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009727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重重宫门锁住秋色,月亮照过南宫渐渐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寒气难入的特点。
B.颔联真切地描绘了月夜京城冷露点缀、流星穿空、宁静空旷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幽雅、孤寂的内心感受。
C.颈联运用想象的手法,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听到了漏滴声,想象着富贵人家钟鼓声声、欢乐无比的情景。
D.本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因生病而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2.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通“浥”,沾湿。②泛:浮。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忘忧物”即酒,诗人将菊花泡在酒中制成菊花酒来品尝,想要借此忘却尘世的忧愁。
B.“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写诗人有美酒却只能独饮,表达了浓烈且难以排遣的孤独。
C.“趋”“鸣”都是动态的,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使周围环境显得更加宁静清幽。
D.这首五言诗的语言平淡质朴,融抒情、写景于一体,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2.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7-13更新 | 18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017-08-13更新 | 1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綦毋潜【注】落第还乡(节选)

王维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与知心好友将要分别的不舍。
C.“拂荆扉”实写好友乘舟上路,不久后便回到家里,把自家的木门打开。
D.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劝慰他切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2.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11-02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