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015148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失误,还是失格

单跃进

①近期,有位说相声的出名了。他叫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接着,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视频在网上一露头,即引来众口批评,也有竭力维护的。其中有貌似公允的批评,认为这是相声演员在热心京剧传播时出现的失误。言下之意,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帮着京剧“蹭热度”就没事了。我倒以为,这个糨糊捣不得。很显然,这不是因传播京剧招来的失误,而是这位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失格。两码事,不能混淆。

②我们不妨看看,张云雷这一脚,究竟“崴”在哪里了。

③或许,这个年轻人对京剧程派是爱好。这很正常。因为相声与戏曲曲艺本来就密切,尤其是京剧。比如,相声始祖朱绍文就是京剧丑行出身。比如,相声将学唱太平歌词作为其四门功课之一。比如,众多相声艺人以学唱京剧为能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

④相声的前世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像生”,是一种伴生的滑稽表演。而相声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生成,是在19世纪下半叶。那时,当红的文娱是京剧、莲花落等。流行红火到什么程度?就连宫中的老佛爷也不甘寂寞,时不时地召艺人进宫演戏唱曲。有记载说,艺人赵星垣进宫演唱莲花落,老佛爷观之赞赏有加,言其“唱文武忠勇,扬国泰民安”,遂赐名莲花落为“太平歌词”。这般火热和流行,处于艰难成长中的相声艺人自然是要“蹭”其热度的,生存需要嘛。就像朱绍文,从京剧扭过身来,说起相声,竟成了相声始祖。那时,相声艺人若不会唱太平歌词,不学点儿京剧,就是没本事。久而久之,戏曲曲艺就成了相声本体性的传统和必要技艺。梳理这层关系,不是说相声蹭了京剧的热度,而是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并且是很好的传统。侯宝林先生的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京剧的。上世纪80年代,侯先生领衔,京津相声名家几乎“全梁上坝”演出麒派《萧何月下追韩信》,堪称相声界的盛事。

⑤可见,张云雷拿京剧说事儿,没毛病。至于“蹭热度”,谁蹭谁都可以。以他的精灵,断然不会拿不红不火的京剧演员来说事的。所谓“蹭热度”,无非是紧跟热点,提升关注度的意思,就是主动寻求与观众趣味的链接。按接受理论来讲,即调动受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经验,拉近与受众的认知和感知距离,进而使受众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认知。说白了,就是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

⑥问题来了,相声应该怎么迎合和调动观众?

⑦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态度。一代代相声艺人已经在发展相声的实践中,做出了明白无误的回答。就是:既要迎合,更要引导。

⑧这方面的典范,是侯宝林大师。侯先生的相声,现存的至少也有上百段吧。无论什么话题,或砸挂开涮,或现挂开逗,竭尽诙谐机趣之能事,却从来不脏、不腻。反而,观众在开怀尽兴之余,可意会些许浅近平常的道理。而像《关公战秦琼》之类的,其讥讽效应还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今天听来依然有趣。可见,杰出的相声艺人往往是在对观众的迎合中实现对观众的引导。这样的相声,听者不厌。

⑨当然,相声是直接娱乐观众的,这是它的基本属性。照本宣科不是相声,即兴灵动才是相声。所以,相声被认为是需要智慧的活态的语言艺术,其核心是包袱设计和抖搂。而演员之间相互砸挂嘲弄,或应变现挂,则是惯常的表演手段。艺人的智慧高下,才艺深浅,乃至性情冷暖,甚至人格尊卑,都在这方寸刹那间或隐或现。其即兴的、充满不确定的舞台行进状态,对观众有迷痴般的魅惑;而演员或自嘲自黑,或装傻充愣,或故弄玄虚,或夸张错会,在几无穷尽的喜剧(乃至闹剧)手法的挥洒搬弄中,领受观众的痴情与追捧。相声没有了这样的特质,有失鲜活。但这样的特质,若没有边界和戒律,容易使演员迷失,掉进无节制无限度的玩笑深渊。这就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和沉沦。

⑩对此,相声业界对此早有警惕。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人们愤怒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人伦德行,无视社会公序良俗,无视相声业界职业规范。那一刻,张云雷背离了相声,让相声艺术失格了。他这一脚,狠狠地“崴”在对相声艺术的背离。

(11)本来,张云雷是有机会避免此次失格行为的。视频里,捧哏演员已经递话提醒了,“她,可是女的”。但凡他有点意识,转而自嘲,尚可化险为夷。然而,他忘形了,手舞足蹈,一意孤行地猥琐着。可以想象,此时捧哏的心里泛起一句“救不回来了”。再则,有人翻旧账,类似情形在张云雷并非首次。显然,就不能用“失误”为其搪塞了。

