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0-17 5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和包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重要的思想,那些在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几乎没有稍稍深入地阅读,他们长期以来依赖和接受的所谓“思想”,不过是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报、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就是这些构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资源。虽然这其中也可能包含和掺杂了一些重要观念,如古老传统中的先哲思想之类,但大致都是多次转手之物,是凌乱的或被他人改造过的、与种种世俗见解搅拌和嫁接在一起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影响所谓的“思想”的形成,左右日常生活观念。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艺术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时事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人的力量来自思想。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最起码的阅读,否则就不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长、思想之多,难免将自己封闭在平庸的见识中,求知者的痛苦来自交流的障碍,比如不能阅读其他民族的思想原著,或不能顺畅无碍地接受中国古典。有些译作的确难懂,只好勉强吞咽,许多思想家的原作是平易流畅的,经过译者翻译就变得疙疙瘩瘩了。

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是我们的权利,获得这样的权利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语言的条件,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译事发达的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程颢、朱熹、王阳明、这些古代哲人的著作虽然难懂,好在都有译文,这些重要的思想家说过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当然应该知道,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自认为有了深刻的发展,却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他人就已经说过了。国外的思想家,康德、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达尔文,世界上的几大宗教等,其阅读意义与中国先哲相同。总之争取机会跟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思想对话,哪怕是浅浅的理解,都是极其有益的事情。我们不会容忍自己的茫然无知,形同懵懂,不知道我们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么多了不起的见解和发现。

思想和知识与艺术理解紧密相连,比如谈到西方文学,有人读得很熟,开口即可历数其中的情节人物,但听起来总有点“隔”,总让人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因为读者对基督教、天主教知识并没有入门,而西方文学大都滋生于基督教、天主教的文化土壤上,哪怕是反对这些宗教的人也同样如此,有人曾发出感慨:过去读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觉得一切都懂了,后来深入接触过基督教,回头再看他们的著作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方便,简直就是豁然开朗。这是因为真正的理解还要从文化开始。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反省,问自己是否闭塞和懒惰,是否错过了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检点下来,我们会发现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它们几乎无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狭隘的认识,即便是转引于思想家的,也往往没能真正地全面地传达出思想家的本意。就精神层面而讲,我们极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之中,并以此构造其个人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的思想来源。思想环境一旦破坏了,也就意味着长期处于低微的精神水准之下。

(摘编自张炜《海边兔子有所思》)

材料二: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强调沉浸与共鸣,所谓“走进去”,却不大强调对话与反思,即“走出来”。譬如“共鸣”,即感觉上的契合或者情感上的投合,我们常将其看做是阅读体验的巅峰状态;但其实,“共鸣”仅仅意味着文本切中了我们已有的某种体验与认知,却不能由此证明文本意义或自我理解的合理性。倘若文本的某个缺陷正好契合了读者的心理或认知偏差,“共鸣”岂不造成了对文本和读者的双重遮蔽?如果沉浸在这种消极的共鸣之中而不能“走出来”,“共鸣”恰恰成了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共鸣”主要是感觉与情感层面的反应,只有从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反思,才能进一步走向文本的思辨或者自我的批判。

如果说,面对普通读物,读者的理性尚能保持一定程度的“不安”,那么,在整本书阅读中,面对经典、名著等文本的强大势能,读者更容易放弃自我的思考与判断,解除思想的武装,自觉地追寻与这些宏大文本的共鸣。缺乏对话与批判的习惯,这是经典阅读中的普遍的“惯性”。笔者曾批评某些学者阅读《论语》的逻辑:孔子总是对的,如果错了,一定是我理解错了。说到底,这个逻辑依然是神化与圣化的逻辑。在这种主体缺席的阅读中,多一个读者,无非多一个粉丝;而在思辨与对话中,经典虽不因我而存在,却因我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多一个读者,就多了一种意义。

