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二模 2021-04-26 3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的“文气”说,始终将文学作为主体生命的精神性呈现。曹魏时期,曹丕即将生命之“气”引入文论之中,《典论•论文》就强调“文以气为主”。所谓“气”,源于主体的性情、气质、禀赋,形诸文章则是文气之中所蕴含的生命张力。与意境说侧重于文本的艺术技巧不同,王国维的意境说还具有饱满的生命张力。他所说的“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狷”,正是文气之中所迨透出的生命精神。

这种境界的生命张力,内来源于作家主体的情性,外表现为一往必达的文气。《人间词语》所谓的“隔”与“不隔”,本质上也是以生命哲学为基本维度。所谓“隔”,就是抒情写景,文气不畅,甚至滞涩断绝。所谓“不隔”,就是写景自然显豁,如在目前:抒情直写胸臆,真切深挚;且“意”与“境”融彻贯通,浑然一体。

《人间词话》先举诗人论之:“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从诗境上说,陶诗自然平淡,谢诗出水芙蓉,情余言外,所以“不隔”;苏东坡诗“随意吐属,自然高妙”,所以“不隔”;黄庭坚诗刻意雕琢,强调“化腐朽为神奇”,所以“隔”。从写景上说,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状物写景如在眼前。为了进一步说明,王国维又举例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书胸中之情,如秀才夜话。写景“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如此,则“不隔”矣。

在王国维看来,造成“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端:第一,使用代指,造成物境描恭的朦胧。周邦彦《解语花》“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写月光如水,流动于屋瓦之上;纤云飘散,仿佛嫦娥飘然而下,本是写景不隔,境界美妙,然而作者却用“桂花”代指月光,不仅造成阅读的思维停顿,而且桂花意象的本身也缺少月光如水的鲜明质感,所以如雾中看花,朦胧模糊,文气“隔”矣。第二,过度修饰,造成情感表达的晦涩。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王国维批评姜夔“如雾看花,终隔一层”。写二十四桥下的水波,用一动态的“荡”字,破坏了“冷月无声”的萧条冷落,淡化了作品的“黍离”之悲。第三,胶着物态,造成抒情主体的缺失。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审美生成过程。作者的取景取境,不惟受主体才性制约,也受刹那之间审美视角的影响。苏轼词“春色三分,三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既有杨花飘零的物态神理的描摹,又融入词人深挚的叹息和身世飘零的感伤。无论从物态描摹或从情感抒写上,都是不隔的典范之作。补充说明的是,《人间词话》既反对胶着物态,又强调描墓物态,二者并非对立。

文气,是文学的生命。所以,西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就强调文学创作的需要“管管流泽”“清绝滔滔”也就是文气流畅,一往必达。一旦文气阻隔,就破坏了诗词境界的生命力,王国维“隔”与“不隔”论,就是从诗词内在的生命力,论述了境界问题。要做到“不隔”,“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人间词话》)也就是说,必须景情统一,以情为主,切莫在雕章琢句上迷失了文学的生命精神。

(摘编自刘运好《经典重读:论“境界”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的所谓“隔”与“不隔”,只是以生命哲学为基本维度,以抒情写景不畅为“隔”;以写景自然,如在眼前为“不隔”。
B.在作者看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既反对胶着物态,又强调描摹物态,二者对立。
C.诗人创作时的取景取境,虽受主体才性制约,却不受刹那之间审美视角的影响。
D.作者强调古典诗歌创作;必须景情统一,以情为主,切莫在雕论琢句上迷失了文学的生命精神。
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文气”说,强调“文以气为主”,最早由曹丕引入文论,并将文学作为主体生命的精神性呈现。
B.文章以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为论证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古典诗歌创作中“文气”阻隔的原因。
C.王国维的意境说不仅侧重文本的艺术技巧,还强调饱满的生命张力。“苏辛词之狂”正透出了这种生命精神。
D.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释了古典诗歌创作中“文气”流畅,一往必达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诗刻意雕琢,强调“化腐朽为神奇”,他在语言上的过度修饰阻断了文气,所以“隔”。
B.王国维“隔”与“不隔”论,就是从诗词内在的生命力,论述了境界问题,强调景情统一,以情为主。
C.创作时,若胶着物态,造成抒情主体的缺失,进而阻隔了文气,破坏了诗词境界的外在生命力。
D.写景佳作,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书胸中之情,如秀才夜话。这是文气不“隔”的表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广大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主动参与和倾情奉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这些政策对于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活力,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兴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引导青年人才更好地致力于乡村振兴?各地应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城乡之间人口双向流动通道,让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广大青年人才返乡的“引力”。比如,部分地区计划探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允许原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回农村落户,就是推动“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重要举措。各地还应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解决好青年人才返乡的合理待遇、家庭保障等现实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应打好“乡情牌”,鼓励然悉“三农”、热心农村发展的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和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利用节假日外出人才集中返乡等契机,开展走访活动,积极营造“抱团创业,携手致富为家乡”的良好氛围。

目前看,区位优势明显、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庄对青年人才有较大吸引力。可见,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是提高农村“性价比”的妙招良方,要抓住机遇上项目,“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积极向有返乡创业意愿的青年推荐优质项目,帮助他们精准制定创业规划,推动他们在智慧农业、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青年人最大的优势是创业有激情、工作有干劲,但遇到问题容易打退堂鼓,所以对已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才,可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指导和服务,重点在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方面提供平台,既让青年人才有组织、有业务、有收入,也带动更多渴望学习技术、掌握技能的村民参与进来,从而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除此之外,各地还要注重培养一批年轻干部人才,把其中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进村两委班子,为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创造条件。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0年3月22日)