(12)话语至此,不能不说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这两者间,确有相互造就的内在关联,但主动方还在演员。这种关系,不惟相声,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文艺界有共识,怎样的演员造就怎样的观众,艺术家的品性决定艺术的品质。倘若艺术家对自身艺术的品性操守失去尊重,甚至自我作践,那么就不必指望观众会尊重与呵护你理应挚爱的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更需要同仁们的自我审视意识,需要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无论欣盛,无论落寞。

2019-12-19解放日报

1.第②段“崴”在文中指的是
2.对第④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相声发展历史,证明了相声艺术的历史悠久。
B.借赵星垣宫中演出,说明了老佛爷对戏曲的喜爱。
C.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拿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
D.以相声借助于京剧,说明没戏曲基础难说好相声。
3.根据文本,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相声借助于戏曲曲艺既推广了戏曲,也丰富了相声的逗趣手段。
B.相声艺术要受到欢迎,需要调动观众,让观众建立起崭新认知。
C.相声演员或自嘲自黑可以,但要知所禁忌,否则就会失格沉沦。
D.演员与观众是相互制约的,某些演员的失格与观众脱不了干系。
4.第⑧段写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请分析其写作意图。
5.本文的题目是《失误,还是失格》,作者是怎样论证其观点的?请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对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放眼未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供给能力和潜在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并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如何提升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催生更多的产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与劳动边际效率的下降,是初始生产要素红利逐渐见顶的显现,而科技创新是阻止这一下降最有效的手段。与历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一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技术具有极强的通用性特征。因其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协同性,数字技术能深刻地影响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方式提高经济总产出。

科技创新高度依赖于深厚的基础科学积累。只有在基础科学上产生的核心技术发明、新产业和新理念,才能保证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边际产出保持在高位水平。将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持之以恒的投入。现在,我国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尤其需要重视和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创能力,也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科研实践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而管理实践是将科技创新实践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抓手,复合型人才的孕育需要复合培养体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既要对科学葆有好奇心,也要有“把需求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的敏感性,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才能有更高水平的原创成果,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要持续为经济注入动力,需要科技人才保持知识的更新频率,从而延长人才的创新生命周期。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应积极提供人才持续学习的机会,将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学习体系相结合,利用一流学术研究帮助创新人才维持理论前沿高度,并助力其将基础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经济发展中。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才能更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选自张影《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促进了我国经济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需要科技创新的不断驱动。
B.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技术革新能够让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并催生新的经济形态,使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C.数字技术能够提高经济总产出,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协调性,能对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产生深刻影响。
D.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将科研和原创能力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让需求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意在论证现阶段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
B.第三段通过介绍数字技术的特性论证了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C.四、五两段分别从加强基础科学积累、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科技创新。
D.文章从第二段开始论述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尾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发展转型是长期过程,因而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也应持之以恒。
B.科技创新可以阻止资本与劳动边际效率的下降,从而有效改变经济增速的下降。
C.科技人才终身学习才能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而延长自己的创新生命周期。
D.帮助创新人才维持理论前沿高度,才能助力其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到经济发展中。
2020-11-24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确诊病例累计超300万,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际交流交往活动按下“暂停键”……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疫情来势汹涵,传播速度之快、病亡人数之多,超出人们的预料,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当此之际,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都面临抗击疫情的艰巨任务。这既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对外政策取向和价值理念的一次“大考”。 国际社会加紧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所强调的:“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加强团结合作,应聚焦共同目标,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加强信息分享,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防止疫情跨境传播;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集各国之力,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维护好全球产业链,深化产能合作、深挖产能潜力,实现最大效能的抗疫物资……惟其如此,方能汇聚携手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与此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对接,确保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稳定,提振世界经济信心。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面对困难,最可贵的是齐心协力,最可怕的是纷争拆台。任何试图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的言行,都不利于推进国际合作,也终将不得人心。筑牢维护人类生命安全的堤坝,世界卫生组织肩负着独特使命。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世卫组织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时刻,试图弱化世卫组织等多边机构的作用,势必破坏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是极不负责任的。支持世卫组织的工作,对于全球战胜疫情至关重要。

一个木桶如果存在短板,它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木桶原理”启示人们,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不是一国域之事,不能坐视任何一国掉队。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一些卫生系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国家的防控条件着实令人掀心。国际社会应加大时疫情严重和卫生体系薄弱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帮助,填补地区公共卫生安全漏洞,共同织密织字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网。

