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阿来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1019169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祭师阿巴

阿来

早上,江边村的云丹把两匹马牵来了。

两匹马和它们的主人站在院子里,散发着热腾腾的腥膻气息。阿巴还在屋子里就闻到了这种气息。二十多年前,马就从云中村人的生活中消失了。只有阿巴还固执地养着两匹马。但那两匹马在地震中死了。他从移民村家具厂给仁钦打电话,他说:我要回来,给我准备两匹上山的马。

您要马干什么?您明知道整个瓦约乡都没有一匹马。不要说瓦约乡没有,整个县都没有。再说,地震后,毁了的道路都没有修复,那条路,人走起来都困难,马怕是上不去了吧。

阿巴跟仁钦要马,好像是在为难他,好像马在地震中死去是他的责任一样。这是震后老百姓一种普遍的情绪。他们不能责怪地震,不能责怪老天爷。他们责怪干部,责怪政府。阿巴也一样,哪怕政府的干部是自己的亲外甥。

阿巴在电话里不由分说:给我准备两匹马,我要回去,我要上山。

仁钦在电话里叫苦不迭:瓦约乡哪来的马呀!

阿巴什么也不说,结束了通话。他对身边的人说:这小子骗我!他以为我们不知道瓦约乡现在又有马了。

他想,再说下去,仁钦会叫苦,会跟他商量别的上山方案。他好像看见仁钦摊开双手,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提要求也要合情合理。他从县政府机关下来,这个大学毕业才两年的年轻人,大灾之后就来应付复杂的人心和局面,应付老百姓各种各样的要求。他总是说,困难是真实的,但要求要合情合理。他把摊开的手握成拳头,或者伸出来攀住某个人的肩膀,来吧,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看看还有什么解决方案。

阿巴打电话的时候就想,不能为难干部,不能为难仁钦,他是乡长,也是自己的外甥。可是,话已经说出口了。

阿巴在电话里说:机耕道毁了,拖拉机上不去,我要两匹马。

仁钦又把电话打过来,这回他爽快地答应了:好,我给弄您两匹马,您回来吧。我也想舅舅了。

离开家具厂,他跟李老板结清了工钱。

阿巴拍打着身上的木屑,说:谢谢你,你对我一直很好。

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青瓦白墙。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那个被地质隐患调查队判定,最终会和巨大的滑坡体一起坠入岷江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孩子的一幅画。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但他是村子的祭师,他是非物质文化。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有人用鼻尖蹭磨阿巴的鼻尖。别人的泪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悲伤的味道又苦又咸。悲伤像一股电流,互相在身体中传导,使得阿巴浑身震颤。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

李老板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李老板还请老板娘唱个歌。那是一首思乡的歌。李老板听不懂歌词,但眼睛还是湿了。

老板娘用菜刀割下一绺头发,用红丝带细细扎好。阿巴,这个给我女儿,告诉她妈妈的心死了一半。

说完,总是笑脸迎客的老板娘抱着阿巴的腿,跪在地板上放声大哭。

阿巴紧紧攥住那绺头发,说:唉,我又勾起大家的伤心事了。

阿巴说:放心吧,我要让他们好好的,他们会知道亲人都在想着他们。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一共十二辆小面包车坐得满满当当。他们一直把他送到汽车站。

