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04084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当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B.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C.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D.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晋,春秋时期的国家,春秋末年,被韩、燕、赵三家瓜分。
B.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多由皇帝的儿子充任,居东宫。
C.鸡鸣常指天明之前,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 1~3 时。
D.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直接代指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博古通今,治好赵简子的病。经过诊治,他发现赵简子的病和秦穆公的病相同,并预言赵简子不出三日就会醒来,后来果然如此。
B.扁鹊医术高明,闻病症即知虢太子的病能治。他经过虢国,向中庶子打听了太子的病症后,就胸有成竹地表明他能治好其病。
C.扁鹊医道广博,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虢国太子时,他就指导弟子用了针刺法,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等。
D.扁鹊实事求是,并不认为自己能“生死人”。他治好虢国太子后,向大家解释太子本没有死,他只是使太子恢复罢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偏国寡臣幸甚。
(2)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矛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亦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贬云南永昌。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B.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C.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D.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明代一般以年号称皇帝,且一位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如后文的世宗、嘉靖、隆庆、天启。
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按亲疏程度分五服,最重的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C.经筵讲官,指专为皇帝听讲授史书的侍读、侍讲学士,一般从翰林院的职官中选拔,也可由翰林出身之大臣兼充。
D.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入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锦衣卫就是其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为臣忠诚坚贞,他劝谏武宗不要秘密出行居庸关,更以思想主张各不相同的理由坚决反对他征召桂萼、张瑰为翰林学士。
B.杨慎劝谏既耿直,也委婉,他经常借讲《舜典》的机会,来暗示皇帝不能因为一点钱财就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的道理。
C.杨慎对父母孝敬,对师长谦虚,继母去世也服丧,闻父病则急归探望,发现尊长学问博大,自己就更加勤勉学习古学。
D.杨慎尽管从小机灵聪敏,但他更加注重学习,他认为一个人的天资并不可靠,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为此他记诵和著作方面有明代第一的美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2)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2021-04-09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谥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D.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后来徐羡之想要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2020-06-08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忿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救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望想于渭滨,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②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B.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C.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D.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上古时开始流行,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B.经年,经过一年。此处的“经年”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词义相同。
C.世族,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指世家大族。如韩愈《卢氏墓志铭》中有“夫人本宗,世族之后”可谓佐证。
D.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楚出身官宦世家,其才学文章无与伦比,且性情豪爽超逸,却常有凌侮轻慢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故在当地缺少美誉。
B.孙楚自负才气过人,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虽然对其非常欣赏,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将其停职处理。
C.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D.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对其颇为推崇,称赞其才识出众,对孙楚悼念妻子的诗作大加赞赏,认为诗作情深意浓,令人感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回答问题。
(1)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
(2)针对“龙见武库井中”,孙楚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简要回答。
2021-04-26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