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安康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期末 2022-01-24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河文明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从地域分布上说,黄河文明在不同地域中分别孕育了河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从思想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上说,黄河文明的历史长河先后孕育了东周百家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从黄河文明贯穿的主要观念上说,天道观、宗教信仰、认知和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社会政治和人格理想、人文精神等,整体上都属于黄河文明的一部分。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古老性、不断创造性、再生性、整体上的丰富性、坚韧的绵延性及连续性。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和古老。早期中国古文本中就有许多记载,许多考古新发现又提供了大量新证据。早于夏代、比传说的五帝时期更早的文化很多就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之后的龙山文化,大致发生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经过史前文明、传说的五帝时期和三代的长期演变、积累,在春秋战国的大转变中,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突破。这是一个最具创造性的时代。一批开明的政治家既是政治革新的担当者,又是新思想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他们都成为百家子学的创建者和重要的发展者。其创立的思想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复杂深刻,令人惊讶。人们一定会问,黄河文明和文化从三代到春秋战国,为什么既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又主要在黄河流域实现了伟大的创造?简单说,这不仅受惠于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空间,更因这一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中心,人们称其为国都“政治圈”。

在长期的农业文明中,黄河文明和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同时在质和量上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整体上的连贯性和差异性,反映了它的包容性和竞争性。从秦汉开始的帝国文明和文化为什么也在黄河流域展开?同样,除了它的地理条件外,主要和它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有很大关系。从秦到北宋,帝国的都城主要是在黄河中游的咸阳、西安和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开封。虽然帝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但黄河流域仍然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表现出差异,又具有统一性和绵连不断的连续性。

黄河文明的思想文化、哲学、学说、观念和信念蕴含着一系列为中国人提供动力和创造的重要精神和重要价值。如它以普遍文化价值和文明为基础,奉行“薄来厚往”和“协和万邦”的人类理想共同体,具有高远的“天下主义”和“世界大同”的精神与价值;它在共同族群、祖先信仰、慎终追远的意识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的精神与价值,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脉相承;它反对财富的独占和土地集中,追求以“均贫富”和“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经济安排与共同生活愿望,具有强烈的正义、公正精神与价值;它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主张顺应“民意”,具有强烈的人民本位精神和公共理性;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天下使命感和责任感等。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就像历经沧桑而又坚韧自新的中华民族那样,既古老又常新。它的一系列精神与价值,对当今中国的复兴和再创造、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是无限的源头活水和精神资源。

(摘编自王中江《大河文明的思想创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是黄河文明在不同地域孕育的文化。
B.较大致发生在五帝时期的龙山文化更早的文化都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C.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成熟,涌现出一批开明的政治家,他们创建了百家子学。
D.黄河文明在黄河流域实现了伟大创造,这不仅因为该流域是政治中心,更依赖于其地理空间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地域分布、时代形态、主要观念等方面阐明了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B.文章第二、三段用事实分别论证了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和古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C.文章第四段以时间为轴,按历史的沿革论证了农业文明时期黄河文明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逻辑严密地论证了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在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仍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有差异性又有延续性。
B.以“均贫富”和“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经济安排与共同生活愿望表现在反对财富独占和土地的集中上。
C.为中国人提供动力和创造的重要精神和重要价值来源于黄河文明的思想文化、哲学、学说、观念和信念。
D.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复兴和再创造、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精神资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主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医药?

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出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自信,这表明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医疗状况中优势凸显。目前,我国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同时,中医药科学研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而且,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变化、疾病谱的变化,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医药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持人: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疫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士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我们既要善于从经典古籍中寻找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也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而伴随全球疾病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20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人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抡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

(摘编自吴浩、欧阳梦云、温济聪《如何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材料二:

调查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15.34%,较2017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对比2016、20172018三年的调查数据发现,文化程度是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因素,与素养水平呈正相关,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各年龄组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其素养水平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老年群体。总体上,城乡居民素养水平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素养水平的增长速度较快,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2018年贫困地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2016年提升59%,显著超过全国整体提升速度。这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

调查显示,电视、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较2017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报纸和杂志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尽管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但手持终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阅读率的增长更为强势。这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医药科普和文化传播带来挑战,需要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和特点,逐步将新兴媒体打造成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主渠道。

(摘编自《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报告》)

材料三:

疾病谱的变化、现代医学的缺陷等因素使得世界将目光聚焦于有特色优势的中医药,中医药对外交流日趋频繁。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其中纳入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正式进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分类体系。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医药已经成为除中文之外最受欢迎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分医道和医术两个层面。医术主要指技术、方法,这部分可物化,可操作,比较容易与国际接轨,容易本土化。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但除此之外还需要传播完整的中医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中药、针灸的应用,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造福。

中医只有取得所在国的合法地位才有可能进入所在国家的医疗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否则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人们对中医只能望而却步。随着中医医道或文化属性部分的外传,中医的翻译也应尽量用所在国原有的概念及术语,以便中医较快地被了解、被接受。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的中医外传和海外发展》)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核心因素,在2018年的调查中,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了。
B.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抓住他们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需求能改善这一情况。
C.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差距,成效显著。
D.在打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渠道方面,我国多管齐下,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重要阵地,传统媒体已毫无优势可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药行业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个共同的原因是民众对其认同感在不断增强。
B.老龄化现象加剧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医药产业体系需被提上日程。
C.中医在海外传播时,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与所在国医术结合就可获得自身的创新。
D.完整的中医理论能让中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中医翻译难以本土化成为制约的因素。
6.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医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

路遥

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汲水的老头,便试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打量了他一眼,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小,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

“……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怎么说?”“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

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不要紧!”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的轻松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概窗里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手里拎着时髦的小皮革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交待给工头。这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少平只好把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中——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随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蒙眬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细致的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等,刻画出马顺夫妇的世俗嘴脸。
B.小说围绕孙少平找工作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既凸显了人物形象,又反映了世态人情。
C.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大量语言描写符合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8.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0-06-08更新 | 21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5月份高考预测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长虞,刚简有大节。识性明悟,疾恶如仇。好属文论,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②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司求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改)


[注]①毛玠: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②伊周:指伊尹和周公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B.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C.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徙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D.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在成年后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多为皇帝的儿子,他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C.司徒,三公之一,春秋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至明代废除。
D.赠,即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加封死者的官位、勋位,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厦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有规劝鉴诫之风。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政速。他上书皇帝,认为国家、人民不富足的原因是官员太多,蚕食侵占的人多,重视农耕的人少等。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任用罢免官员的行为不满,便独自上奏罢免夏侯骏的大中正之职。
D.傅咸指陈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奢侈之风,主张清廉应如毛玠;他为皇帝出谋划策,主张厚赏文武百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2)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①清洛:清清的洛水,洛水可通扬州。②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③竹西:亭名。在扬州城北西门外。歌吹:音乐演奏。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标题推断,先是王定国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步其韵而成此诗,原诗也是以“愁”韵作结的。
B.古人常以流水作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这首诗的首句就是如此,用想象之景喻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C.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现在的处境表示了关切。“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
D.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
15.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