材料二: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另商协会发布消息,乡村振兴票据于3月15日正式上线。交易商协会称,为进一步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人民银行指导下,结合市场成员建议,研究推出乡村振兴票据,利用债务融资工具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票据聚焦“三农”发展,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现代化、乡村建设等项目,并可灵活运用债务融资工具全系列产品谱系,结合企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提供精准支持。另外,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票据承继原扶贫票据政策和标准,对募集资金用于“脱贫后5年过渡期”相关项目,设立衔接过渡期,确保支持政策不断档。

据悉,3月15日起,已有重庆医药、新希望六合、中粮集团、山东高速、成都益民、北京首农食品、北京顺鑫控股、国家电力投资、黄石交投等公司公告发行乡村振兴票据。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3月24日)

材料三: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我国广大乡村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更高要求,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提升成为重要一环。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全民阅读被列为年度重点工作。

近年来,一些图书经营人士离开城市,尝试走进乡村经营书店,一些城市品牌书店开始进入乡村,广袤乡野涌现出一家家“网红书店”,成为一道生机蓬勃的文化景观。一场唤醒心灵的文化试验,正在乡土社会悄然兴起。让建筑师张雷特别高兴的是,他设计的一家家小小的乡村书店,正在见证着村庄命运的改变。张雷说:“在平民书局建造之前,我看到的陈家铺是个‘空心村’。现在,村子里游客已络绎不绝。5年过去,村里的民宿由书店开张时的一家,变成了二十几家。”也许正如修武县相关部门介绍,开设方所大南坡书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文化扶贫,也是为了打造“中国县域美学经济”。书店本身能聚集人气,吸引周边居民到村里去,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与培养一批年轻干部人才,二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B.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城乡之间人口双向流动通道,有利于吸引广大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C.材料一谈论了青年人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出了吸引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措施。
D.目前,我国完善了利用债务融资工具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相关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图书经营人士离开城市,尝试走进乡村经营书店,已成为一道生机蓬勃的文化景观,这是一场唤醒心灵的文化试验。
B.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广大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主动参与和倾情奉献。
C.人民银行结合市场成员建议,研究推出乡村振兴票据,利用债务融资工具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
D.材料三说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可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
6.推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未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牧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救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嘴满泪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的兴趣。
B.“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说明“他”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并最终取得了优秀的毕业成绩。
C.文中多次提到“技术”和“感情”,意在表明“感情”比“技术”重要,只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D.文章标题很有意蕴,标题中的“必须选择”,以肯定语气加以强调,引发对“选择”的多种思考。
8.这篇文章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写“他”由“另类”变成“最优秀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1-04-2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长虞,刚简有大节。识性明悟,疾恶如仇。好属文论,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②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司求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改)


[注]①毛玠: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②伊周:指伊尹和周公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B.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C.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徙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D.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在成年后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多为皇帝的儿子,他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C.司徒,三公之一,春秋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至明代废除。
D.赠,即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加封死者的官位、勋位,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厦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有规劝鉴诫之风。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政速。他上书皇帝,认为国家、人民不富足的原因是官员太多,蚕食侵占的人多,重视农耕的人少等。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任用罢免官员的行为不满,便独自上奏罢免夏侯骏的大中正之职。
D.傅咸指陈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奢侈之风,主张清廉应如毛玠;他为皇帝出谋划策,主张厚赏文武百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2)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①清洛:清清的洛水,洛水可通扬州。②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③竹西:亭名。在扬州城北西门外。歌吹:音乐演奏。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标题推断,先是王定国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步其韵而成此诗,原诗也是以“愁”韵作结的。
B.古人常以流水作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这首诗的首句就是如此,用想象之景喻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C.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现在的处境表示了关切。“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
D.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
15.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荣辱不惊心态,大致相当。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独具异域风情。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
2021-04-22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顾盼的美,趺宕的美,纵横的美,锋铦的美,牵丝的美,连带的美,缠绕的关,飞白的美,图章的美,序跋的美,残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沧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       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

这种色彩的绝美,_____是让人难以抗拒,______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     )。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_______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宇间,贯注到腕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及   的确   以至   不是
B.乃至   的确   以致   不仅
C.以及   实在   以致   不是
D.乃至   实在   以至   不仅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书法美的全部不限于此,这只是一种现象。
B.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
C.然而这些只是一种表象,它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
D.但是这些绝不是全部的书法美,它只是一种表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深识书者”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B.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C.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D.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2021-04-22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各国中小学体育课从育体、育智、育心3个层面入手,①______。在育体层面,学校通过体育课督促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让青少年增强体质;②_______,运动能够有效激活大脑活跃度、优化智力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体育还有助于中小学生锤炼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③_____。在体育课上,青少年享受运动的乐趣,感悟成功挑战体能极限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青少年在面对挑战变化时变得更加乐观积极,人格也愈加完善。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请对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并带回了陌生的月壤。这一轰动全球的举动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领域已经处于龙头地位,更彰显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坚守:为了保证月壤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免受大气污染,我们的科学家发明了逆风的防控装置,最终带回了几乎没有残渣水分的月球土壤,不仅是我国进行月球探究的一次飞跃性技术突破,也打破了全世界44年来首次取回月壤的纪录,让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

——习近平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在抗洪防汛的前线、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在加勒万河谷……都有青年奋斗、拼搏、奉献和牺牲,他们无愧于时代和祖国。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校团委计划举办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论述类文本
4-60.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小说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晋书》  文言文翻译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黄庭坚(1045-1105)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关联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200.85情境补写  简明  连贯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