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全国 高一 单元测试 2021-04-15 8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名著阅读、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B.“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一判词讲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
C.湘云和袭人都是宝玉房里的丫头,性格却迥然不同。湘云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敢怒敢为,不怕得罪主子;袭人却温顺驯服,一切仰承主子之意。
D.大观园是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但元妃省亲只有一天时间,事后元妃表示可让“几个能诗会赋的姐妹”入住,于是大观园成了宝玉和众姐妹生活的场所。
E.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对林黛玉十分疼爱,但在事关家族命运的贾宝玉娶什么人为妻的问题上,她对林黛玉毫不怜惜,表现了她对林黛玉感情的虚伪。
2021-04-13更新 | 51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刷,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探春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B.贾府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红楼梦》主要是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国府的罪孽超过荣国府。
C.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她不埋怨任何人,说:我们享过福也吃得起苦。关键时刻她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子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D.《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强夺了黛玉的位置。
E.作者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无论是在王夫人处拜见,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都十分推让,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寄人篱下”的心境。
2021-04-13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3.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府四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将名字的前一个字合在一起的谐音是“原应叹息”,这预示了她们命运的不幸。
B.《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做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全书的各种矛盾与故事情节都与这一回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特别是揭露四大家族权势与豪富的“护官符”,是全文的核心、全书的总纲。
C.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和探春改革都显出了不凡的管理能力,但前者是为了挽救贾府的颓势,后者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威信。
D.黛玉临死之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好”字后面是什么内容,尽留给读者想象,而越是说不出来,才越是显出悲剧的效果。
E.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香菱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连书中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姐、小红等人,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021-04-13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书中涉及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B.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为维护自己的权威,借机打击一下大观园中人的锐气,积极主动地要查清来由。但她深知邢夫人派人送“绣春囊”和王善保家自告奋勇来抄检的用心,所以又不希望张扬出去,于是主张暗访。
C.《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一判词写的是身世富贵、家道中落的史湘云。
D.《红楼梦》四十八回里黛玉教香菱作诗,认为第一要紧的是要打好底子:先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然后再读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诗,再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两百首。
E.《红楼梦》前五回是序幕,对全书有着纲领性的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线索以及贾府人物,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都作了或明或暗的概括。
2021-04-13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下面是“宝玉挨打”之后,三位探望者的话,请写出三位探望者的名字,并简要分析最后一位的心理。

甲:“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乙:“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丙:“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2021-04-13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6. 《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吟诗的人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7. 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宝玉看到的是什么场景让他有如此想法?该想法反映了他对黛玉什么样的态度?
2021-04-13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8. 《红楼梦》中,有四大烈婢,分别是晴雯、金钏、鸳鸯、司棋。请问除晴雯外三婢的主子各是谁?她们三人“烈”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9.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以上选段中“你”是谁?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2016-11-18更新 | 5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幸。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0.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________描写,用的是______的手法;②是_________描写,突出宝玉的_________;③是模拟______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_______性格,这是宝玉的_____特点,用的是_______的手法。
1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12.“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13.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运用了反语。
2021-04-16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赤金盘螭要珞圈;裙边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Y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4.依次排列在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绾着       戴着        带着        系着B.戴着       绾着        带着        系着
C.绾着       系着        戴着        带着D.戴着       绾着        系着        穿着
15.这段文字描写王熙凤上场,作者没有采用的写法是(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侧面烘托D.肖像描写
16.这段文字对王熙凤的肖像进行了具体细腻的描写,从内容上说,这个肖像描写(     
A.旨在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B.旨在表现王熙凤姿容俏丽
C.旨在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D.旨在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17.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的这句话说明了(     
A.贾母对王熙凤没有好看法B.王熙凤在贾府没有地位
C.王熙凤性格泼辣,话不饶人D.王熙凤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18.“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的话表现了(     
A.黛玉确实标致,讨人喜欢,王熙凤从心里喜欢上了黛玉B.王熙凤有意讨好黛玉
C.王熙凤有意讨好贾母D.王熙凤有意讨好贾母、黛玉

19.当谈到黛玉命苦时,王熙凤“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在极短的时间内这种感情的变化,表明王熙凤(     
A.富有同情心,怕引起黛玉伤心B.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C.善于察言观色,迎合贾母D.为黛玉的标致和命苦所打动,真心疼爱黛玉
20.“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表明王熙凤(        
A.对黛玉的生活起居十分关心B.善于卖弄,故意讨好黛玉
C.性格狡黠,故意讲给贾母听,讨好贾母D.在贾府中恃宠专权
2021-04-13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恐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成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红楼梦新证》这部书,使周汝昌成了学界“红人”,也使得他在政治运动中被关进“牛棚”下放,他的“红学”研究被迫中断。
C.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E.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
2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
23.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
24.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1-04-16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三、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早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内容拟写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名著阅读、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名著阅读
9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名著阅读
1,2,3,4,5,7,9
3
阅读与鉴赏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著阅读
10.8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识记名著相关常识  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20.6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名著阅读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30.8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名著阅读
40.65《红楼梦》  名著阅读
50.65《红楼梦》  名著阅读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60.65曹雪芹(1715-1764)
70.65《红楼梦》  名著阅读
80.85文学常识综合
90.65《红楼梦》  名著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
10-130.8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古代白话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14-200.4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古代白话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21-240.4传记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多角度发掘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实用类文本
三、作文
250.4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  同生共荣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