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 古代地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82613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继和,字周叔,李继隆之子也,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继和面奏曰:“平凉旧地,山川阻险,旁扼夷落,城之为便。”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城毕,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上曰:“苟缓急,部署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时继迁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继和上言:“镇戎军为泾、原、仪、渭北面扞蔽,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赖圣谟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失万倍矣。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酒以赐。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甲,常如寇至,人多怨焉。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继和言其事,乃诏:“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先是,继隆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久之,迁西上阁门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

(节选自》宋史·李继和传,有删改)

【注】①继迁,即李继迁,本姓拓跋氏。②圣谟,本指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也被作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③大辟,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B.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C.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D.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官。
B.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
C.牢,古代用作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
D.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他反对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裁撤镇戎军,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
B.李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他英勇迎战,得到朝廷嘉奖;他去世后,皇帝派遣诸王去吊唁。
C.李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他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令士兵终日穿着铠甲,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
D.李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事端,官吏没有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他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罐译成现代汉话。
(1)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①。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注:①钤辖(qiánxiá),宋代武官名。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谥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仕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逍遥游》)
2020-02-05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严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人。及进士第,补太常协律郎,守东都太庙。吕湮镇江陵,表为判官。方士申泰芝以术得幸肃宗,遨游湖、衡间,以妖幻诡众,奸赃巨万,潭州刺史庞承鼎按治。帝不信,召还泰芝,下承鼎江陵狱。郢具言泰芝左道,帝遣中人与杂讯有状,帝不为然。御史中丞敬羽白贷泰芝,郢方入朝,亟辨之。帝怒,叱郢去。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代宗初,追还承鼎官,召郢为监察御史,连署帅府司马。岁余,召至京师,元载荐之帝,时载得罪,不见用。御史大夫李栖筠亦荐郢,帝曰:“是元载所厚,可乎?”答曰:“如郢材力,陛下不自取,而留为奸人用邪?”即日拜河南尹、水陆运使。大历末,进拜京兆尹。严明持法令,疾恶抚穷,敢诛杀,盗贼一衰,减隶官匠丁数百千人,号称职尹。宰相杨炎请屯田丰州,发关辅民凿陵阳渠,郢习边病利,即奏止之。渠卒不成,弃之。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归上。系金吾。长安中日数千人遮建福门讼郢冤,帝微知之,削兼御史中丞。人知郢得原,皆迎拜。会秋旱,郢请蠲租税,炎令度支御史按覆,以不实,罢为大理卿。炎之罢,卢杞引郢为御史大夫,共谋炎罪。即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下狱,楚掠惨棘,锻成其罪,卒逐炎崖州,惠伯费州。天下以郢挟宰相报仇为不直。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道逢柩殡,问之,或曰:“赵惠伯之殡。”郢内惭,忽忽岁余卒。

(节选自《新唐书·严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B.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C.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D.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B.流,即流放,古代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C.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D.朔,本义为新月,因新月是农历每月开头之日,引申为“初生”“开头”。这里则指农历每月初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郢仗义执言,敢于弹劾以妖术受皇帝宠幸的申泰芝,虽遭流放也不改初衷。
B.严郢执法严明,担任京兆尹时不畏惧恶势力,严惩罪犯,盗贼减少了许多。
C.严郢深得民心,在受到陷害被捕入狱时,几千人为其申冤,最终得以官复原职。
D.严郢真诚悔过,因受人利用,致使赵惠伯被流放而死,他惭愧不已,不久便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归上。
(2)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
2021-04-15更新 | 2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迁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至荆,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已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时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禽,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冬官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弟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B.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C.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D.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苑,又称上林苑,供帝王游赏或打猎。始于秦汉,后各朝代多有类似的皇家园林。
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时为科举的科目之一。
C.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常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王畿附近。
D.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等,在本文中意为赠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良嗣为政严明,办案迅速。他囚禁过境纵暴的宦官,报奏朝廷予以严惩;关内饥荒时,有盗贼出没,他三日内便可以擒获。
B.苏良嗣遵循法度,敢于进言。他劝谏过年少的周王;向高宗上疏制止远运怪竹;建言阻止皇家园林卖果蔬。
C.苏良嗣因亲受连,气量宽宏。苏良嗣曾因姊妹的丈夫犯事而受连累被贬官,其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怒之色。
D.苏良嗣奏请改寺名,为人所鄙薄。他不知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河东王所建,人们认为他学问不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
5.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买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2020-12-08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