“积力之所举,则走不胜也”,战胜关争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础,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式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让合作的阳光驱教疫情的阴霾,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06日04 版,作者杨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多国经济纷纷停摆。
B.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紧的当下,疫情不分种族,跨越国界,几乎遍及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C.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疫情。
D.新冠疫情虽然来势凶猛,全球蔓延,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着重阐明: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我们只有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才能战胜疫情。
B.文章引用“木桶原理”论证了,加大对卫生系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国家的扶持资助才能更好地共同应对疫情。
C.文章结合现实情况,说理透彻,引用古语,警示世人,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文章开宗明义,亮明观点,然后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最后总结:人类一定能战胜新冠病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这既是对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检阅,也是对各国对外政策取向和价值理念的考验。
B.以美国为首的某些国家试图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弱化世卫组织的作用,势必破坏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是极不负责任的,也终将不得人心。
C.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既要加强团结合作,信息分享,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也要加强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
D.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更应该关注卫生系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国家,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共同织密织牢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网。
2020-08-24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就是要为精品立传、为时代放歌、为风气指向,发挥好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文艺评论就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既要当好“表扬家”,又要敢做“批评家”。

做引导文艺创作的“领航员”。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催生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健康的文艺评论要向经典致敬、为精品点赞、给创作导航。一曲《我和我的祖国》,代代传唱经久不衰,旋律响起让多少人瞬间泪目;一部《大江大河》,聚焦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以小人物展现大时代,勾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一场《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观众心中的诗意和激情,唤醒了多少人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沉情感和深深眷恋……这一曲曲、一部部、一幕幕优秀作品凝结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浓烈的时代情感、炽热的民族情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评论就是要把好手中的“方向盘”,深挖思想内涵和文化根源,阐释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指引创作导向和欣赏取向,为上乘佳作、精品力作“鼓”与“呼”。

做倡导文艺新风的“播音员”。社会主义文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评论也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把文艺作品中展现的崇高理想、时代风貌、良好风尚更加深入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能够启迪人的思想、温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触及灵魂,引起共鸣。评述《觉醒年代》,就要挖掘党的先驱开天辟地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评述《红海行动》,就要展现祖国的温暖和人民的自信;评述《山海情》,就要讲明白沧桑巨变背后的奋斗故事。一篇文艺评论也是一部文艺作品,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不能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这是文艺作品的担当,更是文艺评论的担当。文艺评论要坚持高举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歌颂光明前景、书写壮美篇章、弘扬文明新风,鼓舞人们奋勇前进,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做抵制文艺歪风的“监督员”。文艺评论要敢于“剜烂苹果”。随着逐利资本深度潜入文艺市场这片蓝海,一片繁荣的背后难免鱼龙混杂;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经济思维误导文艺创作,以利益思维限定审美标准;为了流量不在乎质量,为了走红不惜触及底线;变异的“饭圈”文化操控评论风向和舆论走向,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线……凡此种种,无疑会严重侵蚀文艺肌体、扭曲价值导向、破坏社会风气。文艺评论要始终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保持对“失序”和“爆款”的警醒与克制,不被“酷评”“歪评”左右,更不能为附庸作品而“失真”、为追求流量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态”、为迎合资本而“失控”。只有尊重文艺规律、坚守审美理想、保持文化内涵的文艺评论才能够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才能够为文艺市场引来活水、注入活力,让文艺作品焕发光彩,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摘编自《文艺评论要有价值坚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首先要把稳正确导向,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精髓和基本方法。文艺作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往往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现实和人生的看法。站在什么立场,主张什么价值,秉持什么态度,都有意识形态属性。有的作品歌颂英雄、高扬正义、倡导平等,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作品虚无历史、宣扬拜金、渲染暴力、触及社会价值底线,必须予以坚决批驳;有的作品本着求真向善的态度,探讨变革时代的人生、社会、未来,进行艺术探索创新,需要关心包容和深化讨论,这类评判难度更大,也更凸显批评的价值和功夫。总之,文艺评论中,价值判断不能缺席,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发挥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作用,关键在文艺评论的话语能力建设。评论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读者、好观众,在大量阅读、观赏、鉴赏的基础上锤炼敏锐的审美感受力;评论者还要能够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体会创作的甘苦,感悟创作的要领和规律。但评论者毕竟不只是好读者、好观众和创作者的知心人,更是话题的设置者、讨论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文艺评论文章的创作者,在文艺洞见的提炼上、审美判断的阐述上,都要高出一筹,做到话题吸引人、行文抓住人、思想启发人。

(摘编自董阳《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的文艺作品凝结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发挥着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是“领航员”“播音员”“监督员”。
B.文艺评论不应该有经济思维,也不应该考虑和追求流量,要始终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保持清醒。
C.一个好读者、好观众,在大量阅读、观赏、鉴赏的基础上锤炼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就能写出优秀的文艺评论。
D.文艺评论者在文艺洞见的提炼、审美判断的阐述上高出一筹,做到思想启发人等,有利于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文艺评论就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观点的一项是(     )
A.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才能够为文艺市场引来活水、注入活力。
B.表彰优秀文艺评论,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也要批评不良的文艺评论。
C.文艺评论不是创作的附庸,不应被市场操纵,不唯流量是从。
D.小说《斗罗大陆》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让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但一些暴力的情节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在文艺评论中要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2-11-25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