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A课时学习区 第5课 第1练 阿Q正传(节选)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1-02-25 3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是中国文学园地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的杰作。阿Q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精神胜利法”已成为阿Q性格的代名词。但“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性格的全部,阿Q还有其他品性。如他盲目自大,狭隘保守,“我们先前——一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是他的口头禅。

鲁迅刻画阿Q时,是用一个个喜剧性的外套包装着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他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     。例如,他同小D扭打时,双方抓住对方的辫子,时进时退,显得那样滑稽可笑;他到尼姑庵偷萝卜,遭到大黑狗的追赶,吓得连滚带爬,显得那样狼狈不堪……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被压迫者的地位、他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要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景况的愿望等,无疑是“有价值的东西”。但他的欺软怕硬、狡猾无赖,他的盲目自大、狭隘保守,他的假装正经、护卫道学,他的忌痛护短、以丑为美等,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这些都是恶劣的、“无价值的”。鲁迅把他“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把他“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相互映衬下展开艺术的描写,使作品读起来更加令人心酸,令人战栗,同时也更催人醒悟。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B.“我小时候怕黑,夜里睡觉需要一直开着灯——啊,那只大狗冲过来了!”他高声喊道。
C.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这一切又导致了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的发生。
B.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在这里表现出来。
C.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把这一切表现出来。
D.但这一切又是通过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常常因阿Q可笑的言行而忍俊不禁。
B.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C.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D.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
2021-02-22更新 | 634次组卷 | 10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A课时学习区 第5课 第1练 阿Q正传(节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童,童生的别称。明清科举制度,凡在县学列名学习准备考秀才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也俗称“文童”。
B.土谷祠,旧时祭祀土地神祈求五谷丰收的地方。土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
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后来也单称羊为太牢。
D.赛神,即迎神赛会。旧时的一种民间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酬神祈福。
2021-02-22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A课时学习区 第5课 第1练 阿Q正传(节选)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波

鲁迅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这时七斤捏着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它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七斤嫂吃完三碗饭,抬起头,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地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七斤嫂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赵七爷绕出桌旁,打断她的话,“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他心里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谁能抵挡他?……”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七斤嫂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张勋,北洋军阀之一。原为清朝军官,辛亥革命后,他和所属官兵仍留着辫子以示忠于清王朝。1917年7月1日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7月12日即告失败。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斤是幸运的,最终没有因为没有辫子而被惩治;他又是不幸的,当他面临可能被惩治的命运时,不仅村里人不同情他,而且妻子也怪罪他。
B.赵七爷有钱有学问,在村里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其辫子的放下与盘起反映了时局的变化,也体现了他是个圆滑善变、见风使舵的人。
C.七斤的境遇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村里人对七斤的态度也随之经历了“尊敬—幸灾乐祸—嘲讽—尊敬”的变化,富于戏剧性。
D.小说通过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社会现实。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两条辫子:一条是七斤已剪掉的辫子,这条辫子贯穿全文;另一条是赵七爷的辫子,这条辫子体现了故事背景的变化。
B.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富有个性色彩,不仅凸显了人物性格,而且预示了故事的发展走向,如七斤和七斤嫂关于“皇帝要辫子”的对话,就预示了风波的来临。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表现了赵七爷对七斤的尊敬。
D.小说多用白描,富含深意,如“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说明不管是辛亥革命还是张勋复辟,对农村都没有多大影响。
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七斤这一人物形象。
8.文中反复出现皇帝“坐了龙庭”“不坐龙庭”这样的话,请分析其作用。
2021-02-22更新 | 332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A课时学习区 第5课 第1练 阿Q正传(节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老夫子

鲁迅

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工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鉴》里;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顿觉得对于世事很有些不平之意了。而且这不平之意,是他从来没有经验过的。

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去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

其次,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者竟太不为教员设想。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但待到他瞥着那夹在教科书里的一张纸条,却又怨起中途辞职的历史教员来了,因为那纸条上写的是:“从第八章《东晋之兴亡》起。”

如果那人不将三国的事情讲完,他的豫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例如桃园三结义、孔明借箭、三气周瑜、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以及其他种种,满肚子都是,一学期也许讲不完。

“哙,你怎么外面看看还不够,又要钻到里面去看了?”

一只手同时从他背后弯过来,一拨他的下巴。但他并不动,因为从声音和举动上,便知道是暗暗躄进来的打牌的老朋友黄三。他虽然是他的老朋友,一礼拜以前还一同打牌,看戏,喝酒,但自从他在《大中日报》上发表了《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这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接着又得了贤良女学校的聘书之后,就觉得这黄三一无所长,总有些下等相了。

黄三说:“毛家屯毛资甫的大儿子手头现带着二百番。我们已经约定,晚上凑一桌,一个我,一个老钵,一个就是你。你一定来罢,万不要误事。我们三个人扫光他!”

高老夫子冷淡地说道:“晚上再商量罢。我要上课去了。”

他一面说,一面恨恨地向《了凡纲鉴》看了一眼,拿起教科书,装在新皮包里,又很小心地戴上新帽子,便和黄三出了门。他一出门,就放开脚步,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肩膀一扇一扇地直走,不多久,黄三便连他的影子也望不见了。

高老夫子跑到贤良女学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

“阿呀!础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新皮包照样地做,并且说。

“阿呀!础翁的大作,是的,那个……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实在是少年人们的座右铭!兄弟也颇喜欢文学,可是,玩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础翁?”

高老夫子此刻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因为他的豫备——东晋之兴亡——本没有十分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几分也有些忘却了。他烦躁愁苦着;从繁乱的心绪中,又涌出许多断片的思想来: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

“这就是讲堂。学生是很驯良的……”

“哦哦!”尔础实在颇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想东晋之兴亡。

“可惜内中也有几个想学学作诗,那可是不行的。维新固然可以,但作诗究竟不是大家闺秀所宜……

瑶圃慢慢地站起来,引导他穿过植物园,走进讲堂去。他心头跳着,笔挺地站在讲台旁边,只看见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头发。瑶圃对学生们说道:

“这位就是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那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注】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可是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这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他便惘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豫备室大踏步走去。看壁上的挂钟,还只有三点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地愤怒;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了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他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这使他更加愤怒,也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有删改)


【注】书脑:线装书打眼穿线的地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聚焦历史教员的“名”“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B.小说写高老夫子刚一来到贤良女学校任教就受到教务长的热烈欢迎,表明教务长和他是同一类人。
C.万瑶圃是一个纯然的守旧派,表现在他与高老夫子见面时还行旧式礼仪,并认为女学生不适合学作诗。
D.高老夫子历史方面最熟悉的是三国时期的演义故事,课堂上总是认为学生在嘲笑自己等,充分暴露了他不学无术的特点。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平之意”“脍炙人口”“崇论宏议”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B.小说在写黄三时,使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从反面烘托了高老夫子的人物形象。
C.“半屋子都是眼睛”“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出了高老夫子上课的窘态。
D.高老夫子来贤良女学校任教是乘兴而来,受了挫折以后又丧气颓唐,无端愤怒,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11.请分析画线的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12.鲁迅创作小说非常关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进行心理刻画的。
2021-02-22更新 | 415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A课时学习区 第5课 第1练 阿Q正传(节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85标点符号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语句复位选择题组
40.94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5-80.65鲁迅(1881-1936)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9-120.65鲁迅(1881-1936)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