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十七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0-10-17 5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泸县干部真情援藏,树立了良好形象。近日,乡城县领导不远千里到泸县慰问援助乡城的干部人才,表达谢意。
B.这位97岁高龄、双目失明的抗战老兵摸到了国产新型坦克,顿时激动得不能自已
C.河边小径两旁长着蓊蓊郁郁。枝繁叶茂的苍天古木,新栽种的苹果林为它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D.由于缺乏经验,面对对方刁钻的发球,他没精打采,手忙脚乱,连连失分。
2020-10-13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十七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沉淀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与力量?你是否可以体会到他的追求?
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C.由于人工智能深度换脸技术引发激烈争议和严重后果,国外已经禁用这一技术,但是国内却出现了疑似用此技术制作的影视节目。
D.许多职业学院先后陆续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主要是想尽快培养电子竞技管理、游戏策划等方面的人才。
2020-10-13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十七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地压着房檐
④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⑥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А.②④①⑤③⑥B.④②①③⑤⑥C.④②③①⑥⑤D.④②③⑥①⑤
2019-07-03更新 | 38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0-10-13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十七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下面是记者采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胡抗美的提纲,请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在横线上补充适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为推动我国草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请您谈谈当代中国草书的发展现状。
2、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在评论您的书法作品时说,“胡抗美先生的书法,既植根传统,又锐意创新,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写意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审美”。请您谈谈在书法艺术实践中,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请您谈谈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意义。
4、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请您谈谈,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一段话,使前后两段话语意相关句式整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你是否总幻想着乘一叶扁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气,那股清香已让你沉醉。
2020-10-13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十七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中写芦花冬至不败红叶三月不落、乌柏子着在枝头、草色仍带绿意,表现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形成了江南独特的冬景。
B.第五段中“人到了这一境界, 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是说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
D.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作“姑娘”,“调戏”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写出江南冬雪的美丽。
9.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
B.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C.江南的冬天,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因而在江南既感不到岁末的肃杀,似乎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
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10.作者写“江南雪景图”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结合文本看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
11.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都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2020-10-13更新 | 414次组卷 | 4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十七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5,6,7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65衔接与排序语言表达
40.65古诗中的景物形象选择题
5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6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70.65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8-110.4郁达夫(1896-1945)  其他散文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