(摘编自余党绪《以“三个转化”推动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最基本的“思想”资源只是来源于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几乎没有稍稍深入地阅读。
B.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译事发达的时代,它便利了我们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但也让我们易于重复几千年前他人就已经说过的话。
C.我们极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之中,并以此构造其个人的思想基础。
D.在整本书阅读中,读者更容易放弃自我的思考与判断,解除思想的武装,自觉地追寻与这些宏大文本的共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如果今天想要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托尔斯泰作品达到豁然开朗的程度,就应该去试着了解基督教、天主教的文化。
B.一些见解几乎无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狭隘的认识,故转引于思想家的,不可避免造成意蕴流失。
C.读者的理性极其有限,面对普通读物尚可保持,然面对经典、名著等文本的强大势能,这些理性旋即荡然无存。
D.《论语》等经典的所谓“忠实拥趸”奉行唯经典马首是瞻的神化与圣化的逻辑,他们于经典而言毫无存在价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思辨与对话”阅读的一项是(       
A.阅读《平凡的世界》时,以书中的某一人物的身份,给书中的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
B.研读、比照祥林嫂、四婶、柳妈等女性,同步借鉴鲁迅其他小说,探究《祝福》中的女性诉求。
C.阅读《阿Q正传》时,梳理出阿Q的生活轨迹,并将其一言一行均与“精神胜利法”相匹配。
D.探讨《红岩》显现出的文化现象,对小说人物进行“时代改造”,开展“我为英雄‘加段戏’”写作实践。
4.梳理材料一,指出真正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的方法有哪些。
5.请综合材料一、二内容,谈谈主体不缺席的阅读有哪些特征和表现。
2020-10-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森林中的绅士

   

据说北美洲的森林中有一种“得天独厚”的野兽,这就是豪猪,这是“森林中的绅士”!

这是在头部,背部,尾巴上,都长着钢针似的刺毛的四足兽,所谓绅士相处,应如豪猪与豪猪,中间保持相当的距离,就因为太靠近了彼此都没有好处。不过豪猪的刺还是有形的,绅士之刺则无形,有形则长短有定,要保持相当的距离总比无形者好办些,而这也是摹仿豪猪的绅士们“青出于蓝”的地方。

但豪猪的“绅士风度”之可贵,尚不在那一身的钢针似的刺毛。它是矮胖胖的,一张方正而持重的面孔,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它不喜群居的生活,但也并非完全孤独,由此可见它在“待人接物”上多么有分寸。

若非万不得已,它决不旅行,整年整季,它的活动范围不出三四里地。一连几星期,它只在三四棵树上爬来爬去;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它也不怕跌落水里去,它全身的二万刺毛都是中空的,它好比穿了件救生衣,一到水里,自会浮起来的。

而这些空心针似的刺毛又是绝妙的自卫武器,别的野兽身上要是刺进了几十枚这样的空心针,当然会有性命之忧,因为这些空心针是角质的,刺进了温湿的肌肉,立刻就会发胀,而且针上又遍布了倒钩,倒钩也跟着胀大,倒钩的斜度会使得那针愈陷愈深。因此,遇到外来的攻击时,豪猪的战术是等在那里“挨打”,让敌人自己碰伤,知难而退。因为它那些刺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落,而又因其尖利非凡,故一碰之下未有不刺进皮肉的。

然而具有这样头等的自卫武器的它,却有老大的弱点:肚皮底下没刺毛,这是不设防地带,小小的老鼠只要能够设法钻到豪猪的肚皮底下,就是胜利者了。但尤其脆弱者,是豪猪的鼻子。一根棍子在这鼻尖上轻轻敲一下,就是致命的。这些弱点,豪猪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所以遇到敌人的时候,它就把脑袋塞在一根木头下面,这样先保护好它那脆弱的鼻子,然后四脚收拢,平伏地面,掩蔽它那不设防的腹部,末了,就耸起浑身的刺毛,摆好了“挨打”的姿势。当然,它还有一根不太长然而也还强壮有力的尾巴(和它身长比较,约为五与一之比),真是一根狼牙棒,它可以左右挥动,敌人要是挨着一下,大概受不住;可是这根尾巴的挥动因为缺乏一双眼睛来指示目标,也只是守势防御而已。

