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期中 2020-12-06 3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常上网听音乐的人,对“国风音乐”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国风音乐的主体元素,是一种曾被称为“古风歌曲”的小众音乐形式,其特征是混合了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的配乐以及半文半白、意境典雅的歌词,受到部分年轻人的喜爱。这些年轻人自己写词、谱曲、放到网上传播,形成了一个青年音乐群体。后来,古风歌曲吸收融合了带有古典气质的流行音乐、民谣、世界音乐等音乐类型的部分特征,曲风更加多样,外延更加宽泛。于是,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渐渐都被统称为国风音乐。

近年来,国风音乐正逐步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结绳纪”国风音乐盛典,2016年在“鸟巢”举办的国风主题演唱会,可以说是国风音乐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以国风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年不下500场。而在互联网上,国风音乐视频播放量节节攀升,仅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一个平台,就可实现每年1亿次以上;在抖音上,一个唢呐演奏者有几百万粉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2018年底,还出现了一档以国风音乐为卖点的选秀美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有专家判断:国风音乐已迎来真正的爆发,将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热点。

在专业音乐人看来,国民音乐并非一个“音乐类别”,而更像是一种“音乐现象”。它并非凭空诞生,而是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元素的一种现代转化。这一概念有很强的包容性,表现形式也十分多元。在内容上,既包括民族器乐,也包括流行歌曲;在音乐风格上,除了传统的五声音阶之外,亦可包含说唱、摇滚、民谣、电音等元素,能满足广大听众群体的不同口味。

目前,国风音乐的受众主要是以“90后“00后”等年轻人为代表的观众群。对于他们来说,国风不只是音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态度。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几乎与国风音乐同时兴起的汉服热。如今,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姑娘,美丽自信。而且她们不是为了某个特殊场合去装扮,就是作为日常服饰。还有以《大圣归来》《哪吒》为代表的国风动漫、占据视频网站横幅广告的古装影视剧、热度正在升高的国风舞蹈……甚至连时尚界都开始主打国风元素。可以观察到,这些小众圈层之间已出现”共融”趋势,如国风音乐歌手几乎成为各个动漫展览上的”标配”,从视觉和听觉上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中国审美气质的整体氛围。

国风音乐的流行表明,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如今更加被重视、被需求。正如中央歌剧舞院首席作曲张渠所说“每个国家的民众都需要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风音乐的流行是一个必然趋势。”

(摘编自周飞亚(“国风管乐”悄然流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风歌曲是国风音乐的主体元素,起初只是通过网络在小范围内传播。
B.“结绳纪”音乐会和“鸟巢”主题演唱会标志着国风音乐发展成了大众音乐。
C.国风音乐是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元素的现代表达,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D.对于年轻人来说,国风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国风音乐兴起的特点、发展趋势等。
B.第二段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国风音乐发展态势迅猛。
C.第四段从国风音乐谈到国风服饰、国风动漫、国风舞蹈等,拓宽了文章内容。
D.最后一段引用张渠的话,只是为了说明国风音乐流行的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行歌曲、世界音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后,被统称为国风音乐。
B.从专业角度看,国风音乐不能算作一种新的音乐样式,只能算作一种音乐现象。
C.国风音乐的爆发式发展离不开线下的音乐会、线上的视频以及影视媒体的推崇。
D.国风音乐迎合了国人对民族音乐独特性的重视和需求心理,必然会成为民众认同的音乐符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B.子孙之不甚惜                       视:对待
C.始祸焉                                 速:迅速
D.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文章第二段以概括的史实和浅近的道理,论证第一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数量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败的损失差不多。
C.文章第三段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文章第四段,用假设推论的方法,提出了六国免于被秦国灭亡,求得生存的正确策略。同时总结了六国灭亡的惨痛教训,由论史过渡到告诫当世的“为国者”。
7.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刘子翚

