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汉语语法 > 文言文断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9 题号:101877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弃之非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蜂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今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汉书·虞诩传》)

1.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B.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辞荐举。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史,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虞诩不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诚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后止。《诗》曰:“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资,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御长沙孙公景修,少孤面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贤母录》,以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诚》,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白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①洞:从远处。②挹;舀。③鳞鳞: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则谏,否则             去:离开
B.子虽不,岂有弃子者哉       肖:好,有出息
C.为《贤母录》,以其意       致:表达
D.吾焉,是以为此             病:生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于子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B.《贤母录》/冰,水
C.无憾后止/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遗天下之人/忽魂悸魄动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侧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日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鸣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侧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第二段,苏辙举例老师、君主、臣子、孩子的言行,是为了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对比。
C.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论述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D.作者虽然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不一定行得通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②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③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7.《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请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孙景修编著此书的原因。
2020-11-29更新 | 1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畿,“畿”是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两京。
B.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C.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D.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B.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C.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D.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
(2)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
2020-05-09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起恒传

王夫之

严起恒,字秋冶,浙江山阴人。举北闱,中崇祯辛未进士,就馆,试诗文中格。授刑部主事,宽廉精慎,为秋曹最。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

时畿南例选铨曹,永淳力主用起恒,公揭已出,遣客劝令一谒执政,起恒佯谢诺,益闭户不与外人相见,遂不得调。已乃升广州知府,南海宝货充斥,起恒食淡衣粗、以廉闻天下。王思任,其姻也,携客游罗浮,过广州,起恒报谒,公宴之外,无私相见。思任舟车之赀逮绝,就起恒求傔力数辈,起恒谢无有,思任几穷。总制沈犹龙闻之,乃赍金币,遣舟车送思任归。

起恒清慎端和,不为捭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郝永忠、卢鼎、黄朝宣、张先璧、曹志建恣行无所惮,捶击监司,如其牙校,顾敛手受起恒约束,如部将。时楚吏缘闻、广建国,皆旦夕躐拔至九卿。起恒不妄依附,守故衔两载。稍擢太仆少卿,已乃晋户部侍郎,督理钱法军饷。

永历四年春,清兵犯南韶。慈圣太后遽欲挟上弃肇庆西避,起恒坚请车驾勿动。上召赴内廷,面谕允留。起恒叩头起,诣阁草敕,征调援兵,方吮毫间,两宫已登舟,上就辇矣。是冬,两粤缝陷。上奔南宁,化澄率诸臣四窜,惟起恒从。客有劝起恒必去者,起恒泫然曰: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死于奸,死于敌,唯天所命耳!永历五年,孙可望遣其将吴将军者入见,挟兵拥行宫,猝入起恒舟,佯请与语。语竞,遽挥铜椎击中起恒脑,堕水死。上闻,痛哭。出金募泅人,得起恒尸,裹以御衾,买棺葬于南宁江岸。

起恒相四年,随上播迁,上屡欲加恩,固辞不受。署中无长物,故衣敝舆,食不兼味。与人言,开诚尽辞,群心悦服;至其不可,则未尝以一字丐人恩泽,虽怨背不恤也。尤善理财用,在肇庆。请上亲征,立亲征库,不旬日得四万金。精甲名马盈数百。俄为夏国祥所忌,以中旨取库金入内用,事遂不行。出入群小间,内外交困。筹量挠沮。起恒遇害,国遂以亡。

(选自《永历实录》,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B.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C.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D.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闱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对北京顺天府乡试的通称,南京应天府乡试称南闱。
B.秋曹即刑部。古代办事的官署叫部曹。因有秋后问斩一说,称刑部为秋曹。
C.九卿是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一般以秩中二千石的一类的高官为九卿。
D.户部是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和祭祀的权力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起恒为人正直,不攀附权贵,尽管政绩突出,在铨选中却常常失去升迁的机会。
B.严起恒为人清廉。生活俭朴,不善经营。姻亲王思任找他资助,他都拿不出钱来。
C.严起恒为官正直谦和,以德服人。那些平时放纵妄为的将领,都甘愿受他约束。
D.严起恒为人坚贞,忠于朝廷。当明朝大势已去时,众将纷纷逃脱,他却不离不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
(2)起恒清慎端和,不为捭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
5.王夫之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1-08-18更新 | 5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