敌人也许很狡猾,并不进攻,却悄悄地守在旁边静候机会,那时候,豪猪不能不改变战术了。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烈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这真是典型的绅士式的“镇静”。的的确确,它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的。但正像我们的可敬的绅士们尽管“得天独厚”,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一样,豪猪也喜欢这调门。好好地它会忽然发出了声音摇曳而凄凉的哀号,单听那声音,你以为这位“森林中的绅士”一定是碰到绝大的危险,性命就在顷刻间了;然而不然。它这时安安逸逸坐在树梢上,方正而持重的脸部照常一点表情也没有,可是它独自在哀啼,往往持续至一小时之久,它这样无病而呻吟是玩玩的。

据说向来盛产豪猪的安地郎达克山脉,现在也很少看见豪猪了,以至美国地方政府不得不用法令来保护它了。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之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

我不打算在这里来下结论,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1945年5月21日。

上杂谈一则,昨日从一堆旧信件中检(捡)了出来。看篇末所记年月日,方才想起写这一则时的心情,惘然若有所失。当时写完以后何以又搁起来的原因,可再也追忆不得了。重读一过,觉得也还可以发表一下,姑以付《新文学》。

1945年10月14日记于无阳光室,重庆。

(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豪猪“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和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豪猪的“绅士”风度。
B.豪猪不得不改变的“战术”无非就是拼命低着头,倒退着走,依然以被迫进攻为主,安全后即安逸起来。
C.豪猪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仍免不了渐有绝种之忧,文章以多个设问意在引导读者走向深层寓意。
D.附记里作者坦言“惘然若有所失”,并落款“记于无阳光室,重庆”,影射“绅士们”世界的命运。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巧妙运用略显古典色彩的词语表达形式,如“长短有定”“殊堪钦佩”“尊躯”,穿插在文中显得轻松诙谐。
B.“挨打”“背进”“镇静”“得天独厚”在文中都加了引号,用意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反语”成分。
C.文章从杀伤力效果和战术两方面展示豪猪刺毛功能,和后文“老大的弱点”“渐有绝种之忧”形成鲜明对比。
D.文章主要写豪猪习性,顺带提及绅士风度,让绅士式的豪猪和豪猪式的绅士互相比照,似有言外之意。
8.本文开头将豪猪和绅士进行类比,对此你如何理解?
9.结尾说“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隐含了什么深意?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背景材料:嘉靖皇帝累年不临朝听政,御史杨爵通宵不能寐,乃上书沉痛进谏——

去年自夏入秋,恒旸不雨。畿辅千里,已无秋禾。既而一冬无雪,民失所望,忧旱之心远近相同。此正撤乐减膳,忧惧不宁之时,而辅臣言等方以为符瑞,而称颂之。欺天欺人,不已甚乎!翊国公勋,中外皆知为大奸大蠹,陛下宠之。使谂恶肆毒,群狡趋赴,善类退处。此任用匪人,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一也。

臣巡视南城,一月中冻馁死八十人。五城共计,未知有几。孰非陛下赤子,欲延须臾之生而不能。而土木之功,十年未止。工部属官增设至数十员,又遣官远修雷坛。以一方士之故,朘民膏血而不知恤,是岂不可以已乎?……此兴作未已,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二也。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有为,尝以《敬一箴》颁示天下矣。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敷陈复逆未得一聆天语恐人心日益怠偷,中外日益涣散,非隆古君臣协恭图治之气象也。此朝讲不亲,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三也。

左道惑众,……此信用方术,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四也。

陛下临御之初,延访忠谋,虚怀纳谏。一时臣工言过激切,获罪多有。自此以来,臣下震于天威,怀危虑祸,未闻复有犯颜直谏以为沃心助者。往岁,太仆卿杨最言出而身殒,近日赞善罗洪先等皆以言罢斥。古今有国家者,未有不以任谏而兴,拒谏而亡。忠荩杜口,则谗谀交进,安危休戚无由得闻。此阻抑言路,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五也。