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缎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岗。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云中村的全体移民送阿巴归乡。送云中村的祭师回乡。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写“二十多年前,马就从云中村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与第一段中云丹把两匹马牵来形成对照,从侧面表现了仁钦买马的辛苦和对舅舅的想念。
B.阿巴听到外甥仁钦在电话中说瓦约乡没有马的事情后,还是执拗地要仁钦给他准备两匹马;电话挂断后,又说仁钦在骗他,足见阿巴是个不讲道理的人。
C.总是笑脸相迎的老板娘,在托阿巴给女儿带一绺头发时,突然跪在地板上放声大哭,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表明对亡故亲人的怀念让老板娘压抑痛苦。
D.小说前半部分写阿巴给仁钦打电话要马,表明要回云中村的态度;后半部分写阿巴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户人家中捎带给亡灵的东西,表现灾后人们的内心创伤。
2.小说是如何塑造祭师阿巴这一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现在与过去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嘹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①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②“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喂完,他又采来一把嫩草放在小獐的嘴边,说:“我为你爸爸报了仇了。”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原文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狩猎三人的不同职业、不同脾气,为后文公獐出现,银巴端枪大叫,我觉得他大惊小怪,而秦克明过分平静的情节埋下伏笔。行文自然、合情合理。
B.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在狩猎中既不能命中公獐,也让母獐两次逃生。这切合人物的身份。
C.小说的叙述者是“我”,通篇都采用有限视角进行叙述和描写,这样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
D.小说有成熟的叙事品质,语言自然、简约、朴素。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这一描写细微、妥帖。
2.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下列关于小说主题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狩猎经过谈人的关系。三人由相处不深、心有隔阂,到后来逐渐融合、情感趋同,启发我们思考人与人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
B.从獐子命运谈生命与爱。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执着而深沉的情感,让人震撼,启发我们对于生命与爱的思索。
C.从尊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角度,谈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银巴打死了凶恶的狼,我们为小獐子疗伤,让母獐带回小獐子,启示我们要热爱保护小动物。
D.从两者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动物的灵魂深处的爱意推动了人的互相理解和体认,启发我们用心灵体察情感世界,深入认识万物共生的世界。
3.语言、动作、神态是人物心理的表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①②③处体现了狩猎者们怎样的心理。
4.小说以景做结,结尾的景物描写蕴含丰富的涵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21-07-10更新 | 1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翻越鹧鸪山口

阿来

我转过身穿过鹧鸪山口,那短短的几十米坑洼不平的路笼罩在群山阴影中,这是公路两边山坡的阴影,走到山口的另一面时,阳光又落在了我的身上。

这道山脊也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东面,是岷江流域,而展现在我面前的,那些森林与草地中流出的众多溪流,却是大渡河纷繁的枝蔓了。

这次,再举目远望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东面的山野雄峻峭拔,而西边的群山,每一座都渐渐变得平缓而低矮,就像我现在登上山口时发出的一声浩然的长叹。(1)东面的山坡上满坡森林,而西边这些浑圆平缓的山坡却是大片大片的高山牧场。初秋时节,近处的草还绿着,但远远望去,草梢上那一点点黄色便越来越浓重,在云烟将起处变成了一片夺目的金黄。这时,我已经踩着群山的阶梯,真正登上了青藏高原。

我离开山口,离开了从山腰上盘曲而下的公路,直接切入了一条俯冲而下的峡谷。(2)

从山口望去,还可以看见一条隐约的道路。这是荒废了几十年的驿道留下的隐约痕迹。我循着这条荒芜的古驿道走下峡谷,却在峡谷底下一道清浅的溪流边失去了那条道路。

剩下的时间,我都在为突破灌木丛的包围而奋力拼搏。最后,一个猎人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想,他看见我出现在这个地方应该感到有些吃惊。但他只是浅浅地笑笑,说:“怎么陷到这里头去了。”我有些气急败坏:“路被荒了。”

他伸出手,把我从一团夹缠不清的小树中拉出来。这时,已经是夕阳衔山的黄昏时分了。四周森林响起了滚滚的林涛声。好在,这时,我已经在猎人的带领下回到了路上。他从一个树洞里掏出了两只野鸡。这是他预先放在这里的猎获物。我看两枪都打在头上。他看着我笑了。说:“我看见树林里有东西,还以为是一头熊呢。因为熊才这么不管不顾地四处乱钻。”说完,他还拍了拍手里的抢,并顺手把枪背在了背上。

我说:“幸好你没有开枪。”

他说:“我是一个好猎人,好猎人要把猎物看得清清楚楚,才会开枪。”我笑了。

他说:“你还不错,好多人,进了城,胆子就变小了。”

转过两个山弯,山路变得平缓起来路边那些小小的沼泽中浸润出来的泉水,也慢慢汇聚成了一线潺潺的流水。

溪水两岸开始,出现一块一块的平整的草地。草地上结出一穗穗紫色果实的野高粱在风中摇摆。对我的双眼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阔别已久的景象了。我贪婪地呼吸着扑人鼻腔的清冷冷的新鲜空气。空气中充满了秋草的芬芳。天黑以前,山谷突然闪开一个巨大的空间,黑压压的杉树林也退行到很远的地方,一块几百亩大的草地出现在眼前。(3)风在草梢滚动,一波波地在身子的四周回旋,我再也不想走了,我感觉到双脚与内心都在渴望着休息。于是,一屁股坐了下来。风摇动着丛丛密密的草,轻轻地拍打在我的脸上。

我说:“走不动了,也不想走了。”

他在我身边坐了一阵,看看天色,说:“那你在这里等我,我过一会儿叫你。”

