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8 题号:107788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B.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C.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D.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封地。
B.待诏,汉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C.甘露,是皇帝所用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首创,用来纪年。历史上每个皇帝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引起霍光不满。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宣帝令他只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人朝,尊称他为祭酒。
C.由于卫将军张安世的推荐和昭帝遗言对苏武的肯定,宣帝又让苏武官复原职。
D.苏武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做了郎官。
4.翻译下列句子。
(1)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2)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庄,陈郡人。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B.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C.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D.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太子舍人,初执掌东宫宿卫,自汉开始,也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此职,以陪伴太子
C.秩,既可指官吏的俸禄,又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指郑庄的官阶被降为詹事。
D.二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常常在长安城郊准备马匹,问候老友,宴请答谢宾客,唯恐不周。
B.郑庄为官廉洁。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产业,只依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C.郑庄推崇贤才。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因为人谦逊、推举贤士而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D.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官居大农僦人,多逋负,被贬为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5.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2021-05-12更新 | 1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畿,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舍”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文中的“迁”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的“王人”意为“国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善边防布局。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并制造非常精巧实用的铠甲、战车,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当时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马燧却坚决主张讨伐,并人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长期攻打伤亡惨重,于是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人城,折服对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2021-02-24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王冕好学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主稼。②挞:鞭打。③曷:通“何”,为什么。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
B.益慕圣贤道从乡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C.媵人持沃灌                  浩浩汤,横无际涯
D.白玉之环                      山不在高,有仙则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执映长明灯读之       之不以其道
B.投渤海之尾             生诵书
C.依僧寺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D.曷不听所为                       或遇叱咄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B.“序”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马生”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也是对读书人的称呼。
D.文中的“既加冠”即指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礼,表示成年。
4.在求学方面,王冕与宋濂有着哪此相似之处?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归纳。
5.“链接材料”选自宋濂的《元史·王冕传》,结合上述两篇选文来看,作者想借此对世人表达怎样殷切的希望和教诲?
2020-10-14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