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7 题号:108201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 ①赤泉侯:汉将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②船待:使船靠岸等待。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营垒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过错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B. 于是项王悲歌慷慨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故汉追及之                 罚所及,则思无怒而滥刑
D.项王瞋目叱之             文武并用,垂拱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里听到四面的楚歌声,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19-20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面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B.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C.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D.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私下里
B.膑辞谢曰                                        谢:推辞
C.田忌欲引兵之赵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孙子度其行                                     度: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兵法为后世传诵。
4.阅读第二题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2017-11-17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往见王曰:“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B.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C.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D.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游说之士,劝说君王采纳自己主张的说客策士。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
B.上卿,官阶名。周制,天子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级,位在大夫之上。
C.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防止秦国兼并的战略方针。
D.寡人,文中是赵王对自己的谦称。此外,古代君王还常以朕、孤、陛下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卿反对和议。面对赵王的询问,虞卿反对楼昌派出重要使臣去求和的建议,认为不如派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
B.虞卿很有预见。赵王不听从虞卿联合楚、魏的建议,与平阳君议妥求和,并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虞卿准确地预料到了和谈不能成功。
C.虞卿权衡利弊。秦国要求赵王割地,虞卿向赵王分析了其中利害关系,但赵王听从刚从秦国回来的楼缓的建议,答应了秦国的割地请求。
D.虞卿积极建言。虞卿向赵王建议,不如将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因此与赵国联合攻打秦国,使得齐、赵两国的大仇得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
(2)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
2020-02-10更新 | 1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铙,右陇、蜀之山,左关、郩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注】①批:触动,触犯。逆鳞:传说中龙颈部生的倒鳞。触及倒鳞,龙即发怒。②购:通“媾”,媾和,讲和。③惛然:忧闷,烦乱。惛,糊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B.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C.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D.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筑,是中国古代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筑”在战国时代很流行。
B.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C.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三晋,战国初韩、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在卫国时,人们称他为“庆卿”;到燕国后,人们称他为“荆卿”。
B.荆轲到燕国后,每天都和一个擅长击筑的宰狗的屠夫高渐离在集市上喝酒。喝得兴起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毕复哭,旁若无人。
C.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曾在赵国相识,关系很好,但后来两人闹翻。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子丹一筹莫展。
D.鞠武认为,如果收留了樊於期,就好比是“委肉当饿虎之蹊”,必定会招致巨大祸患。即使管仲、晏婴在世,也无法挽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2017-10-25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