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02-24 1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多维度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作为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主流的推荐算法有三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和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算法,其主要逻辑是受众偏好与新闻内容特征的匹配。通过用户特征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分析,形成推荐列表。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加用户黏性,但对于个人信息的标签化分析,也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搜集网站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判定个人情况,准确率高达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

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逻辑是人以群分,通过计算用户的特征数据将其编入一个用户群体,按照群体共享度较高的偏好推荐内容。这种做法将计算单位有效地下降为群体,减少了数据处理量。谷歌新闻最早采取的就是这类推荐算法。但是这种算法的伦理困境在于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着去关注相关信息,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且将人群分类可能产生潜在的算法歧视,不仅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

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自由、信息触达、信息隐私权和数字身份及其保护的问题。

(摘编自赵瑜《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

材料二:

探究人和技术的关系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和人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相互驯化,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不断更新技术思维,不过分依赖技术,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当前,媒体、公众、网络平台分别承担着交叉核实信息源、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和提高数据开放程度的责任。媒体既可以依靠传统的事实核查手段,也可以利用新兴的技术工具检验信息的真实性。公众需要学习保护隐私的方法,比如要在提供个人隐私信息之前仔细阅读隐私保护政策,明确不再使用该服务时个人信息的删除和退出机制等。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制定数据信托程序,设计信托程序的协议内容和框架流程来处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敏感问题,提高数据开放程度以满足新闻报道的需求。

如今很多媒体认识到信息茧房的问题,推出了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例如,新闻APP“跨越分歧的阅读创立了包含20个新闻品牌的图谱,图谱能够记录用户阅读新闻品牌的频率,并计算受众在每一个新闻品牌中花费的时长,当受众的阅读习惯偏向于一方时,程序会建议受众调整阅读内容。

流量逻辑本质上就是消费者导向原则的变种,一味遵从这种逻辑将导致媒体背离核心价值。因此,为保证新闻的权威性,媒体需要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下的大数据技术还不具备透彻了解社会现状与发展进程的能力,也无法在新闻的生产与发布上体现大局意识。媒体有责任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与发布过程中,把回应公众的关切与政府当前的工作重心结合起来,把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公众、提升公众的素养结合起来。此外,受众也要带着质疑和批判精神看待基于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新闻信息,而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进行主体问责也是避免职业伦理失范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技术为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改变原有新闻信息的生产和发布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的职业伦理规章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技术红利与技术缺陷是相伴相生的,因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当而引发的某些问题不是技术发展的失败,而是对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否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考验。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更新和变化,同时新闻传播业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做出限制,这是技术与人在大数据时代相互驯化的过程。因此,从职业伦理的层面规范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行为,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向东《大数据技术下新闻传播的伦理规制》)

材料三:

算法新闻的作用和未来不可限量。对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面来加强新闻伦理的构建。

第一,明确人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算法服务于人的需求。人不能迷失在信息与算法的迷阵中,而应该坚持人在新闻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在算法新闻中,记者和编辑的地位不可取代。在算法新闻时代,记者和编辑应该转向更能够发挥主观性的深度报道和访谈上来,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工具和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解读和内容审核把关,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

第二,为算法植入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拥抱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算法革命,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型算法发展的战略,强调智能型算法的价值观,为沉浸式产品植入必要的干预机制,确保其朝着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在算法设计和使用中,要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防止在算法设计中带入设计者的偏见。

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即便在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的时候依然具有人文主义的魅力。相信在人机协同的模式下,新闻伦理能够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和规范力量,从而推动更加成熟的算法新闻时代的来临。

