B.争议 缓解 选择
C.争执 缓解 选择D.争议 缓和 抉择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B.《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法,它不能超越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条约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法律依据。
C.朋友曾经送过他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便对华而不实的菜式表示了嗤之以鼻的不屑。
D.“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为一种“廉价礼品”。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A.①顶真 ②排比 ③互文B.①顶真 ②拟人 ③反复
C.①对比 ②拟人 ③互文D.①对比 ②排比 ③反复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       。而文艺心理学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
①同时,它们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②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
③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普通心理学。
④从研究方法看,普遍心理学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⑤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
A.③①⑤②④B.③⑤④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②③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时光如梭,转眼高中毕业已一年有余。①今天,我登门造访。一则受家父嘱托,②前来表达感恩之情;③二则您敬赠给我的佳作,已经拜读完毕,④前来请教。不想老师您不在家中,⑤特留下此便条,望知悉

学生:张华

9月19日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②⑤D.②③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那天,全家去酒店吃团年饭。饭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要劝阻爸爸的酒驾行为。

10.下列告示,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11.在上题的劝说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
(      )不恰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9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B.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C.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D.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13.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
B.南潇湘                    此乐何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杰然大观
D.感极悲者矣             鸣之不能通其意
14.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段“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B.甲段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包括高尚的政治抱负。
C.乙段中“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与甲段中所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所写之境界相同。
D.乙段作者认为:在三大名楼中,黄鹤楼的景色最为雄伟壮观。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6.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1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却又极其坦然地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从史实去考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先民的“本源文化”,然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这些观念,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如甘肃各地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有关。伏羲、女娲在民间艺术中是以葫芦中的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出现,这与本源艺术的葫芦瓶造型惊人地暗合。

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一部分民间的工匠被吸收去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非民间艺术,即所谓的“上层艺术”。这些非民间艺术品除了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外,大部分在内容与造型上,离民间的思想形态不远,而仍具有民间艺术那种朴厚、阳刚的风格。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西汉初期和东汉晚期的一部分画像石刻等。

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一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另一批工匠仍留在民间。但这两类工匠的作品风格已开始有明显的分野。由民间工匠派生出来的百工,渐渐走专业化的道路;作品也由群体制作而变为细致的分工,由此派生出的个性艺术,促成了专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专业艺术家的诞生,使作者及其作品被列入史册,顾恺之、吴道子、杨惠之等即为代表。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只要作者认为美,便都合情合理,却不必符合科学之理。民间艺术的意念不是沿袭本源艺术的阴阳哲学、生殖繁衍观念,就是结合民俗习尚的祈福消灾、趋吉辟邪思想。因此,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从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当然,民间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限,民间艺术不可能像上层艺术那样事事讲求精细。但工多艺熟,以瓷绘为例,经过大量一实践之后,便发展出一个富于韵味、以少胜多的大写意系统。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主要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合配搭的。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因此,原色是民间艺术的基调,但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间艺人会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和生存功利上的追求。例如喜事的民艺品尚红,丧事的尚白。此外就是个别作者的主观用色,那就更自由、更意念化了。

(摘编自杨先让《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虽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源自于先民创造的“本源文化”。
B.民间艺术中的伏羲、女娲是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观念。
C.民间艺术不考虑符合科学之理,这直接导致了那些民间工匠难以走专业化的道路。
D.民间艺人在其艺术作品中运用色彩很大程度上受到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主要从民间艺术的主题、分化、造型、色彩运用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B.文章在论证民间艺术的分化时,将“上层艺术”和“民间艺术”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C.文章用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事例论证了上层艺术与民间艺术在内容、造型上的区别。
D.文章在阐述中国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时,从两个部分进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分化,但始终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
B.由于作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专业艺术家地位得以提升,从而出现了个性化艺术。
C.受物质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民间艺术难以取得像上层艺术那样的巨大的艺术成就。
D.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往往都只喜爱红色与白色这两种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有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B.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C.“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D.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23.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请问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24.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做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2016-11-18更新 | 367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广东茂名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篇名句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形选择题
20.94字音选择题
30.65标点符号选择题
4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5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7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80.85连贯选择题
90.65得体  谦敬误用选择题
10-110.65简明  得体选择+表达
二、文言文阅读
12-150.65《岳阳楼记》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6-17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80.94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9-21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22-240.65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句子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六、作文
250.1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