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②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8.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诗首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幽姿淑态”、“梅借风流柳借轻”将海棠拟人化,笔法轻松自然,趣味盎然。
B.诗歌颔联直接描写海棠生在偏远僻静的地方,春天来时,又会尽情开放,含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向往、追求。
C.诗歌颈联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嗅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描绘了海棠香味犹存、艳丽娇娆于一体的表里之美。
D.诗歌尾联诗人以杜甫避讳母亲姓名而未能畅咏海棠的典故,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9.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中,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诗句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杜甫在《登高》里,道出心中郁积身世之苦和国运之苦,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骥才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天津城西挑担卖炸豆腐的“傻二”用头上那根粗黑油亮的大辫子把惹是生非的大地痞独眼“玻璃花”抽了个鼻青脸肿。“玻璃花”栽了面子,发誓一定要报仇,结果他将天津很多名声响亮的奇能异士甚至东瀛武士找来帮忙,可这些人一一栽在“傻二”那辫子上,从此人们称他的大辫子为“神鞭”。几年之后,大清朝亡了,要剪辫子。这时的“玻璃花”混进了“巡防营”洋枪队,不但剪了傻二徒弟的辫子,还上门来要和傻二算旧账。傻二一声不吭,闭门不出,不久就失踪了……

①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蹓跶蹓跶,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②“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辗子,翘腿坐在上边。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他看到前面开洼地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③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④“你瞧好了!”

⑤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⑥“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⑦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⑧傻二开口说:“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⑨“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⑩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他回到营盘后,没敢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怕别人取笑他。不久,听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枪,指哪打哪,竟说一口天津话,地地道道是个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人姓名,“玻璃花”却心里有数,暗暗吐舌……

(节选自冯骥才《神鞭》)

1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对“傻二”、“玻璃花”的描写,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的个性。
B.第⑥段中“‘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突出了“傻二”出神入化的枪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小说中的“玻璃花”尽管崇洋媚外,张扬跋扈,色厉内荏,欺软怕硬,但作者对他勇于接受新事物,以及知错就改的性格是暗暗赞赏的。
D.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主人公傻二形象丰满,其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尾部分言少意多,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与思考空间。
E.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方言和文言灵活交织,幽默诙谐,富于浓郁的天津味儿。故事虽只是选段,但既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2.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3.文中的“傻二”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4.第⑧段中“傻二”说:“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020-12-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gū)名钓誉          牛山濯濯          (huǐ)淫诲盗             修茸一新
B.冠盖相(zhǔ)          怨天犹人          寡廉(xiǎn)耻            美伦美奂
C.(hé)泽而渔            前倨后恭          呼天(qiāng)地          赳赳武夫
D.功亏一(kuì)          觥筹交错          不省(xǐng)人事            毁家抒难
2020-1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创造了______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文化创新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不能________。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知识精华,具有______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_________,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还有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等未来,(          )。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使中国形象更加鲜明。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博大精深   本末倒置   历久弥新   相得益彰
B.卷帙浩繁   舍本逐末   老而弥坚   珠联壁合
C.卷帙浩繁   本末倒置   老而弥坚   相得益彰
D.博大精深   舍本逐末   历久弥新   珠联壁合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B.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C.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D.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B.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我们要着重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C.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D.我们要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把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9. 请从下面提供的5部作品中任选2部,仿照例句的结构形式,进行简要的评点。
要求:(1)内容能体现该作品特点; (2)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论语》   《巴黎圣母院》   《红楼梦》   《老人与海》   《高老头》
例:《家》是一部激情澎湃,汪洋恣肆的经典作品,它像一股席卷大地的飓风,吹散了笼罩中国千年的封建思想阴霾。
2020-12-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近日表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约占92%,余下8%左右缴纳增值税的440万户纳税人征收率又从3%降为1%(其中湖北省免征)。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企业面临疫情冲击下,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益最大。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从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2)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不得抄袭、套作。
2020-12-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4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4时评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11-140.65冯骥才(1942-)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4-70.65苏洵(1009-1066)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其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
8-90.65其他北宋作家  诗  鉴赏诗词形象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0.65字音  字形选择题
16-18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9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200.65简明语言表达
六、作文
210.65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