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法国 > 莫泊桑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1 题号:103813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蒂斯特太太

莫泊桑

还得等两小时十分钟才能乘上去巴黎的快车。我在车站门前站住,一心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街上看不见一个人,只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水沟,一条小狗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根旁闻来闻去。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伍!

这队伍有些奇怪。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一位哭着,其余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送。队伍走得匆忙,一切从简,也没有宗教仪式。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那先生真是热心肠,他压低声音告诉我:这是一位年轻的太太,自杀的,所以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葬。走在最前头哭着的是她的丈夫。

死者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11岁那年,她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把她糟蹋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慢慢地长大。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是妖魔、怪物。她从街上走过,人人都转过脸去。人们低声地这样说:“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女孩子们下午都到林荫大道上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脸色凄怆地看着。有时她实在想跟她们一起玩,于是畏畏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孩子中间。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拉走。剩下小丰塔内尔一个人惊慌失措,抽噎哭泣……,]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每次上街她都低垂着眼皮。很少有人招呼她。那些年轻姑娘像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自在,好像她犯了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人。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一见钟情。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他脸皮厚,带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后来,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

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蔑视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一句话,他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

她怀了孕。消息传开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把她的污点一下子洗干净了……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庆祝节日。区长主持音乐比赛,让他的私人秘书发奖牌。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他们只得了个二等奖。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啊,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至应该发给他一等奖牌。”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她好像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声,也有喊叫声。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大家都在重复说那句话,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女人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把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是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孩子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把脸掩藏起来。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像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像一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她这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一个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像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我们这时已走进了公墓。棺材放进墓穴后,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谢谢,先生。”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看到猫、狗的情景,既写出“我”的百无聊赖,也衬托出街道的冷清,与接下来送葬队出现的气氛相吻合。
B.哈莫先生在当地人眼中“有点古怪”“脸皮厚”;但在哈莫夫人眼中,他“蔑视舆论”“勇敢”,这些评价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C.哈莫夫人被人群嘲讽时,先是“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后来“她不再动弹了”,表现了她在无助处境中的麻木和绝望。
D.哈莫夫人和祥林嫂的“死”都具有悲剧性色彩,但哈莫夫人死于自杀,而祥林嫂是“穷死”,她们死亡的方式不同,根源也完全不同。
2.小说为什么以“巴蒂斯特太太”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拉莱中尉的婚事

莫泊桑

战役一开始,拉莱中尉就从普鲁士人手中缴获了两门大炮。他既谨慎又骁勇,灵巧,机敏,足智多谋。上级派给他一百来号人,他组织了一支侦察队,曾经多次拯救撤退中的大军。

卡莱尔将军的这个旅,脱离了师主力,不停地后撤,靠着拉莱中尉的警惕和敏捷,几乎保持完好无损。这位中尉好像有分身术似的无所不在,挫败了敌人的所有诡计,令他们的预测屡屡失误。

一天早晨,将军把他招来。

中尉,将军说,这是拉塞尔将军来的一封急电,如果我们不能在明天日出以前赶到援助他,他就完了。他在布兰维尔,离这里八法里。

天寒地冻已经足有一个星期。两点钟,开始下起雪来;傍晚时,大地已经被大雪覆盖,浓密、纷飞的白雪像幕布把近在咫尺的东西都掩没了。

六点钟,小分队上路了。

雪,下个不停,给黑暗中的他们扑上一层白粉;它落在衣服上并不融化,加上夜色阴沉,所以他们在清一色白茫茫的田野上几乎不露一丝痕迹。

他们不时地停下来。每当队伍重新启动时,就留下一个白色的幽灵站在雪地里。幽灵变得越来越模糊,直到无影无踪。那是些活人扮的路标,用来为大部队指引方向的。

向右转!中尉说道,这是隆菲树林,树林左边就是城堡。

不久,一道命令传来:停止前进!小分队停下来,就地等候中尉。中尉仅带着十个人一路侦察往城堡方向推进。

他们在树丛下匍匐前行。突然,大家都静止不动了。一片可怕的寂静笼罩在他们上空。接着,在很近的地方,一个清脆、悦耳的年轻人的声音,刺破林中的静谧,轻轻地说:

父亲,我们要在雪地里迷路了。我们永远也到不了布兰维尔啦。

一个洪亮一些的声音回答:

完全不用担心,女儿,我对这一带了如指掌。

中尉说了几句话,四个战士,就像几个影子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去。

两个俘虏被带过来:一个老人和一个女孩。中尉始终低声地询问他们。

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隆菲伯爵的膳食总管。

她是做什么的?

她是伯爵府洗衣服的。

你们去哪儿?

我们在逃难。

今晚来过十二个鬼子枪骑兵。他们枪杀了三名守卫,吊死了园丁。我呢,真为女儿担心。

你们去哪儿呢?

去布兰维尔。

为什么?

因为那里有一支法国军队。

您认识路吗?

非常熟悉。

很好,那就跟我们走吧。

他们回到纵队,重又开始在田野中前进。老人沉默不语,和中尉并肩而行。女儿走在他的旁边。她突然停下来。

爸爸,她说,我太累了,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要抱她走,可是他年纪太大,身体也太弱了。

中尉,他啜泣着说,我们要耽误你们行军了。法兰西高于一切。别管我们啦。

军官下了一道命令。几个人出发了。他们抱着一些砍下的树枝回来。片刻间,做成了一副担架。

这儿有一位女士快要冻死了,中尉说,谁愿意用自己的大衣给她盖上?