于是,他从我身边走开了。我就顺势在草地上躺了下来。

我的脸贴在地上,肥沃的泥土正散发着太阳留下的淡淡的温暖。然后,我感到泪水无声地流了出来。(4)泪水过后,我的全身感到了一种从内到外的畅快。我就那样睡在草地上,看着黑夜降临到这个草地之上。看到星星一颗颗跳上青灰色的天幕。这时,整个世界就是这个草地。每一颗星星都挑在草梢之上。

黑夜降临之后,风便止息下来了,叹息着歌唱的森林也安静下来,舞蹈的草们也安静下来。一种没有来由的幸福之感降临到我的心房。泪水差点又一次涌出了眼眶。(5)远处响起了那个猎人的喊声。他没有叫我的名字,他也不知道我的名字。他的喊声只是一声长长的呼吼。呼吼在山间引起了一串回声。

我站起身来,看到森林边的小木屋里闪出明亮的火光。

木屋在溪流的那一边。他摆开了晚餐,主菜就是两只野鸡中的一只,与土豆烧在一起,野与野茴香的气味在热气中氤氲开来。把土豆与野鸡肉从锅里盛出来以后,他又在汤里煮了一些新鲜的蘑菇。

我正后悔出发时没在背包里放一两瓶白酒。他已经从身后摸了一瓶酒在手里,给我倒了一个满碗。

火塘里的火苗忽忽抖动,木柴上散发着松脂的香味。那天晚上,我大醉了一场。

早上醒来的时候,猎人已经出门干活了。我扶着门框,看见他在草丛深处用力地挥舞着刀。回身,我看见地板上躺着三个酒瓶。

我在清冷冷的溪水中洗脸的时候,他回来了。在火上把蘑菇汤煨好。喝完汤,临别的时候到了,我在背包里摸索半天,最后,只有一把瑞士军刀算得上是对他有用的东西。我便把这东西送给他。

我怕他不接受,便说:“留在这里吧,明年我还要来。”

他双眼扫视整个木屋,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他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以送给我。

我走出很远了,他还站在路口。他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站着,没有挥手,也没有喊再见。直到我转过山弯,再回头时,我们彼此便消失在对方的视线里。

(选自于《青年文学》2001年第6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线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处“东边的山野雄峻……浩然的长叹”一句运用通感,写出了山势的雄浑、舒缓。
B.(2)处“直接切入了一条俯冲而下的峡谷”,可以看出“我”性格中葆有的血性、大胆。
C.“山谷突然闪开……草地出现在眼前”,这是“我”在极度疲惫情况下出现的幻觉。
D.(4)(5)处写“我”流泪或几欲流泪,体现出我”与这片土地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猎人”的形象特点。
3.文中的多处环境描写,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02-10更新 | 1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云中记(节选)

阿来

阿巴看了一眼老柏树。老柏树在地震来之前,在云中村被毁灭之前就已经死去了。

手表咔嚓一声,似乎就再没有了响动。那个写在书上的时间,那个在广播里电视上被重复了很多次的时间,下午2时28分04秒,潜伏的巨兽咬断了岩层的牙齿,剧痛产生力量,闪电一般蹿过层层叠叠的岩层,在云中村东边几十公里,蹿出了地表。一股洪流把破碎的岩石、入睡时间各不相同的岩石喷出了地表。那一刻,地震发生!大地因为自身的黑暗力量而感到恐惧的快意,浑身颤抖,隆隆咆哮。应该就是此时,云中村人听到了大地轰轰作响。世界停顿了一下。鸟没有惊叫,渠水没有翻腾,风停在麦田和果园中间,人仿佛陷入了梦魔。世界,和推动世界的时间都在那一瞬间停了下来。

地震到来时,人们感受到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幸存者总要频繁地回忆起那个瞬间。聚在一起时,他们当笑话一样说。独自回味时,心中却充满恐惧与哀伤。

共同的回忆中,有一刻,那越来越大的,像是有无数辆拖拉机齐齐开进的轰隆声突然停止了。世界静止。接着,大地猛然下沉,一下,又一下,好像要把自己变成地球上最深的深渊。而另一些人感到的不是下沉,而是上升。大地上蹿一下,又猛地上蹿一下,好像要把自己变成比阿吾塔毗还高的雪山。

大地失控了!上下跳动,左右摇摆,轰隆作响,尘土弥漫!

