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期末 2020-08-02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吴敬梓因为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2008 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1日《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能生生不息,正由于有源远流长、递代积累的文化精神。
B.知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
C.历代思想家留存到现在的著作,是我们对思想史认识的唯一依据。
D.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明确提出论述的中心,即“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B.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从“知晓文化”“挖掘文化”“研究文化”三方面论述。
C.第四段从“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三个层面列举了事例。
D.这篇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事实列举,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文化自信厚植于心里,那么我们对中华文化就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
B.知晓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自然能树立起来。
C.树立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D.做好深入挖掘未被发现的文化遗产等工作,目的是彰显中华文化的丰富性。
2020-08-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是关键。于是,机器人承接了消毒清洁、送药送餐、诊疗辅助等“一线工作”,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也成为大众居家必备之选。这些“非接触式”服务的变革,催生了“非接触经济”。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工作场所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满足人脸识别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的双重需求,是当下测温产品的主要研发趋势。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此基础上利用测温机器人完成巡检、消毒、配送、诊疗辅助等工作。这些机器人能够实现对戴口罩状态下人员的有效识别与溯源,提供各种“非接触式”服务。

“所谓‘非接触式’,就是指人和人,以及人和具体的实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发生直接接触。”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贾伟博士告诉记者,此次疫情期间,“非接触式”技术应用呈现出一些亮点,除了上文提及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机器人外,还有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无人机大量应用、线上义诊等,甚至有一些“非接触式”服务通过高清直播来完成,如火神山和雷神山的“云监工”。

(摘编自叶青《疫情带火“非接触式”服务产业前景取决于技术成熟度》《科技日报》2020年4月17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持续数月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到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再到远程办公,在这次战“疫”中,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引人关注,智能化手段成为战“疫”有力武器。

伴随疫情在全球蔓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中外合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3月27日,腾讯健康新冠疫情模块国际版正式开源,供全球开发者和服务机构快速搭建疫情查询服务。疫情发生以来,百度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并通过百度大脑开放平台开放了240项AI技术能力。据百度研究院科学家透露,LinearFold算法可将此次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

“宇视科技”在全球新冠疫情加剧之初立即采取行动,协助各国抗疫,提供各类热成像、测温产品,可精确测量温度,为政府机构、医院、学校、交通站点等各类公共场所提供快速排查服务,高效甄别发热人员。目前,已在日本、韩国、泰国、印尼、拉美和欧洲部分国家展开合作。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战疫中“快进”》,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四:

在2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

对疫情发展态势和趋势进行分析,是这些新兴技术用武之地之一。

吴曼青介绍,疫情前期,基础电信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聚焦一些重点地区、重点省份,特别是聚焦关键时间节点,提供了人员的流动信息以及疫情态势。例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建立了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平台,用于对疫情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发了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每个人只要输入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密切接触者。

保障调度、检测诊断、病毒溯源,都能帮上忙。

除此之外,在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发热检测、药品筛选和疫苗研发、病毒溯源等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都在进行相应的探索。

在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方面,吴曼青关注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发了重点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平台,极好实现了保障和调度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检测和诊断领域,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吴曼青介绍,海康威视、百度、旷视以及云天励飞等企业,研发了各种各样的红外测量设备,通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快速识别谁是发热患者,有效地增加了流动的速度,提高了一些效率。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研发了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的手段,提高诊断效率。

“整体来看,大数据技术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特别积极的作用。”吴曼青评价说,一些互联网企业提供免费的算力,支撑药品的筛选以及病毒疫苗的研发,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探索。另外,对于大家都很关注病毒的溯源,大数据技术也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编刘园园刘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科技日报》2020年4月28日)

4.下列属于“非接触式”服务的一项是(     
A.体温检测和义诊B.消毒清洁和巡检
C.配送和诊疗辅助D.火神山的“云监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就必须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这种要求就更为迫切。
B.疫情期间,“非接触式”技术应用呈现出一些亮点,如非接触式体温检测、机器人,在线教育、无人机大量应用等。
C.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增长率不断提高,2020年市场规模将高达139.4亿元,预计全年增速达107.3%。
D.在持续数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引人关注,智能化手段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
6.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020-08-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