望陛下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今日守成为不易,览臣所奏,赐之施行,宗社幸甚。

(节选自《明史·杨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敷陈复逆/未得一聆天语/
B.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敷陈/复逆未得/一聆天语/
C.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敷陈复逆/未得一聆天语/
D.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敷陈复逆/未得一聆天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辅,“畿”指京畿,“辅”本义帮助、佐助,畿辅在此指环绕京城的功能行政区。文中旱情已殃及政权中枢。
B.工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水利、人事调配等业务。文中工部属官增设,可见土木之业繁重。
C.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医药化学等一定程度上是从方术内部发展而来的。过分迷信方术体现统治者昏聩无能。
D.宗社即宗庙社稷:宗庙祭祀祖宗,社稷庙祭祀谷神。宗社体现了我国宗法观念和农本思想的结合。
12.下列关于杨爵所上五条“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帝罔顾事实,自欺欺人。久无雨雪,旱情如此严重,民众大失所望,辅臣却称“符瑞”。
B.嘉靖帝不顾百姓死活仍大兴土木,不但增设工部人员,还派人赴远方修雷坛,搜刮民脂民膏。
C.嘉靖帝偏听方士,迷信方术,任凭旁门左道之人横行,妖言惑众猖獗,以致民心尽失酿成祸乱。
D.嘉靖帝多次因臣下犯颜直谏而被触怒,后来干脆无人进谏,忠臣缄口,佞臣多语,“王之蔽甚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非陛下赤子,欲延须臾之生而不能。
(2)自此以来,臣下震于天威,怀危虑祸,未闻复有犯颜直谏以为沃心助者。
14.为何说“阻抑言路,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0-10-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鲁望[注]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皮日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注]鲁望:即皮日休的好友陆龟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待写作缘由。作者抱恙在家,而恰逢春日好友访胜兴浓,因此有感而发。
B.首联想象春日到来,朋友们将不约而同地寻幽觅诗。“不待期”体现作者的心情。
C.颔联想象朋友们的乐趣。“乌纱任岸穿”和“白袷从披趁”体现他们的洒脱不拘。
D.“不用君相忆”,只求为他带枝山樱花。诗句表面抑郁,却蕴涵洒脱,令人动容。
16.为什么说颈联在情景和情感方面最有表现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之。
2020-10-1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鲁迅《雪》的选段,完成各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①胡蝶:同“蝴蝶”;②朔方:北方。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省略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
19.拟人具有人格化特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决不粘连,他们如粉如沙般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从传递信息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笔触更细腻?
2020-10-12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出于污名化和遏制中国,美国一些政客竟将反华舆论战烧到了教育行业,②连续对正常的中美教育交流进行干涉和阻挠。③近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④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大学所有校园内的中国孔子学院,⑤并指责中国对美国学校渗透;⑥美国北得州大学要求中国公费留学生离境、⑦一些美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对中国公派留学生采取歧视性;等等。⑧这些极端错误的行径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所罕见的。


第一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5日。据相关媒体介绍,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举办科普阅读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科研团队联合行动、农村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并组织一批重大示范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及云平台。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家庭成员在其中涵养道德品质。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家庭不理解勤俭节约的时代意义。有的家庭以生活富裕为由,任由铺张浪费导致孩子积习难改。有的家庭对用电、用水和用餐浪费行为不以为意。还有的家庭在自己家节约水电,去了宾馆或公共场合则大肆浪费。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注重勤俭节约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范女士(家庭主妇、李同学母亲),郎先生(市政府官员),费女士(时事评论员),尤老师(教育工作者),李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一些家庭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茅盾(1896-1981)  其他散文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概括中心意思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其他隋唐作者  诗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标点符号语言表达
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语言表达
220.85压缩语段  简明  提取关键词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