大地在哭泣,为自己造成的一切破坏和毁灭。

大地控制不住自己,它在喊,逃呀!逃呀!可是,大地早就同意人就住在大地上,而不是天空中,所以人们无处可逃。

大地喊:让开!让开!可是人哪里让得开。让到路边,路基坍塌!让到山前,所有坚硬的东西都像水向下流淌,把一切淹没!

大地喊:躲起来!躲起来!人无处躲藏!躲在房子里,房子倾倒。躲在大树下,大树倾倒。躲进岩洞里,岩洞崩塌!

那天,那一刻,阿巴正带着两匹马,走在山道上。

此时,阿巴却产生了一个幻觉,地震发生时,他不是在山道上,而是坐在自己家院子里,正在研磨祭神的香料。大地开始抖动。他捧着香料的手变成了一个沙漏。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快的一个沙漏,一瞬间,他的手掌里就空空如也。这样快的流逝,使得时间也失去了意义。只剩下空间本身猛烈地颠簸摇晃。他看见那些香料的粉末变成了一股烟尘。院子里的石板地裂开,合拢,裂开,合拢,喷吐出来的也是大股的烟尘。院墙像是变软了,像一匹帆布一样晃荡。背后的整座房子抽风一样扭曲了身子,挣扎几下之后,像用光了力气一样,瘫坐下来。先是屋顶塌向中央。然后,四周的墙壁也向塌陷下去的屋顶扑了过去。阿巴想站起身来,但他站不起来。房子倒塌了,把他淹没在呛人的尘土里。这些尘土,把一座老房子所有的气味都释放出来。燃烧了上百年的火塘的烟火,年年归来的雨燕的泥巢,停歇在房梁上猫头鹰的梦境,存粮的香气,盐和茶,肉和菜,病人的痛苦,新婚的欢愉,怀念,梦想,石头,粘连石头的泥巴,木头,连接木头的木头,原来都深藏在一座老房子的某个地方,现在都变成了尘土,混合在一起,把坐在那里的阿巴淹没了。

当阿巴终于站起身来时,他浑身上下都是尘土。四周平静下来,他摇摇晃晃地走出了只剩一个豁口的院门。村子正渐渐从浓重的尘土中显现出来,几个人鬼影一般,无声地站在尘土中,或者像他一样失了魂魄般在尘土中行走。每一个人身上,脸上都扑满了尘土。

寂静无声。

突然,尘烟中传来一声惊悸的尖叫。

然后,声音就起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响成了一片。当尘土散开,哭叫声笼罩了整个村庄。

真实的情形是,地震过去,大地停止摇晃,他从灌木丛中爬起身来,一身尘土,一身忍冬花瓣。跌跌撞撞,哭喊着向着蒙难的村子奔跑。阿巴往村后山上望了一眼。现在,阿巴仿佛看见自己惊惶的身影,连滚带爬,从山上下来。

“大地不用手,把所有尘土扬起,

大地不用手,把所有的石头砸下。

大地没有嘴,用众生的嘴巴哭喊,

大地没有眼睛,不想看见,不想看见!”

阿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脑子里轰响着云中村古老史诗中的唱段。

他睁开眼,云中村就是五年前地震刚过,人们刚刚清醒过来时看到的样子,房屋倒塌。只不过地没有摇晃,尘土没有弥漫,没有惊惧而绝望的哭喊。两匹那时不在这里的马正在荒芜了的云中村田野里啃食青草。

【注】《云中记》是阿来于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动笔,写给“5·12”地震中的死难者、消失的城镇与村庄的著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作者落笔在一棵已经死去的老柏树上,看似与本文描写的地震无关,但实际上预示着地震来临后云中村的悲惨命运。
B.小说引用了云中村古老史诗中的唱段,仿佛在诉说着尘埃下痛苦的历史宿命,大地虽然满怀悲悯,但也逃不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C.小说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既有破碎喷射的岩石,也有停顿寂静的鸟和渠水,表现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力,烘托出当时的恐怖氛围。
D.小说现状与回忆相交织,既能展示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情状,又能利用时间拉开距离、沉淀记忆,使这篇灾难小说的情感更浓烈外放。
2.叙述视角,是指小说创作者在创作中所选取的叙述角度和观察点。请从叙述视角的角度欣赏作者描写地震的高超技巧。
3.作者阿来说:“写作这本书时,我心中总回响着莫扎特《安魂曲》的吟唱。”故而《云中记》也深沉空灵,包含悲情的抒情。请结合选文内容,对此特色进行分析。
2023-05-10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