(摘编自杜娟《走向人机协调: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内容的算法和协同过滤算法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在信息传播领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当发现受众在某一新闻品牌中花费时间过长时,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会建议其调整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
C.在新闻传播进入算法新闻时代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工具和信息,进行分析解读,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
D.材料二倡导的“保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材料三强调的“坚持人的主导作用”,都是在关注新闻伦理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期斯坦福大学的算法相关研究招致公众批评,引发公众的伦理质疑,算法相关研究应该摒弃。
B.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隐私权等问题,容易产生信息茧房。
C.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改变,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在新闻传播业中应受限制。
D.在算法设计中,要防止带入设计者的偏见,要确保智能型算法朝着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在算法新闻时代,人工智能制定个性化的写作模板,完成新闻写作。
B.新闻客户端根据用户过去的浏览记录来向用户精准推送相关的新闻。
C.网站人工编辑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对信息进行审核,严格把关内容。
D.互联网平台搜集用户信息,判断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推送商品信息。
4.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新闻媒体应当如何确保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英雄

古昊

“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云峰点着烟,沉默了一会儿,把问题抛给我。

云峰是个沉闷的人。他调进我们栖霞寺管理处一个多月了,才说了不超过10个字。平时,我和云峰在寺院里察看时,他总是会和虔诚的香客们一起双手合十,默念着什么。直到一场雨后,他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我才知道,他默念的其实是一个名字:小陆。而名字背后的故事,我没有主动问他。

但对于云峰的疑问,我真的入心了,上网查阅资料,据有死亡体验的人描述,人在死前会有飞翔的感觉,身边会出现鸽子或者大雁,甚至会有祥云。

“真的吗?”云峰听了,眼睛紧盯着我,“这要是真的多好!”但我不相信,只是嘴上没说罢了。

云峰把烟头在烟灰缸用力掐灭,又拿起茶杯浇了些水说,我跟你说说小鹿吧。

“他应该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战场。”云峰说的是他的战友小陆。云峰说他平时喊他其实叫的是“小鹿”,皮肤白净,身材高挑,手脚修长,走起路来脖子笔挺,步态轻灵,似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飞起来。

那时,三年兵云峰和新兵小鹿,并没想过,自己真的会走进战火硝烟。那时,连长和指导员正在描绘开水渠、种大棚蔬菜的宏大蓝图,准备送小鹿到农校学习果树种植,让云峰去买十来头小猪养起来,让战士们多吃猪肉,多吃果蔬。

第二年的春天,和往年的春天没啥两样,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柔的。而千里之外的边防线上,天空已经失血,硝烟弥漫,满目荒芜。二连接到上级命令:准备上前线轮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官兵们迅速转入战前训练,卧雪爬冰,风从身上刮过的时候都是带刀带刺的,每天早上的五公里全副武装,到达终点时,鞋子里能倒出水来。他们还学了几句缴枪不杀、放下武器这样的“洋话”,这些都是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才能用得上的话,简短却滚烫有力。小鹿学得快,心里却更添了几分紧张。看着小鹿时常紧闭的嘴角,云峰忍不住想笑。

云峰本就是个黑大汉,三个月的集训下来,变化并不大,小鹿白净的脸已经变得粗糙干裂。早上,又一趟五公里越野跑下来,云峰扔给小鹿一根“红塔山”,“抽一支,解乏。”小鹿朝天上吐出一口浓痰,却软沓沓地摆手。云峰就笑:“抽吧,上去了,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小鹿没想过能不能回得来的事情,他是一心想着要去农校的。但小鹿还是接过烟,这是他抽的第一根烟。小鹿吧唧着嘴,那种表情,说不上是苦涩还是解乏。

6月的雨天,二连跟随大部队的车队从驻地出发,路两边的树,急匆匆地向后跑去。在雨停之后,云峰看见小鹿悄悄地抹眼泪,自己不禁眼眶也湿了。他们都没有把要上战场的事告诉给家里,云峰知道,小鹿肯定也是想起爹娘了。

汽车改换列车,列车又改换汽车,从雨天驶过晴天,从土路驶上盘山路。凌晨时分,部队到达驻守阵地。这里是一个山窝,周围山峦叠翠,雾气弥漫,凉风习习,站在山脚,人就像跌落在海底。

