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02015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陶苏干,字乙辛隐,突吕不部人。四世祖因吉,发长五尺,时呼为“长发因吉”。祖里拨,奥隗部节度使

陶苏干谨愿,不妄交。伯父留哥坐事免官,闻重元乱,挈家赴行在。时陶苏斡虽幼,已如成人,补笔砚小底。累迁祗候君,转枢密院侍御。咸雍五,迁崇德宫使。会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事下,陶苏斡悉改正之,为耶律阿思所忌。帝欲召用,辄为所阻。八年,历漠北滑水马群太保,数年不调,尝曰:“用才未尽,不若闲。”乾统中,迁漠南马群太保,以大风伤草,马多死,鞭之三百,免官。九年,徙天齐殿宿卫。明年,谷价翔跃,宿卫士多不给,陶苏斡出私廪赒之,召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天庆四年,金兵初起,攻陷宁江州。天祚召群臣议,陶苏斡曰:“女直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曰:“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遂不用其计。

数月间,边兵屡北,人益不安。饶州渤海结构头下城以叛,有步骑三万余,招之不下。陶苏干帅兵往讨,擒其渠魁,斩首数千级,得所掠物,悉还其主。及耶律章奴叛,陶苏斡与留守耶律大悲奴为守御。章奴既平,陶苏斡请曰:“今边兵懈弛,若清暑岭西,则民心益摇。臣愚以为宜罢此行。”不纳。乃命陶苏斡控扼东路,招集散卒。后以太子太傅致仕,卒。

(选自《辽史·萧陶苏斡传》)


注:①女直:即女真。②头下城:“头下”,是契丹语的音译,意思是“首领”。“头下城”,也就是“首领之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B.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C.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D.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朝开始设置,辽、金仿唐制设立节度使,直至元代废除。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以此称呼天子所在的地方,但不能称京师为行在。
C.累迁,指多次升职。“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左迁”“再迁”均含升职之意。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政、休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陶苏斡仕途不顺。道宗想征召重用他,被耶律阿思阻止;在漠北滑水马群太保任上,多年不被调动。
B.萧陶苏斡体恤下属。乾统十年,谷价猛涨,宿卫士兵大多不能自给,陶苏斡取出私仓之米加以周济。
C.萧陶苏斡知己知彼。他比较了辽国和女真国的情况,提出大举征发诸道兵马,以势压人的退敌策略。
D.萧陶苏斡深谋远虑。在平定饶州渤海头下城的叛乱后,他建议皇帝停止到岭西去消夏,以免人心不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事下,陶苏斡悉改正之,为耶律阿思所忌。
(2)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乾德元年春正月,初以文臣知州事。五代诸侯强盛,朝廷不能制,每移镇受代,先命近臣谕旨,且发兵备之,尚有不奉诏者。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夏四月,设通判于诸州,凡军民之政皆统治之,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又令节镇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节度使之权始轻。三年三月,初置诸路转运使。自唐天宝以来,藩镇屯重兵,租税所入,皆以自赡,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者甚少。五代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务,厚敛以入己,而输贡有数。帝素知其弊。赵普乞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悉送汴都,无得占留。每藩镇帅缺,即令文臣权知所在场务。凡一路之财,置转运使掌之,虽节度、防御、团练、观察诸使及刺史,皆不预签书金谷之籍,于是财利尽归于上矣。八月,选诸道兵入补禁卫。先是,帝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骁勇者升为上军。至是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晓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复立更戍法,分遣禁旅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佚。自是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皆赵普之谋也。帝谓宰臣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如是邪!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详覆之。帝复问赵普以文臣有武干者,普以左补阙辛仲甫对,帝遂用之为四川兵马都监。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B.至是/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C.至是/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D.至是/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镇,又叫移藩,地方军政长官改换辖地,也泛指官员调任。
B.场务,五代、宋时盐铁等专卖管理机构,宋时又普遍被当作税收机构。
C.大辟,死刑,古五刑之一,罪犯被判凌迟或者车裂之刑。
D.详覆,宋刑部设有详覆官,负责复核刑案,文中即复查审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采用集政权于皇权的施政制度,在各州设通判之职,统一管理军民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又削夺节度使对属下支郡的管理权。
B.为加强中央财权,赵普请求让各地除了必要开支外,余金帛全送至京城;太祖设转运使掌控各地财务租税收入,各地财权逐渐收归中央。
C.太祖又设立了更法,分批派遣禁军守边境城市,让们在各地往来,以便兵习于勤苦、劳逸均等。
D.太祖想任用文官治军,接受了赵普的以文官中有军事才能的左补阙辛仲甫做四川兵马都监的建议。太祖认为文官即使贪腐,危害也比武官小得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2)自是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皆赵普之谋也。
2021-12-18更新 | 1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改差江阴佥判。孝乾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B.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C.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D.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守叶衡重之                       非常
B.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大方;不吝啬
C.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          一年
D.岁俭则籴于广                            年成歉收
3.以下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行事果断,深明大义。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辛弃疾劝告时任掌书记的耿京赶紧做决断归顺南宋。
B.辛弃疾在福州处理政务时,面对福州依临大海、盗贼猖獗、府库空虚的现状, 他致力于安抚百姓。
C.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他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滁州遭遇战火,民生凋敝。他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D.辛弃疾爱才惜才,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吴交如丧事,不顾流俗为朱熹写文痛悼等行为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
(2)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2022-12-18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咏首荐。有宿儒张覃者未,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宿儒张覃者未     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                    绳:捆绑
D.复命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咏首荐                                 其无礼于晋
B.咏引前事                              父母宗族,皆戮没
C.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       亡郑有益于君
D.饥八九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12-10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