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汉语语法 > 文言文翻译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26353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军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②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③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祜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   (2)人有吴二儿为俘者(       )
(3)美其节而厚加殡敛(       )             (4)疾渐(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并清德闻/不物伤性B.晏弱城东阳莱子服/余扃牖
C.祜始至也/多于机上工女D.尽晋有/吾从板外相应答
3.翻译下列句子。
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4.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
于 是 戍 逻 减 半 分 以 垦 田 八 百 余 顷 大 获 其 利
5.简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叔者,赵隆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以为郎中。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夺。会陈彝反代,宓砰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车等数十人皆怒,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事明白,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 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怒之曰:"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守卫宫殿和做国君随从,后逐渐成为医生的称呼。
B.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如迁升、迁授、左迁都是指升官。
C.高祖在本文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沛县起兵反秦,并率先夺取关中,后建立西汉。
D.顿首即叩头,古代拜礼之一,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可用于书信末尾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忠义,不怕牺牲。赵午等人因高祖对赵王的无礼而暗中谋反,事发之后田叔作为 臣属能与君王共进退,随赵王入京受审。
B.田叔正直敢言,据理辩争。文帝认为孟舒非德高望重之人,对此他在文帝面前为孟舒力 辩,指出孟舒忠君爱下,最终取得文帝认同。
C.田叔通达情理,思虑周全。他在处理完梁孝王派人刺杀袁盎的案件之后,劝景帝不要再深 究这个案子,否则景帝会陷入左右两难之境。
D.田叔辅佐君王,尽职尽责。他代鲁王偿还从百姓那里夺取的财物,纠正君王过错,并坚持 狩猎时不入馆舍休息来促使鲁王不过度游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
2019-12-27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仓公者,齐太仓令,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得见师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明岁即验之,有验,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

齐中御府长信病,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闲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意。诸客坐,未上食。意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疾,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脏,急治之。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见建家方石,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意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意曰:治病,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B.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C.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D.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仓令,“太仓”古代设于都城储存粮食的总仓库,“太仓令”是掌管其总仓库的长官。
B.黄帝,被称为医之始祖,据传起源于他的《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C.五色诊病,指古代中医通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五色”在古代医学治病中指青、赤、蓝、黑、黄五种颜色。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淳于意师从阳庆后,让阳庆家富足起来,而且阳庆本来也喜欢淳于意,于是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书全教给了他。
B.中御府长信冬天出使楚国不慎掉入水中,从此染上热病不能受寒。淳于意妙手回春,给他服三剂药后病就好了。
C.淳于意诊断齐王后的弟弟宋建患腰胁疼痛病后,宋建说有天黄家的女婿们在他家举方石,他也去试举,石头没有举起却落下这病。
D.本文先介绍淳于意从师阳庆三年专心学医,再列举他两次成功治愈病人事例,充分说明他精湛的医术既得益于从师学习,也得益于他多年行医实践。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疾,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不亟治,病即入濡肾。
(2)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
2020-10-29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象犀、珠玉,珍之物,有悦于人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分,才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犀、珠玉,珍之物                           怪:奇异
B.才不同而求无不获者                           分:天分、禀赋
C.而皆于礼乐                                        习:反复操练
D.贤、不肖之所得各其才                       因: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悦于人耳目                                     不知东方既白
B.仁智之所见各随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然学者益苟简                                     吾两人在也
D.士之生是时                                        得复见将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为好友李公择书房题记,但是文章却从书的宝贵写起,全文主要采用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的写法,在议论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
B.作者列举了孔子、老子、韩宣子、季札、倚相等人,说明那个时代求书很难,学习条件很差,但是那时候的读书人却学习得很好。
C.第二段苏轼用老儒先生自言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亲手抄录、日夜苦读的事,与现在读书人作对比,重点批评现在科举之士功利性太强,不爱读书。
D.苏轼颂扬了李公择藏书于僧庐以供后来人阅读的善举和无私的品质,同时趁写记的机会,规劝今之学者要爱惜书本,改变有书不读的毛病。既与前面论述相呼应,又体现了作记劝学的目的。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 择 既 已 涉 其 流 探 其 源 采 剥 其 华 实 而 咀 嚼 其 膏 味 以 为 己 有 发 于 文 词 见 于 行 事 以 闻 名 于 当 世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2)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2020-03-31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