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2-17 19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之中,还存在于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之中。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与材料一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
B.李广柏《红楼梦的奇与美》
C.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
D.金兰《近三十年红楼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4.试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①一片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为羊们提供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它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②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⑤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为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

⑥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⑦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有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

⑧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⑨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⑩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
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
B.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
C.文章语言简洁直白、平淡质朴,如“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饱含着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
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
8.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12-14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梁书•李密传》)

(三)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

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胄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节选自《梁书•孝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B.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C.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D.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功”,古代的丧服。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中“永和” 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服阙”,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阙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为第二种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命运坎坷。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李密富有才华。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
D.庾黔娄仕途不顺。庾黔娄为官清廉,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14.李密和庾黔娄都是至诚的孝子,请分别概括他们“孝行”的具体表现。
2020-12-14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当时作者已被调离南郑前线,在成都就任闲职。②封侯: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班超传》)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形象地展现了军队整肃的阵容与浩大的声势,侧面反映出军纪之严明。
B.“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与“梦游处、不知何地”形成照应,在欲扬先抑的跌宕中,凸显自己梦游之所在。
C.词的上片写梦境,梦境中的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无法实现,梦里梦外形成了反差和错位。
D.词的下片“寒灯”“漏声断”“月斜窗纸”,融情入景,借写梦醒后周遭环境的清冷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凄苦悲凉。
16.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2020-12-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江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庄的《菩萨蛮》中,既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美,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城,变成“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峰。其实,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B.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光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C.……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黑体字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老旧厂房是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不能弃置不用,而要创造性利用。②2017年底,北京发布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③明确提出要利用好、保护好老旧厂房,④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提高公共文化事业,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⑥然而,现实中却存在“政策好,落地难”。⑦比如,一些曾是生产车间、仓库的老旧厂房多为工业用地,⑧土地性质能否顺利变更,决定了后面的流程不能顺利推进。⑨因此,要让好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0-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北京时间201981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7月议息会议结果。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本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调至2.00%~2.25%。这是2007~2008年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启动降息周期后,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下跌,美元上涨,人民币汇率下跌。全球多家央行跟进降息,中国央行暂未对美联储降息做出回应。

美国此次降息的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与6月份的会议声明相比,本次会议声明对于美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描述基本相同,不过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措辞有些许变化。7月份的会议声明表示:“降息行动支持委员会的观点,即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强劲、通胀率接近委员会设定的2%对称目标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但关于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6月份的会议声明称“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典诗词是中国诗歌长廊中蔚为壮观的图景。她或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或让我们平淡的生活充满诗意,或化作我们的风骨,或成为我们灵魂伴侣……


   本学期你学习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肯定有很多收获和感悟。请以“古典诗词之美”为主题,给正在学习古代诗歌的高二年级同学写一封信。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典诗词是中国诗歌长廊中蔚为壮观的图景。她或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或让我们平淡的生活充满诗意,或化作我们的风骨,或成为我们灵魂伴侣……


本学期你学习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肯定有很多收获和感悟。班级将举办以“古典诗词与中学生精神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12-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陈情表》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选择+表达
210.8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220.65压缩语段  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1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240.4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