余显斌

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

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

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将军红着眼眶又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将军挥着手走了。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

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

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

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

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

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国军士兵放火烧山。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

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

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

周根点头,默默无言。

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几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盼着他呢。

吴竹也点着头,默无一言。

两人都想,将军能回来吗,以老人们所说的年龄,将军现在也是花甲老人了。

听村主任说,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当年的那颗子弹一直没有取出,还在脑袋里。老人们临终的嘱托,能兑现吗?

他们心中,就有了心结。

他们没想到,将军真的就回来了。

将军回来,是在一个深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唧唧。一辆车悄悄在夜色里来,又悄悄在夜色里离开。第二天,当村人听到消息后,都围着村主任炸开了:“将军回来了,咋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有人叹气:“哎,老家毕竟是山里啊。”周根咳了一声,这……这样,自己咋的告诉奶奶啊?奶奶听到这样的消息,会在地下瞑目吗?

吴竹更是摇着头,一声不吭。

村主任低沉着声音告诉大家,车子走了,将军没走,留了下来。见大家都睁着眼睛,四处张望着。村主任说,车子带回的不是将军,是将军的骨灰盒。将军十几年前枪伤就发作了,瘫痪在床上,记忆力已经模糊,啥也不知道了。临死前,将军竟然清醒过来,告诉家人,他要回家,要回到霍山去,那儿的乡亲在等着自己,张婶在等着自己,吴哥在等着自己,自己活着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回去。

大家听了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葬在哪儿啊?”村主任说,将军死前吩咐,将自己骨灰带回来,悄悄葬在霍山的土地上,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起坟,不要立碑,不要让人发现墓地。

周根急了道:“我们该去放一挂鞭炮啊。”

吴竹点着头道:“对啊,清明了,也得去挂一串纸啊。”

村主任摇着头,因为,将军说,当年在这儿,自己受伤,连累了乡亲们。也连累了这儿的树木山林,遭到火烧,自己一想到就愧疚。如果,将来大家要祭奠自己,到了清明节,就栽一棵树吧。栽一棵树,就等于替自己报答了故乡一份情意。大家再次沉默着,久久无语。

以后,每到清明,村子里的人都拿着树苗,在山上四处栽着。周根和吴竹栽的格外多,山前山后,河边坝上。他们说,这是替他们的奶奶和父亲栽的,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

村子,于是就掩映在一片绿色里,一片花光中,一片鸟鸣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乡”为线索,讲述了军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
B.小说开篇勾勒了将军年轻时的潇洒形象,定格了人们心中的将军印象,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C.“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写出了张婶的愧疚,她认为将军把自己忘了是在情理之中。
D.小说通过“村主任”交代了“将军”后半生的生活状况,使故事情节完整,完成了将军形象的塑造。
8.小说是如何刻画将军这一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B.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C.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D.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封地。
B.待诏,汉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C.甘露,是皇帝所用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首创,用来纪年。历史上每个皇帝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引起霍光不满。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宣帝令他只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人朝,尊称他为祭酒。
C.由于卫将军张安世的推荐和昭帝遗言对苏武的肯定,宣帝又让苏武官复原职。
D.苏武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做了郎官。
13.翻译下列句子。
(1)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2)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②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③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释]①蜀汉皇帝刘备托孤的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城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今奉节)时曾到此一带游览。②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③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顾历史,叙述刘备当年出征攻打东吴时曾到达三峡,进袭东吴失败,最终卒于永安宫。
B.第三、四句写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想象中再现,祠宇一片荒凉,暗示刘备复汉大业一蹶不振。
C.“岁时伏腊走村翁”中的“走”字,写出了百姓在古庙嬉闹的情形,感叹人们已经淡忘了刘备的功业。
D.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15.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