战争是个坏孩子,你不知道它啥时候就怒火冲天。当第一颗炮弹在掩体外爆炸,把碗口粗的松树削成两截时,云峰的耳膜似乎要震破了,小鹿眼睛紧紧盯着那半截树桩,脸色苍白。

战争就这样急速抵近。云峰和小鹿分在一个战斗班,冲锋陷阵,吃饭睡觉,两人形影不离。几天摸爬冲杀之后,小鹿慢慢地松弛下来,烟一根一根地抽着,把云峰的那句话挂在嘴上,“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

那晚上,只容得下两人的掩体外,月亮格外温柔,月光洒满一地。难得的宁静,云峰很快就睡着了。云峰的梦里没有战争,只有几头小猪仔在哼哼。

天热起来了,丛林里的蚊子倒不是最难受的。对小鹿来说,战场的尸臭味是最让他难受的。一场战斗下来,残肢、血流的血腥味道,会像鸟爪一样挠嗓子眼儿,而不是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简单。

正午,太阳正烈,战火稍作停顿,官兵们抓紧时间吃饭。对战士们来说,猪肉罐头就是美味了。小鹿打开罐头,边吃边从外面走进掩体,鼻子左闻右闻的,今天的尸臭味咋这么重呢?

云峰瞄他一眼,你看看你肩膀。小鹿一扭头脸都黑了,敌人的一小块残肉正落在肩膀上。小鹿扔掉手里的罐头,“哇哇”地,将嘴里的那口午餐肉全吐了,脱下衣服扔到边上。光着膀子的小鹿,闪电一样的疤痕,从肩膀划到腰眼上。那以后,小鹿的胃里就没有过肉了。

阵地继续向前推进,战斗越来越惨烈。树梢的天开始黑下来的时候,小鹿和云峰从左右两侧向高地匍匐,子弹、炮弹在空中炸裂、尖啸、飞掠。

一朵云在树梢躲避的当儿,一枚炮弹在小鹿身边炸响。云峰眼睁睁地看着,小鹿被掀到空中,人被拦腰削成了两截。半空中的小鹿,没有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在空中喊叫,而是静默的,就像刚刚抽过一根“红塔山”后的沉默——不仅会有鸽子、大雁,还会有祥云。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峰虽然是个沉闷的人,但提起小陆,他有说不尽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痛失战友后浓浓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B.云峰和小陆没想过要走上硝烟战场,他们当兵,只是想种菜养殖,让战士们吃好喝好,做一名合格的后勤兵。
C.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云峰和小陆却在战争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冲锋陷阵,血腥中包含温情。
D.战争的实况,远超影视剧里的描述。与丛林里的蚊子相比,一场战斗下来残留的各种味道,更让小陆感到难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文章以设问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闪电一样的疤痕”,看似闲笔,却写出了战士的伤残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惨烈。
C.“抽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云峰和小陆在战场上抽烟,主要表现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
D.结尾想象小陆被炸到空中时有鸽子、大雁、祥云出现,照应前文,结构完整,也体现了主题。
8.文章以“我的英雄”为题,请分析其内涵及作用。
9.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试举三例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郢城人。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兄坦之为袁真功曹,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遂为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B.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C.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D.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指汉族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
B.礼,指礼法、礼制,中国古代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C.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治民、进贤、决讼等职能,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毡席,古人居家坐、卧的用具,毡一般用兽毛或鸟毛制作,席一般用草或苇子编成。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孝顺恭谨。他为母亲办丧事时,哀伤过度;哭泣时有双鹤鸣叫、雁群聚集,时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
B.吴隐之清廉正直。他家里虽然贫穷,但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传说喝贪泉水就会产生贪欲,他不以为然,坦然喝下了贪泉水。
C.吴隐之生活俭朴。他家无可坐的毡席,冬天没有被子,没有换洗的衣物,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罢了,几间茅屋窄小拥挤。
D.吴隐之富有骨气。卢循侵犯南海时,他激励将士坚守;虽然战败了,但卢循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他都拒绝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
(2)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
14.为什么吴隐之越过五岭而没有丧失清廉?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②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
B.四至六句诗人想象飞人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
C.七、八句诗人遥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
D.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16.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