两百件大衣脱了下来。

现在,谁愿意抬她走?

所有的手臂都伸了出来。年轻女子裹在温暖的军大衣里,舒适地躺在担架上,四个壮实的肩膀把她抬起来。

走了一个小时,队伍又停下来,所有人都卧倒在雪地里。那边,平原中央,一个巨大的黑影在奔跑,就像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鬼怪,先是像蛇一样伸得老长,接着突然缩成一团;时而横冲直撞,时而静止不动,然后又继续狂奔,反复不停。一道道命令在战士中间小声传递着,不时地发出一声轻微的金属磕碰的清脆声响。那游荡的怪物猛然向这边移近,原来是十二个枪骑兵,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一个尾随一个,疾驰过来。在阴森的微光中,二百个卧倒的人突然呈现在他们眼前。一阵急速的枪声在寂静的雪原回响,那十二个枪骑兵,连同他们的十二匹坐骑,全部倒下。

小分队等待了好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前进。他们遇到的那位老人为他们做向导。

终于,从很远处有一个声音吆喝:口令!

另一个比较近的声音回答了口令。

他们又开始等待,双方正在接洽。雪已经停止飘落。寒风扫荡着乌云,而在他们身后,云层上方,无数星星在闪烁。星光逐渐暗淡下来,东方的天空已露出红润。

一位参谋部军官前来迎接小分队。战士们欣喜若狂,鼓着掌,把年轻的姑娘高高举起以示胜利。不久,卡菜尔将军到了。九点钟,普鲁士人发起进攻。他们中午就被击退。

当晚,拉莱中尉精疲力竭,倒在一捆麦秸上正要入睡,将军派人来找他。他来到将军的营帐,只见将军正在和他夜间遇到的那个老人谈话。他刚走进去,将军就拉过他的手,对这个他还不知道真实身份的人说:

亲爱的伯爵,这就是您刚才和我谈到的那个年轻人,我手下的一名优秀军官。

他微笑着,压低了声音,接着说:

最优秀的军官。

然后,他又转身朝着大吃一惊的中尉,介绍隆菲·奎迪萨克伯爵

老人双手紧握着中尉的手,说:

亲爱的中尉,您救了我女儿的命,我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感谢您……请您几个月以后来告诉我……如果您喜欢她……

她带来六十万法郎的陪嫁,而且,人们都这么说,她还是那一年人们见到的最美的新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对拉莱中尉进行了总体介绍,从一开始的缴获大炮,到“无数次拯救撤退中的大军”,让读者对小说主人公有总体了解。
B.拉莱中尉带领的侦察小队选择在傍晚六点钟出发,是因为趁夜色行军能更好地隐藏行踪,有利于完成任务。可见拉莱思维的缜密。
C.“就像几个影子一样”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出战士们行动的迅速和悄无声息,也侧面反映了拉莱中尉善于指挥、极具威信。
D.姑娘“轻轻地说”和“一个洪亮一些的声音”形成对比,表现了年轻姑娘已经体力不支,与后文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她形成照应。
2.文中多次写到雪,请简要分析雪的作用。
3.有人说,隆菲·奎迪萨克伯爵把女儿嫁给拉莱中尉是意料之中的。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理解的依据。
2022-11-30更新 | 8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洗礼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兄弟。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喂,神父,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孩子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两个兄弟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猪”“燕子”“牛圈的气味”“狗”,动物们充满活力,为小说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
B.小说写午宴,属于社会环境的描写,写出乡人的粗俗和笑闹,展现了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C.神父不会抱孩子感到困窘,与后面主动抱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神父对孩子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
D.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复杂的心理变化,展现了神父因为不能有孩子而痛苦。
E.孩子的父亲对神父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可见当地人对于神父并不恭敬,对宗教并不是真正信仰。
2.概括划线句的景物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洗礼”有深刻意蕴,探究作者以此为标题的用意。
2022-11-16更新 | 1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洗礼[注]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着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
“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了,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据郝运译文删改)
注 洗礼: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家庭在教堂为新婴儿举行的仪式,主持洗礼的神父应当是亲友中的基督教徒,礼毕后,要举办午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小说开头描写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以及两次写到教堂的钟声,这些细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故事必然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惨的结局。
B.文中显示,“老头儿”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生子,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了,他们的未婚妻也来参加“洗礼”后的宴会,还有一个儿子就是主持“洗礼”的神父。
C.小说写了农庄午宴,饭桌上“暴风雨似的”乡俗笑闹,“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些描写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D.“神父接过孩子”,但由于他是一个神父,从未抱过孩子,所以“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感到很窘”;神父的父亲也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E.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独特而复杂的感受,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个可爱的婴儿,唤醒了遭宗教教条禁锢、深埋在神父心底的人之爱(人性)。
2.小说前三段所写“农庄”之景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题目是“洗礼”,但对“洗礼”却一笔带过,主要内容是写神父人性的觉醒,因此,可将题目改为“觉醒”。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6-11-18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