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2 题号:125244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曰:“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B.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C.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D.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黔首、庶民、黎庶、黎元、氓等也是百姓的称谓。
B.社稷,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同昆仲,指兄和弟。从弟则是堂弟的意思。
D.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将领们忙于争分金帛财物,而萧何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B.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C.萧何是谋士、战略家。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都不敢再说什么 。.
D.萧何深得刘邦宠信。淮阴侯被杀后,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为保护萧何安全,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狃,niǔ,因袭,拘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B.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C.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D.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古代用来指称方位,特指水的南面,山的北面,文中“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指张家住在汴河南岸。
B.先人,祖先,有时特指亡父,如“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从“伯父”推知文中指称张硕亡父。
C.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文中“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一句,借指往来的各种官员。
D.跬步,迈一次腿的距离,文中“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意即张氏园与出仕的朝堂距离很近。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肩舆:乘坐轿子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处者:担任官职的人
C.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燕游:娱乐,游乐
D.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循吏:循礼守法的官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待了园亭的地理位置,描写了园亭的景物,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B.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园亭的修建者,园中百物令人满意,花费力气多,经营时间长,为下文说理作铺垫。
C.文章第三段颂扬了张氏先人修造园亭、替后代考虑的用心,认为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利禄,应当退隐山林。
D.文章最后一段叙写了自己彭城为官的感受,表达了买田退隐、与张氏子孙往来、畅游张氏园林的想法。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2019-12-21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摆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闲。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瑰、桂莩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曾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琅、喜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戴抑,璃、尊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琅、尊滋害宏宠。莩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噩不省。尊遂与鸨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及瑰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鸨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璃、尊。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璃、寻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德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尊亦入矣。十四年,尊既前死,德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瑰、尊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膊恤加等,赠太保,谥文究。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瑰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瑰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瑰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瑰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瑰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瑰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瑰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瑰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古代嘉礼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男子十八岁的成年礼。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代习惯上称内阁主要柄政者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费宏正义凛然,坚守底线。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不背离道义。
C.费宏官路增蹬,曾被弹劾。张瑰和桂尊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瑰和桂尊,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费宏举足轻重,深受礼遇。在桂尊去世、张瑰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2021-03-07更新 | 1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徒家河南。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淆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会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氧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感亡以对。乃访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垍罢宰相,而李吉甫恶垍,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来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

(选自《新唐书·蒋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B.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C.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乘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装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D.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
B.拾遗,职官名,唐代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C.实录,史体的一种,皇帝驾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汇编而成。
D.百家,原指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来指各种学术流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乂天性敏锐,博览强记。他七岁时看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后在做史官的外祖父家学习。
B.蒋乂融会群书,史才高超。他得到宰相张镒的赏识,进入集贤院工作,不到一年就整理出完善的图书两万卷。
C.蒋乂以史论政,才能突出。朝廷上宰相如果有不能裁决的重大政事,就会向蒋乂咨询,蒋乂引经据典,回答得当。
D.蒋乂品格高尚,学而不厌。他曾经抗拒权贵,受到人们推崇;他好学不厌倦,严寒醋暑手不离卷,因此通晓百家学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淆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
(2)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
2020-08-12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